學會「剝洋蔥」 讓別人對你敞開心扉

在日常生活中,“講道理”這種溝通方式,很容易惹人反感。

我們小時候,父母就特別愛用這招,告訴你,這不行那不行,神煩。

這次考試成績怎麼這樣?你應該學學隔壁班的xx吃那麼多零食有什麼用?又不吃飯,不健康見到人都不打聲招呼,一點都不禮貌這樣的表達方式,完全不顧及對方的感受,即便父母覺得自己是好心,但是卻讓別人堵得慌,很多小孩甚至因此完全不想和父母溝通。

實際上,每個人都希望找到“知音”,讓別人理解自己。所以,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先學會理解情緒,再闡述自己的想法。

這一招就是4步“剝洋蔥”溝通法,從淺入深,一層一層去感受別人,打開心門。

就比如這句:這次考試成績怎麼這樣?你應該學學隔壁班的xxx!這樣帶有主觀情緒的表達,只會讓孩子委屈,讓你們的關係越來越緊張。

在碰到類似情況時,我們需要先理解對方,再陳述觀點,分4步來說:

第一步,詢問觀點,先試探一下孩子的想法:你:“寶貝,我看到你這次的考試成績好像不太理想,你是怎麼看的呢?”孩子:“好煩,複習了這麼久都沒什麼結果。”

第二步,確認感受,讓孩子感覺你理解TA:你:“你是說自己付出了那麼多努力,但是結果不太理想是吧?”孩子:“嗯嗯,比上次好了一點點,但是沒達到預期。”

第三步,重新描述,總結之前孩子的感受“媽媽也看到你的努力,只是這次考試,你覺得自己還不夠好,需要再加把勁。”

第四步,主動引導,說出你的目的“其實,比上一次進步一點點就很好了,不過媽媽希望,你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跟xxx同學請教一下方法,應該很快就能獲得好成績的,加油!”

用“剝洋蔥”的方法,先認同對方的感受,再通過鼓勵引導,給孩子更多信任。

這樣表達,把過去的批評,轉變成了理解和鼓勵,再提出自己的目標,這樣不僅不會讓對方覺得委屈,還能夠激勵對方去行動,改變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