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你覺得這句話有道理嗎?

悟空悟色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這句話是明朝詩人曹學佺任廣西右參議時,審理一件奇案後寫下的著名對聯。

其時,一讀書的秀才被皇親國戚的奴才放狗撕咬,正要喪命之際,一過路的屠夫見狀揮刀將惡狗殺了,救下了秀才

案件弄到了官府,在審理過程中,皇親國戚為了臉面買通了秀才,竟然反告屠夫殺狗而非救人。

曹學佺在調查了案件的真相之後,得知秀才竟然趨炎附勢,而冤枉自己的救命恩人,重判了秀才,並寫下了“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的對聯,而傳位歷史佳話。

在曹學佺審理的案件中,的確出現了講義氣的屠狗輩和違背良心、背棄情義的讀書人。

在曹學佺所處的時代,官員結黨營私、把持朝政的行為時有發生,一些讀書人為了自己仕途往往違背良知和公理,巴結權勢人物,形成了不好的社會風氣。恰好曹學佺又處理了這麼一個案件,所以,被刺激了一下的曹學佺就有感而發寫出了這樣的對聯。

事實上,在明代官場,張居正和嚴嵩都有過把持朝政、結黨營私的行為。不少的權勢人物為了一己之私或者其他目的拉幫結派,傾軋異己分子,在明代官場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這句話放到今天並沒有多大現實意義了。

現實的情況是,在名和利面前,不論是屠狗輩還是讀書人,人設說塌就塌了。


布穀公社


首先說一下啥叫屠狗輩。在春秋戰國直到秦漢,我們的祖先主要的肉食就是狗肉,而不是後世的豬牛羊。直到漢朝,豬都沒有徹底馴服,人們吃的還是野豬肉,而野豬是非常難抓的。至於鹿肉熊掌,更是比較稀缺,只有上流社會的貴族才能吃上,普通百姓想要開葷,也就吃個狗。

或曰,羊總比狗好殺吧,為啥羊肉不是主要肉食呢。因為羊少。羊需要牧場,而牧場被匈奴人佔據著,中原直到江南的是沒有牧場的,所以羊是稀缺肉食。美這個字就是肉羹的意思,意思吃上一碗羊湯多美啊。



因此春秋戰國秦漢時期,屠狗的生意很旺,劉邦手下大將樊噲就是屠狗的,韓信還被屠狗少年欺負的鑽了褲襠,戰國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在鬧市結交了一位豪傑,名叫朱亥,就是屠狗的。據說桃園三結義之一的張飛三哥,也是屠狗出身。

這幫屠狗少年聚集鬧市,成為當地一霸,說白了就是黑社會,也就是賈樟柯電影中的江湖好漢,社會人麼,當然是義字當頭,為朋友兩肋插刀,抽冷子也插朋友一刀。



屠狗輩未必個個仗義,但是仗義者的比例還是很高的,比如朱亥樊噲張飛。朱亥為了報答信陵君知遇之恩,出主意竊符救趙,最後拔劍自刎,樊噲在鴻門宴上不顧個人安危跟項羽硬槓,劉邦方才脫險,張三哥不解釋。

讀書人負心,比例很高,比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就是被李甲所負,陳世美考中狀元,拋棄了結髮妻子秦香蓮,秦氏來找他,還差點被他滅口。西廂記中的張生,就負了任盈盈。焦仲卿負了劉蘭芝,陸游負了唐婉,晚明的大儒錢謙益,負了董小宛。



為啥市井屠狗之輩比飽讀詩書之徒要講義氣,因為他們就靠義氣活著,沒有了義氣,就難以生存,義氣是他們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而讀書人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不是義氣,而是仁德。仁屬於儒的範疇,義屬於俠的範疇,不是一回事。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儒者柔也,講究一個退字,俠者,狹也,講究一個進字。所以有了事,俠者就出頭了,儒者就退縮了。



