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田畫論:淺析南宋山水畫之構思立意

淺析南宋山水畫之構思立意

夏紹毅

【摘要】:中國山水畫在五代、北宋時期就已趨於成熟,李成、范寬等大家的作品影響了無數後輩,也成了大多數畫家的臨摹對象。南宋山水畫那突破性的技法與風格依舊是由前輩們的畫風中演變而來,變得更加隨意隱約,這也使得“神似”的韻味更得以提升。本文試從南宋山水畫興起的歷史背景出發,以及國家最高統治者極度重視文化藝術的建設,親自以畫選拔人才,

關鍵詞:南宋山水畫;構思;劉李馬夏;

雲田畫論:淺析南宋山水畫之構思立意

李唐《萬壑松風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

一、南宋山水畫興起的歷史背景

(一)、國家畫院的蓬勃興盛。畫院畫家受賜金帶,效力於畫院,在畫院可以盡情揮毫潑墨,不受經濟、權利或官場上的影響。朝廷的制度對文化發展之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南宋鮮有的重文輕武對當時文化、科技的進步提供了豐厚條件。在如此合時宜的環境下,畫家們有充裕的時間與精力來研究練習繪畫,描繪祖國河山,表達愛國情懷,同時保持著一種將繪畫意境更推向心境的創作意識。加上所處地域為南方,有著更多清秀典雅的美景,因此南宋的山水畫作品大部分都空靈含蓄,充滿詩意。

雲田畫論:淺析南宋山水畫之構思立意

南宋 李唐《采薇圖》卷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二)、詩詞的蓬勃發展。詩詞發展至宋代最為輝煌,詞是宋代最主要的文學形式,深受文人喜愛。南宋詞可分為以李清照為代表的婉約派和以辛棄疾代表的豪放派。無論是何種派別,不管內容是吟詠山河祖國,還是抒發心事感慨,不可否認的是詞裡朗朗上口的韻律和讀後意猶未盡的詩意雅趣多受後人推崇追捧。宋詞語言凝練,句子有長短,有節奏,可朗誦,也可吟唱。它具有唐詩所容納的充沛情感,也具有元曲所包涵的婉轉生動。詩畫相融,是將融情於景的格調再次昇華。南宋山水畫之所以能蘊含如此清新優雅,意味深長的格調,是與當時詩詞帶來的影響分不開的。無論一瀉千尺的瀑布、潺潺流動的溪水,還是雄偉俊俏的山峰、嵯峨嶙峋的岩石,再者是萬木蔥蘢的樹林、姿態各異的花草,或壯麗或秀美的山川水景本身就是一首優美雋永的詩,所帶有的靈氣與魅力就足以使人陶醉。將詩入畫是畫家們無意識裡的重要課題。畫家們將這些自然風光放入畫中,再加之畫風技法的錦上添花,山水畫怎會不帶韻味。

雲田畫論:淺析南宋山水畫之構思立意

宋 劉松年 秋窗讀易圖 遼寧省博博物館藏

二、國家最高統治者親自以畫選拔人才

俞成《螢雪叢說》(捲上)載:“徽宗政和中,建設畫學,用太學法補四方畫工,以古人詩句命題,不知掄選幾許人也。”李唐於宋徽宗政和年參與北宋畫院的考試,當時的試題為“竹鎖橋邊賣酒家”。考生大都以“酒家”為主題,且以詩中竹、橋等景物作為陪襯,在宋徽宗看來就是未抓準“題眼”而跑題了。而李唐卻思考細微、獨闢蹊徑,將畫作緊緊扣住“鎖”字:小橋橫臥溪水之上,橋頭的竹林之中掛一酒帘。宋徽宗審卷時十分中意李唐新穎獨特的構思,將其定為第一併補入至畫院。“補入”意為如今的“考入”。畫院以如此方式徵召畫家,不僅能挖掘到思想獨特的畫家,更能提高整個畫院的文學素養。宋朝是一個十分注重文學藝術的朝代,所以繪畫上也開始不再一味追求細節的真實性,“意境”開始成為更大的關注點。史料對當時畫院選拔人才有這樣一段記載:“政和中,徽宗立畫博士院,每召名公必摘唐人詩句試之。嘗以‘竹鎖橋邊賣酒家’為題,眾皆向酒家上著工夫,惟李唐但於橋頭竹外掛一酒帘,上喜其得‘鎖’字意。又試‘踏花歸去馬蹄香’,眾皆畫馬畫花,有一人但畫數蝴蝶飛逐馬後,上亦喜之。又一日試‘萬綠叢中一點紅’,眾有畫楊柳樓臺一美人者,有畫桑園一女者,有畫萬松一鶴者,獨劉松年畫萬派海水,而海中一輪紅日,上見之,大喜。喜其規模闊大,立意超絕也。凡喜者,皆中魁選”。可見除了李唐,劉松年等其他畫家同樣是通過這樣的考核而被畫院相中。宋代繪畫對“詩境”的重視已從不自覺的“追求”到了“渴求”的地步。

