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狗永远是狗,人有时却不是人(附双十二文末福利)

十二月院线电影佳片不断,首当其冲海鲜饕餮盛宴《海王》已经席卷朋友圈,但是今天我们不下海,一起来看一部8.4分的“狗片”——

《狗十三》


《狗十三》:狗永远是狗,人有时却不是人(附双十二文末福利)

从2013年到2018年,《狗十三》的上映被整整推迟了五年,好在最终还是与我们见面了,即使被剧透一脸,这部电影还是值得二刷!

文末福利送电影票

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安人,听到李玩父亲一口不太正宗的陕西话,稍稍别扭。看到那熟悉的会展中心、市井气息的小巷子,又觉得是西安无疑了。

《狗十三》:狗永远是狗,人有时却不是人(附双十二文末福利)

影片进行的时候,又会让你忘记了,这是西安。而把全部注意力放在李玩的成长变化上。

曹保平导演说:“这个片子其实不残酷,但细思量,细思极恐。”

《狗十三》:狗永远是狗,人有时却不是人(附双十二文末福利)

李玩跟父亲的对抗,哭泣,都像在自己身上发生过。

那些经历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青春期,那些被不断规训的教导,像魔咒一样约束着我们、改变着我们。

《狗十三》是冷静而直接的,他把青春的成长原封不动的展现出来,让我们审视那个在挣扎、对抗、撕裂继而妥协的自我。

《狗十三》:狗永远是狗,人有时却不是人(附双十二文末福利)

李玩跟父亲在老师的办公室,她希望参加物理兴趣小组,父亲却希望自己参加英语兴趣小组,而老师的怂恿之下,父亲强制性的填了英语兴趣小组。

这一幕和闺蜜跟我念叨过很多次的亲身经历不谋而合,小时候她很喜欢美术,可是父母觉得浪费时间,一意孤行给她报了奥数班。后来父母跟她打电话商量事情,我听到她说:“你们喜欢就好。”她小时候就是用这句话说服了自己,去奥数班。也阉割了自己真正的兴趣。

原来,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决定自己未来的权利。

《狗十三》:狗永远是狗,人有时却不是人(附双十二文末福利)

李玩因此生气,父亲为了补偿她,送了她一条狗。看着是示好,却是暴力真正的开始。

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看新闻,奶奶会说电视台一天不知道在说啥,跟狗叫唤一样。

在巨大的代沟面前,青春期的她是孤独的罢。没有人了解,没有得到充分的关爱。

《狗十三》:狗永远是狗,人有时却不是人(附双十二文末福利)

那只名叫爱因斯坦的狗天生与她亲近,进入了她的生活。深夜里她在窗台上听歌、吃泡面,享受着一个人的孤独狂欢,身后还有那只狗陪伴着她。

一次爷爷出门把狗弄丢了,一家人想到的不是去找狗,而是觉得小孩子哄一哄就好了。她疯狂的找狗,贴寻狗启事,后母出主意再买一只相似的狗,全家人都非说这只狗就是爱因斯坦。

李玩说不是,这不是我的爱因斯坦,生气跑出门去。

《狗十三》:狗永远是狗,人有时却不是人(附双十二文末福利)

这当然不是,就像皇帝的新装一样,来自家庭内部强制的力量让所有人无法开口说真话,所有人都在指鹿为马,如此荒诞

多年没出过门的奶奶寻找李玩,至晚未归。当醉醺醺的李玩拎着酒瓶子,敲门。父亲连她的手带酒瓶一下子砸到门上,血流出来,强拽她下楼去找奶奶。

回到家是被父亲一段劈头盖脸的痛揍。这是影片最激烈的地方。而李玩是无力无可奈何的。

《狗十三》:狗永远是狗,人有时却不是人(附双十二文末福利)

打完李玩的他又抱着她说:“爸爸打你都是因为爱你啊,你一定要原谅爸爸。”诸如此类的话,从爸爸嘴里说出来的每一句都异常熟悉,这不就我们父辈都说过的话吗?