流氓假仗義除外。


唐風宋月


第一部分:“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的出處。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的原文本為“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相傳是明代詩人曹學佺的著名對聯。意思是說,講義氣的多半是從事卑賤職業的普通民眾,而有知識的人卻往往做出違背良心、背棄情義的事情。

第二部分:“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背後的故事。

據說,曹學佺這副名聯的背後隱藏著一段大快人心的故事。

相傳明朝,桂林皇親宗室素來驕橫,好養鬥犬,用做宮廷賭博娛樂,家奴們也依仗自己是皇親奴才驕橫跋扈,不僅欺壓百姓,甚至連官府都不放在眼。!每當閒極無聊時,就牽出鬥犬,任意讓其撕咬路人,以此取樂。百姓和官府都敢怒不敢言。

後來天啟二年(1622),“閩中十才子”之首曹學佺被起用為廣西右參議。他剛正不阿,一身正氣。到任前他就對桂林的皇親們的所作所為有所耳聞,一看之下果不其然,暗暗決定要好好地殺殺這幫惡棍的威風。

一天,皇親的奴才又閒得無聊,故技重施放出鬥犬,讓其任意撕咬路人,一秀才奔跑不及,撲倒在地,鬥犬騎在秀才身上任意撕咬,秀才眼看就要命喪狗口,這時路邊衝出一殺豬佬,手起刀落剁了狗頭,救下了秀才。皇親的奴才一看,區區賤民竟然把主子心愛的鬥犬殺了,那還了得!他們把殺豬佬捆綁起來連同死狗一起送到官府,要官府判他死罪給狗償命。

曹學佺正好審理此案件,詳細看過狀紙後,不畏懼皇親宗室,判其屠夫無罪,更判皇親要賠償給秀才醫藥費。皇親一看,這樣判決自己臉面不保,但在章法上又拗不過曹學佺,心生一計,要求重審,並暗中重金賄賂並威逼恐嚇秀才改口供,說他自己和鬥犬相好,是朋友,那天是鬥犬和其在玩鬧嬉戲,是屠夫惡從膽邊生殺了鬥犬,要屠夫給鬥犬償命!

再審時,秀才貪圖財物又懼怕皇親勢力,就出賣了屠夫,更改了口供。曹學佺,聽完秀才改的口供後勃然大怒,拍案而起,罵道:“人證,物證皆在,況且屠夫救你一命,你不思回報,反要置他於死地,與狗相好,認狗為友,傷天害理!天容你,我不容你!”說完就要衙役杖擊秀才,秀才挨不過,終於招了是皇親如何用重金和威逼要他做假口供。案件真相大白於天下。

曹學佺重判:

屠夫無罪;秀才與狗相好、認狗為友、恩將仇報,革去功名,給皇親當狗!

並憤然在案卷上寫下:“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的千古名聯。

第三部分:對“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的理解。

這句對仗的話包含了兩對反義詞,一對反義詞是“仗義”和“負心”,一對是“屠狗輩”和“讀書人”。這句對仗的話通過出身和地位反差巨大的人,卻做出反差更為巨大的事情,來烘托出讀書人往往背信棄義、負心絕情;而無知無識的市井之徒反而重情重義、忠肝義膽。縱觀歷史,比對現實,事實上果真是“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嗎?

對“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的第一種理解。

這種觀點認為“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這句話說得對,因為:講義氣的多半是無知無識的市井之徒,而讀書人卻往往做出違背良心、背棄情義的事情。就比如曹學佺審案故事裡的殺豬人和秀才。

對“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的第二種理解。

這種觀點認為“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這句話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存在一定的偏見和誤解,因為:無知無識的市井之徒看問題、做事情簡單、直接,面對一件事情自認為對就去做,不會思前想後,是奔著一種樸素的“對錯觀”而去的,這樣看上去給人的感覺是他們有情有義,正氣仗義;而讀書人看問題、做事情不會停留於事情的表面,往往會深入思考更本質、更內在的東西,會經過再三權衡利弊再做出選擇,這樣看上去他們顯得冷漠、不近人情,讓人覺得容易背信棄義、負心絕情。

