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阿房宫是否存在?存在的话又被谁烧毁了?

杜牧的一篇阿房宫人们耳熟能详,流传千年。它勾起了人们对阿房宫的无限憧憬。但它存在的真实性,是否建成,被毁以及大小,地理位置等都成为让人费解的谜团。


历史上的阿房宫是否存在?存在的话又被谁烧毁了?


阿房宫史记也有记载东西500步,南北50兆。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进五丈旗。故天下谓之阿房宫。无论是史记,还是阿房宫赋,都绘声绘色地描述了阿房宫的宏伟气息和瑰丽景象。但事实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历史学家和考古工作者、试图用他们的努力给我们一个准确的答案.他们通过对遗址的勘测,对史料的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却让人大跌眼镜。首先阿房宫的真实性受到了质疑,历史事物存在与否只能依据当时的确切计数,然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阿房宫考古队领队李玉峰,经过在阿房宫遗址长期考察,迄今没有发现。


历史上的阿房宫是否存在?存在的话又被谁烧毁了?


任何的实物写照。北大历史系东华著,则分析认为秦朝宫殿可能有阿房宫的档案,不过经过秦末八年的战乱荡然无存了,秦始皇造的长城,秦陵还看得见。但证明阿房宫的也就只有后来秦始皇本纪那句先作前殿阿房了。对此有人提出,即便生活在秦始皇百年之后的司马迁的可信度有多大?中国办学研究会副会长张传新,谈到这个问题时说,的确值得怀疑。但司马迁距离秦朝不过100年,就向我们讲述民国出的事儿,应该不会错。况且司马迁的伤亡事件年表都没写错。阿房宫应该是存在的,但是所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即便存在也没有杜牧说的那么大的规模,最多有其所说的1%大。


历史上的阿房宫是否存在?存在的话又被谁烧毁了?


现在我们姑且承认阿房宫存在过,那么第二个谜团摆在面前。它有没有建成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所长孙福喜表示,阿房宫遗址周围10平方公里内,有60多处夯土基址。一些地方可能建成了,另外一些地方,当时还未建成。他对阿房宫的前殿是否建成持怀疑态度。2004年11月阿房宫考古队的最新调查显示闻名遐迩阿房宫,只是一个绵延上千米的大土堆。经过近两年的缜密的考古挖掘。李玉峰领队整理出一份分析报告。报告中详细的介绍了阿房宫,他曾对记者说,目前在考古中发现阿房宫没有宫前殿遗址,只有三堵墙。南墙都没来得及建。很显然当时建的太仓促,而且尚未完成。


历史上的阿房宫是否存在?存在的话又被谁烧毁了?


阿房宫的前殿相当于皇帝的办公楼,办公楼现场除了上面谈到的三堵墙,其他只有一个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现存最大高度12米的夯土台基。尤其令人费解的是考古过程中,始终没有发现秦代建筑的痕迹。李玉芳对此分析如果秦始皇当初建造的阿房宫那么辉煌,他的文化堆积到哪里去了呢?考古发掘的过程中,汉代聚集城内,倒是出土了不少秦代白瓦片和铜瓦片。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秦朝宫殿建筑中最常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之一瓦当。给予这一点李玉峰初步给出了结论,阿房宫没有建成是不争的事实。同时也有一些专家认为所谓的阿房宫,实际上仅仅一个前殿。根本没有什么其他的配套建筑。在阿房宫前殿的建造遗址的发掘中。


历史上的阿房宫是否存在?存在的话又被谁烧毁了?


考古队员的探铲接触到了非常坚硬的夯土,并发现了一组东西走向的夯土墙,土墙建在台子的北沿,大提升中间较宽,两端较窄,最宽处有15米。窄的地方有六米多。全长近1000米,顺着夯土台的地基。考古队员发现了100米长的坡道。他们把夯土台的边缘部分打开了一个纵向剖面图,才发现地基上呈现出了一个坡道,坡道一般为了方便运输黄土。建造地基时通常会修建一条坡道。如果阿房宫前殿已经完成就没有必要再留一条运土的坡道。这条不该出现的坡道,让李玉刚更加肯定了自己的论断。宫殿并未修建完毕。李玉刚领队为了印证考古发掘的结果。翻开了年代久远的历史典籍,他发现当初秦始皇开始建造。


历史上的阿房宫是否存在?存在的话又被谁烧毁了?


阿房宫的时间是公元前212年。但在公元前209年他就突然病逝了,在这之前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也正在施工,为了尽快建好陵墓安葬秦始皇。秦二世不得不暂时停止阿房宫的工程。集中力量修建秦始皇陵,从开始计划修建算起,阿房宫前殿的工程历时不到四年。一项庞大的工程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很难在短短几年内完成。李玉峰从地基中部采集了一些土样,通过检测,土壤中不仅没有大块的炭灰。连植物细胞也少得可怜,土样检测的结果再次证实了李玉峰最初做出的结论。前殿地基除了三面土墙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建筑。阿房宫根本就没有建成。


历史上的阿房宫是否存在?存在的话又被谁烧毁了?