——都这么大了,怎么还这么不懂事?

——你已经是个大姑娘了,该懂事了。

当我们一直被教育要乖、要听话、要懂事,就意味着我们要一直阉割自己的想法,一直用父辈的价值观和思维逻辑说服自己,如果你无法说服,就会一直活得很拧巴。


《狗十三》:狗永远是狗,人有时却不是人(附双十二文末福利)

而最可怕的是暴力假爱之名。“我是因为爱你,才生气,才会忍不住打你啊,你一定要原谅我啊。”话里透漏的意思,我打你是有原因的,你应该知道我有多爱你,才会打你。可是这种逻辑根本就是错误的。

因为暴力的意图不是爱,而是强权的控制。而当她一次又一次原谅。这种暴力就会一直重复。并且会归因于自己,一定是自己哪里没有做好。

父亲带她参加酒局,三番两次,让她用酒敬人。此刻的父亲是职场上逢迎讨好、谄媚的模样。和那个义正言辞把李玩从酒吧拽出去,把酒瓶摔在门上的父亲比起来多么讽刺啊。

《狗十三》:狗永远是狗,人有时却不是人(附双十二文末福利)

孩子总是被迫的进入成人的世界,早早接受所有游戏的规则。

当父亲承诺奖励她而带她去看展览,却也因为这样的酒局错过了。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大谈国学,批判《时间简史》无用。女孩子摔门而出,跑到展览馆大门已经锁了。

李玩物理竞赛获了奖,得到了保送高中的名额,在父亲为她举办的庆功宴上,伯伯“贴心”的为她点了一盘狗肉,在场的人们都看出了李玩的犹豫,可是在迟疑片刻后她夹起肉来吃了。

《狗十三》:狗永远是狗,人有时却不是人(附双十二文末福利)

至此,她完全转变了。

《狗十三》电影海报上的话是:每一场成长都是凶杀案,至此这场关于青春和成长的凶杀案彻底结束了。

李玩相信存在平行时空,那么我们在这个宇宙没有完成的事,都会在另一个时空被实现,错误的事也可以被更正。


《狗十三》:狗永远是狗,人有时却不是人(附双十二文末福利)

而这样中国家庭教育的悲哀谁又能逃过呢?父亲从文化大革命走过来,高唱着积极进取的歌。他被阉割了什么呢?又哭泣什么呢?他说自己不是一个好父亲,又能怎么做呢?就能改变吗?

李玩不喜欢喝牛奶,可是奶奶递给她、爸爸递给她、姐姐的男朋友递给她。她都喝了又吐出来。

《狗十三》:狗永远是狗,人有时却不是人(附双十二文末福利)

后妈的孩子,也被教练逼着喝牛奶、学习滑冰,他哭着说不要,教练说再来一次。

好像从来没有人问过你要什么,你到底想要什么,而是觉得你应该需要什么,你反抗就是不懂事。

曹保平导演说,这个电影是为了提醒大家:别忘了你曾经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别忘了你曾经想长成什么样的大人。

《狗十三》:狗永远是狗,人有时却不是人(附双十二文末福利)

借由这个电影也希望我们每一个家庭都足够自省。才能慢慢对至亲至爱的人做到真正的善良和爱。

看到这里,想必你已深有感触。如今努力努力再努力学习的自己,是否曾经也有过类似的成长故事?

思润十四年,只为帮助每一位想要走出国门的同学实现梦想。希望每一个有趣的灵魂都找到栖息的地方,所有梦想都有处安放。

为了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各位烤鸭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思润20天寒假改变计划最高立减3800,寒假就是你备考雅思的黄金时期。

哪一个瞬间你觉得自己忽然长大了?

欢迎留言,我们将选出留言中朋友获得《狗十三》的电影票两张,活动将于12月14号中午11:00时截止并开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