對“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的第三種理解。

這種觀點認為“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這句話是錯誤的,人們只看到表面現象,沒看到更深層的本質,因為:無知無識的市井之徒大多隻看重眼前利益,給他們一點物質利益或感情籠絡,就能為別有用心的人收買,他們所謂的仗義只不過是表層的江湖義氣甚至是個人利益,他們往往為了這種表層的江湖義氣和個人利益不惜出賣國家、民族的利益,他們沒有真正的信仰和理想;而讀書人眼裡看重的是國家和民族的大義,置江湖義氣和個人利益於不顧,他們往往很難被別有用心的人收買,他們有著錚錚鐵骨和家國情懷,有著偉大的信仰和理想,所以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攻擊、汙衊,說他們多是負心之徒。比如當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據說把侵略者帶進城裡的恰恰就是這種“屠狗輩”,而且,只要侵略者給一點好處,就有大批的愚昧民眾主動為侵略者效勞。包括抗日期間,著名的抗日英雄楊靖宇就是讀書人出身,他是個鼎鼎大名的民族英雄,結果就是被一些無恥漢奸出賣了,其中最關鍵的漢奸就是個典型的“屠狗輩”。

對“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的第四種理解。

這種觀點認為“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這句話太僵化、太絕對,既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不合理之處。因為:不管是無知無識的市井之徒還是讀書人,都有“仗義”的人,也有“負心”的人,凡事豈能一概而論呢?比如《水滸傳》裡,既有“王婆”這樣歹毒絕情的市井之徒,也有“黃文炳”這樣歹毒絕情的身為通判的讀書人;既有曾被魯達搭救而知恩圖報的金老漢父女這樣的市井之徒,也有“小蘇學士”這樣善良仗義的讀書人。一個人是仗義還是負心,和他的出身貴賤無關,和他的文化高低也無關。只和這個人所處的成長環境以及社會大環境有關。每個人生下來都是白紙一張,沒有什麼善惡黑白的區別。後來之所以會產生善惡黑白的巨大差別,是因為他成長過程中受到的教育和影響,包括家庭和社會的影響,讓有的人漸漸變得自私無情,而有的人卻成為仗義善良的人。

對“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的第五種理解。

這種觀點認為“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這句話沒有多大現實意義。因為:一個人不管是市井之徒還是讀書人,他是選擇“仗義”還是選擇“負心”,關鍵在於利益把他誘導向哪個方向,以及這種受到誘導的利益有多大而已。如果利益誘導他“仗義”,只要這個利益足夠大,他就一定能“仗義”;反之,如果利益誘導他“負心”,只要這個利益足夠大,他就會選擇“負心”。中國近代歷史上那些層出不窮的漢奸,無不是受到足夠大的利益誘導,讓他們鋌而走險,選擇了背叛國家和民族;而那些像楊靖宇等偉大的民族英雄,他們則是受到偉大理想的誘導,這些偉大理想就是他們眼裡的“巨大利益”,讓他們甘願為民族和國家而獻出生命。


喬鞅


有道理!

這一句的背後隱藏著一個冰冷的事實:才華越高,則慾望越深,而慾望越深,則辜負越多。反之,則體現出另一個辛酸的事實,一個人的存在價值越小,那麼他的表現方式就會越簡單。

比如屠狗輩。經濟上,頭腦上,靈魂上,見識上,才學上,毫無可取之處,但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唯有“仗義”一途,因為仗義,可以無須金錢,無須權勢,更無須才華,這是屠狗之輩唯一證明自己存在價值的方法。

所謂“俠以武犯禁”,這個俠的背後卻是最深的無奈。

讀書人卻不然,可以為官,可以著書,可以隱居,可以教學,甚至可以擇主而仕以成就一番偉業。他的選擇要比屠狗之人多出數倍,所以,對於讀書人而言,他有放棄某一項追求的資格和權力,比如愛情,比如家庭。

而且,人一旦擁有學識,自然就會擁有眼光,而擁有了眼光自然需要與之相配的慾望,而這個慾望會有許多,而且會越來越多,但精力卻有限,所以為了眼中那可以實現的最重要的慾望或目標,自然就需要割捨不重要的那一部分。

這就涉及到一個詞:“無德”

屠狗之輩的無德,我們稱之為壞人!