在阿房宫建成与否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的时候,另外一个关于阿房宫的谜团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那就行它有没有被焚毁过。在阿房宫赋中,晚唐诗人杜牧不但用大量笔墨描述了阿房宫的恢宏,还为后人留下了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传说。正是因为杜牧的极力渲染才使很多人对此事深信不疑。李易峰领队当初来到西安时,脑子里也全是杜牧笔下的情景。考古发掘过程中,他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会不会阿房宫里那些秦代建筑都随着,当初项羽的那把火付之一炬了。他曾经对咸阳宫进行过发掘。对于如何认定古建筑是否经过火烧,很有经验。在考察阿房宫前殿是,李玉峰第一次对杜牧的说法提出质疑。整个遗迹没有被烧过的红土灰迹和结块,单单就阿房宫前殿的台基。发现基地构成为秦朝晚期堆积土,台基或者是更土,姚土汉代堆积土。台基没有一处被烧过的迹象。许多专家认为他说阿房宫没烧过的结论太草率。事情已经传到国家文物局,局领导叫他写报告。李领队坚持己见,还是那俩字没烧。


历史上的阿房宫是否存在?存在的话又被谁烧毁了?


李玉峰不仅坚持自己的结论,还做出了解释,火烧阿房宫该是误传。关于项羽火烧阿房宫三个月不灭的说法。秦汉时期的政治资料中没有确切的记载,即使史记项羽本纪中说,项羽在秦都咸阳屠杀民众。烧阿房宫,火三月不灭。他分析指出秦咸阳是秦朝都城,所烧的宫殿因该是首都宫殿,根本不行地处渭水之南的上林苑中的阿房宫。为什么杜牧的阿房宫赋,描写的如此惟妙惟肖。甚至还有图作证,对于这个问题李玉峰这样解释,阿房宫图实际上出现于明代之后。得出这个考察结果后,他又仔细阅读了杜牧的阿房宫赋,他认为杜牧所描述的阿房宫图景,是他通过合理想象得来的。


历史上的阿房宫是否存在?存在的话又被谁烧毁了?


明代之后出现了阿房宫图,又是建立在杜牧的这个合理想象上。李玉峰还说杜牧的这篇文章的主体,并不是为了描写阿房宫的真实图景。而是想讽古喻今,所以可信度并不高,他最后说杜牧的合理想象。千年以来无意间误导了大家对阿房宫的认识。在李玉峰阐述没烧的观点时。记者却在现场听到支持烧了的一种新论据。在80年代期间这里曾兴起过平整土地的抛土大会战。外面那一层长不出庄稼的红烧土早被抛的干干净净。对此李玉峰领队反诘。考古队员是在打了一米多深之后才见到夯土层。下面那一层是覆土。难道说谁会先跑掉了红烧土。再堆上一米多厚的浮土,


历史上的阿房宫是否存在?存在的话又被谁烧毁了?


北大的将菲菲教授,则认为人们争论的问题根本就。伪命题。没有必要争论。史记中的的确记载项羽放过一把火,但同时说得很明白这把三月不灭的火,是秦宫殿。至于项羽火烧阿房宫那不过是诗人的的附会妄言,哪里能当正史。在争论是否被烧过的同时,人们对他的建筑规模也十分感兴趣。阿房宫到底的有多大,杜牧说它覆盖300余里。就可能是阿房宫出名甚至于成为历史地标的最主要理由,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张传喜对此分析说,杜牧的诗中说300里。应该是从咸阳到临潼关中的300里的全部秦宫。阿房宫只是其中一个代表或者说300里仅仅是夸张的手法,所以他与众多专家都认为阿房宫规模应该如许记中描述的那样的东西500步南北50兆。


历史上的阿房宫是否存在?存在的话又被谁烧毁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人们又开始质疑阿房宫的区域切位置,因为它既没有地面建筑又没有图纸保留下来。史记中笼统地说阿房宫建于闽南如今划定的遗址就一定是真的阿房宫遗址吗?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刘庆柱做了如下推演,根据史记所说阿房宫的方位北不过渭河,南不过秦岭在这个范围内,现在就发现这么一个大土台子。阿房宫难道应该就是它?这显然难以服众。北大的将菲菲教授说,说到低仅凭一个大土台子很难断定它就是阿房宫。考古上的事儿,没铁证就什么也订不了上海大学的谢维扬教授解说,谁都希望实存水落石出。但能将其解开几分就几分。


历史上的阿房宫是否存在?存在的话又被谁烧毁了?


几乎是同时人们又问阿房宫用瓦吗?2003年某媒体报道中国首次在阿房宫遗址出土完整的秦宫瓦。原来考古队员一口气,一直往南勘探,在边缘外发现了5排秦瓦。既然许多专家都认为阿房宫根本就没建起来。哪儿来的屋顶的瓦。对这些货真价实的秦瓦。并非在54万平方米的遗址上出土的,而是在其南边檐的三米之外发现。而且严格地说这不是秦朝宫殿。所以不能证明土台子上曾建过秦宫。更不能证明阿房宫的存在。如果不是阿房宫的瓦那又是什么建筑的呢?


历史上的阿房宫是否存在?存在的话又被谁烧毁了?


在史书上被描绘的如此恢弘雄伟的阿房宫,给后人留下了如此多的谜团,也许这些谜团,只有进一步考古,才能发现解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