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江大河》,为什么要对原著小说,进行诸多情节上的改动

电视剧《大江大河》,为什么要对原著小说,进行诸多情节上的改动

电视剧《大江大河》,对原著小说诸多情节和人物形象方面的改动,究竟有何用意?

电视剧《大江大河》,改编自阿耐所著小说《大江东去》。相比原著小说,电视剧《大江大河》的故事主线虽未做较大改动,但其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还是有不少改编。

在电视剧里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些改动呢?这诸多改编究竟有何用意呢?

1、让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小说里考大学时的宋运辉,没有接到录取通知书,只是气急败坏地向父亲怒吼了一句:“都是你害的!”而在电视剧中,插入了宋运辉在公社大院里,顶着烈日一遍又一遍地背诵《人民日报》社论和中央文件的情节。本文为“大象看戏”原创发布。他处所见,必为偷窃。敬请举报!

电视剧《大江大河》,为什么要对原著小说,进行诸多情节上的改动

这一情节的插入,使得宋运辉的形象更为丰满。淳朴、纯粹、执拗、执着、较真、不低头,有着一根筋倔劲,竭力想改变自我命运的农村小青年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而这,也正是那一代人更为真实感人的精神风貌。

还有老猢狲去江阳电线厂讨债,领着一帮老头在宿舍楼下打快板讽刺对方,并故意让对方把自己打得头破血流,这一情节小说里也是没有的。电视剧加入这样的设置,更加丰富了老猢狲诡计多端、心机颇深的形象。

电视剧《大江大河》,为什么要对原著小说,进行诸多情节上的改动

2、使故事情节更具观赏性

小说毕竟是属于文字的艺术,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一些人物关系交待清楚。但作为视觉艺术的电视剧,就需要进行必要的铺陈,好让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具有可观性。

小说里的杨巡很晚才出场,一开始跟宋运辉也不是很熟。但在电视剧中,宋运辉当年插队养猪正是住在了杨巡家。有了这样的铺垫,杨巡跟宋运辉的关系,以及杨巡跟雷东宝之间的故事,看起来就多了不少的人情味儿。

同样,虞山卿在电视剧里的出场也被提前了。小说原著里,宋运辉分配到金州化工总厂后才认识虞山卿的。电视剧里加入了两人间的同学情,很多情节更让人感慨。

电视剧《大江大河》,为什么要对原著小说,进行诸多情节上的改动

电视剧的故事情节还有一个更大的改编,那就是杨巡女友戴娇凤的身世。小说原著里的戴娇凤是一位邻村的姑娘,被杨巡偶遇看上后,便带去了东北一起同居了好一段时间。只是因为杨巡的年龄未到,杨巡妈才反对两人过于亲密的交往。

但这样的情节,可观性是不高的。于是,电视剧将之改编为:戴娇凤是杨巡在东北认识的一位孤儿出身,独立好强而又大大咧咧的新时代女性。这样一来,戴娇凤与杨巡,以及与杨巡妈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更为立体、更为尖锐,也就有了更好的观赏性。

电视剧《大江大河》,为什么要对原著小说,进行诸多情节上的改动

3、使故事和人物的精气神韵更加励志

在小说原著里,雷东宝为了买下江阳电线厂的老旧设备,放出消息要吸纳电线厂的职工进入登峰电线厂就业。但当他获得上面的许可,以废铁价成功购得之后,就一大早领着小雷家几十号年轻力壮的汉子,冲进江阳电线厂把所有的设备狠狠地砸了个稀巴烂,然后扬长而去。

而电视剧里的雷东宝在收购了江阳电线厂之后,确确实实接纳了大多数电线厂的职工进入登峰电线厂就业。此外,小说里雷东宝贿赂陈平原的情节也被改掉了。在电视剧里,雷东宝的形象极其的伟光正。

电视剧《大江大河》,为什么要对原著小说,进行诸多情节上的改动

还有关于金州化工总厂“厂斗”的描绘,小说原著里更加写实。水书记的形象,并不是电视剧里刻画得那么正面。利用宋运辉挤掉费厂长,利用虞山卿捞好处搞贪污,水书记的手段极其高明而又非常狠辣。

同样,原著里的宋运辉,也不像电视剧里那样单纯,那样呆头呆脑的傻。小说里的宋运辉对人对事看得十分精准,处理人际关系也很有自己的一套,就连岳父程厂长以及闵厂长都对他感到非常忌惮。

电视剧《大江大河》是改革开放40周年的献礼剧,小说里所描写的一些现实中的“阴影”势必得悉数拿掉,为的是要更多地宣传一些真善美的故事,更多的颂扬一些伟光正的形象,这也是主旋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要求。

电视剧《大江大河》,为什么要对原著小说,进行诸多情节上的改动

因此,在电视剧里,宋运辉的执拗上进和坚持不懈,雷东宝的雷厉风行和敢闯敢拼,杨巡的坚韧不屈和站着挣钱的气魄,更具有鼓舞当下年轻人的精气神韵。如此说来,电视剧《大江大河》对小说原著《大江东去》的改编,是相当成功的。本文为“大象看戏”原创发布。他处所见,必为偷窃。敬请举报!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大象看戏】约你一起来看戏闲聊,品味经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