讀書之人的無德,我們稱之為小人!

後來則演變成為另一種極具諷刺意味的稱呼——偽君子!

即屠狗之輩的無德是透明的,公開的,可見的,而讀書人的無德是隱晦的,灰暗的,模糊的,他們總會為自己的“無德”而尋找各種藉口,他們總是採取欺騙,隱瞞,混淆的方式去達到目的,順便合理地侵犯或剝奪他人的利益。

因此,就演變成一個殘忍的事實!

當你貧窮,你要麼仗義,要麼兇殘

當你詩書,你要麼虛偽,要麼放棄!

所以,當良知告訴我們不能兇殘的時候,屠狗之輩只能仗義一條路可以選,而讀書人卻可以選擇放棄,或者虛偽。對於讀書人而言,他至少有兩種選擇。

放棄是天底下最難做到的事情,事業,財富,名望,權勢,既然無法放棄,那麼只好虛偽,而虛偽的結果,就是負了心!

所以可以這樣理解,倉央嘉措的“不負如來不負卿”本身就是虛偽,因為根本不可能做到,所以只好用詩句來聊做安慰!

更讓人發冷的事實並不是這樣,而是如果有一個機會,讓那個“仗義”的“屠狗之人”一旦有機會讀書識字擁有學識,那麼他終究還是會像那些“讀書人”一樣,選擇“負心”

世間難測是人心!


亦有所思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這句老話是有些道理的。

諺語和老俗語是在告訴我們,也或強調一種道理,它並非是死板的結論。





仗義每多屠狗輩

屠狗輩,即市井屠夫一群,這裡指與讀書人相對,沒什麼文化教育的普通人,或見識粗陋之人。

“屠狗輩”頭腦相對簡單,思考力不強,行事多直率,多憑性格和是非道理。他們生活追求簡單,思維相對單純,不像文人那麼縝密思前顧後。

比如,毛二蛋看見有人摸了三妮一把,他或直接上前理論。道理很簡單:他認為這是惡行。




負心多為讀書人

讀書人不一樣,他們見多識廣,思考力強,有著更高追求,更多欲望,顧慮也多。讀書人思想比“屠狗輩”複雜的多,遇事會分析背後的利害關係。

當膨脹的慾望與道義嚴重矛盾時,他們或不會受簡單道德約束。讀書人的縝密,相對“屠狗輩”的簡單,他們或變得軟弱,也或多出冒險。

比如,書生鄭大志摸了三妮一把,說好娶人家的,後來中了秀才又中舉……大志啊大志,都在幻想進士及第娶郡主了哇,他哪裡還記得三妮……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或在說一道理:“屠狗輩”簡單直接,讀書人聰明但複雜。