雲田畫論:淺析南宋山水畫之構思立意

宋 劉松年 四景山水圖(秋景)

三、南宋山水畫的構思立意

古詩的立意使得人們理解作者的構思意圖,明白作者作詩是有目的的,而不單隻為創造吟誦押韻的句子。立意後,作品才不至平庸。書畫的立意則是讓人明白未有言說的情感。不僅是詩畫,雕刻、音樂、紡織等等藝術種類,都是在作品上立意,來傳達自己所表達的東西。一件作品缺少自己的立意構思,再精妙也只是沒有思想的擺設。南宋山水畫這一點做得十分到位。南宋山水畫講究有意境,意境則是用來表達作品的立意。

中國山水畫更強調人的主觀感受,故營造自己所需的意境是每個畫家所意在達到的。南宋山水畫不強調寫實,通常用簡練的手法來表現對象。觀南宋山水畫,流雲、水面等景物都不會過多渲染,畫家們大多通過留白來體現。這也使意境更好的表達。用筆愈簡潔,給人的遐想與體味就愈多,意境也就營造得更成功。

通過前朝的理論與實踐,南宋的山水畫在意境的追求上有了飛速的跨越。南宋山水畫都是帶有詩意性意境的,繁複的筆墨技法過於拘泥於細節,導致作品富於濃烈的裝飾意味而失去值得回味的東西。平淡又賦深意的作品必須簡約,大面積留白來突出主景,簡潔的筆觸來營造蕭條清靜的氛圍。因此從李唐改變山水畫構圖侷限之後,馬遠、夏圭等畫家使山水畫風格逐漸走向畫面簡約而意味深長,南宋山水畫由內至外都徹底變革了。

山水畫最重要的還是得體現出作者深遠的意境,能表達作者心靈深處的東西,可以反映社會狀況、歷史、人民生活甚至思想。將山水畫作為抒情達意的載體,這才使得山水畫不光具有觀賞性,具備流傳千古的獨特歷史意義。

雲田畫論:淺析南宋山水畫之構思立意

馬遠《踏歌圖》

“馬、夏”的山水畫大都取景物局部進行繪畫,他們作品裡也許只描繪了樹根、樹枝,卻能引人聯想到茂密的枝葉,也許只輕輕掠過幾筆而顯現的山頭,又不難想象出連綿巍峨的青山,甚至畫中的空白也可理解為雲霧。意境這東西不是靠完整的景物來表現,而是通過別具匠心的構圖與筆法來共同把它呈現出來。南宋山水畫的風格各不相同,無論新格局裡的“以小見大”還是“以偏概全”,南宋山水畫這些猶如清新委婉的詩句因為這些創新而有了不同尋常的意義。

雲田畫論:淺析南宋山水畫之構思立意

宋 馬遠《歲寒三友圖》

南宋很多畫家雖然擁有畫院這個良好的創作環境,他們創作山水畫,首先因為畫院需要,最核心的還是由於那份對大自然的熱愛。山水畫具有很強的抒情性,景是客觀的,而情是主觀的。在客觀的事物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所繪之物象蘊含更多的意義。將熾熱的情感成功融化於筆墨間,是多麼暢爽的事。南宋畫家們在大好的創作環境下,將自己情感在山水畫中宣洩得酣暢淋漓。他們所表達的情感有的一目瞭然,有的委婉含蓄,但給人印象極其深刻。

雲田畫論:淺析南宋山水畫之構思立意

夏珪《寒林對雪圖》

雲田畫論:淺析南宋山水畫之構思立意

宋 夏圭《臨流撫琴圖》故宮博物院藏

四、結語

精細嚴謹但不刻板、帶有雋永含蓄詩意的南宋山水畫,藝術層次都是高尚雅緻的。每一幅流傳千古的作品都飽含世人讚譽,起到一定積極向上的作用。“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這大概是觀賞者對於南宋山水畫中山水情韻的最深感觸。各畫家的藝術風格造就了整個南宋的藝術特點,南宋山水畫為中國山水畫注入新鮮血液。也正因如此,南宋山水畫的構思立意是非常值得我們反覆學習、臨摹和推敲的。

雲田畫論:淺析南宋山水畫之構思立意

夏圭 長江萬里圖局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