“屠狗輩”雖粗淺,到言行更直接,心機比不了讀書人,他們往往憑原始是非觀行事。

讀書人雖受教化,更聰明,但沒那麼單純了,慾望更多,思想複雜多變。他們面臨更大、更多利益誘惑,或行事更不易受簡單是非道義約束。


上弦月M


其實細細想來,我覺得這句話還是流於表面的,講得並不深入,所以也不是完全有道理。

“仗義每多屠狗輩”上句指的是:往往生活在底層的人,反而更講義氣,為人更好,更仗義。

“負心多為讀書人”下句講的是:往往生活在上層的人,卻時常做出有違道德,不講情義的事情來。

這其實就如“窮慷慨,富摳門”一樣,好像越富有的人,越扣門;越窮的人,越大方一樣。

看似在日常生活中,或影視劇,圖書中有非常多此類的例子可尋,但還是如我開始說的那樣,這只是看到此類人的表象,而沒有擴大到深處,去看到人的劣根性。

但是大部分的人,好像天生都有一種同情心和憎惡心,他們同情弱者,憎惡當權者。

於是就把這句話的意思給表面化,絕對化了。

其實按照這句話的表意來說,也是有“每多”和“多為”的,這就說明了“屠狗輩”裡也會有不仗義的人,而“讀書人”裡也會有仗義的人。

如果要說得再深入一些,那麼如果此時你是“屠狗輩”,那麼你的仗義,是因為你除了仗義,並沒有其它可用於與他人交往的工具了。

如果此時你是“讀書人”,那麼你可以用你的權利,財富來代替你的仗義作為與他人交往的工具,你會有很多的選擇空間。

所以這個是你所處的地位決定了的,而不是你作為“屠狗輩”都應該是善良,正義的,而作為“讀書人”就天生帶著惡,帶著不道德的枷鎖。

如果讓你立刻改換位置,由“屠狗輩”一下變為“讀書人”,就如“陳世美中狀元”一般,那麼這個人性的惡就立刻顯現了出來。

而如果讓你從“讀書人”一下淪為“屠狗輩”,那是否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

總結來說,我們其實每看到一句看似很有道理的話時,還是應該多想想,多思考,千萬不要盲目的就認為是真理了。

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請點贊,點關注,感謝你的閱讀。


早晨從下午開始


在一個小城市裡,有三個結拜兄弟,他們是大哥二哥三哥。因為義氣相投脾性相和,就發誓要長相廝守,為朋友拔刀相助。二哥比較老實,在單位常常受領導氣,這次漲工資又被別人頂替了,理由是二哥思想不進步。

這不明擺著整人嗎?二哥沉悶著,用拳頭捶著頭說:“太憋屈了,在這龜孫子手裡難熬啊!”大哥想要為兄洗怨,就和三哥約好要揍那領導。大哥當晚提著棒子,等不到三哥,看到騎著自行車的領導,便撲過去揮棒亂打。結果把人家打成腦震盪,自己也鋃鐺入獄了。有人說:“那領導是條狗亂咬人,殺了他打了他,等於懲治了一條狗。為一條瘋狗傷了自己,不值得啊!”

三哥卻被人指責,罵他背信棄義臨陣逃脫。三哥文化成度高,想問題比較周全。那天回到家裡仔細想了想,覺得傷害別人還是不妥,是觸範法律的。就找到大哥想要放棄,大哥卻說:“沒的商量,一切照原計劃進行!”所以那天三哥就失約了。聽到大哥被判刑的消息,三哥痛苦的說:“是我錯了嗎?是我負了兄弟們的心嗎?”不知咋回事,我心裡倒有點兒支持三哥。


一蝶詠


我來一段心靈硫酸。

雖然表面上看是道德品質問題,但從經濟學成本收益原則看,說到家都是算計,雖然你心裡沒算計,但算計是根子裡的。

1,為什麼屠狗輩敢於仗義,因為他是無產階級,什麼都沒有,就是仗義失敗也不會失去什麼,所以他敢於冒險,因為一旦成功收益是巨大的。而一個人一旦有了身份,家庭,子女,財產,當他在幹什麼的時候,往往就會有很多顧忌,權衡利弊,這也願不得他,這樣的人不作惡就是好人了,有底線就好了。所以屠狗輩也好,讀書人也好,大家根子裡都是算計,誰也別笑話誰。

2,往往一些小公司敢於冒險,是因為小公司剛起步,失敗了大不了重新再來一次。而大公司就要求穩,因為公司大,積累了多少年,經不起失敗,比如巴菲特炒股一年收益只有百分之十幾,而一個炒股高手運氣好時一年收益幾倍。這並不是大公司不如小公司優秀,而是哪個公司都優秀。

3,買彩票的都是普通人,富人很少買彩票。因為普通人花一些錢買彩票,就是中不了,因為花錢不大多,也不會影響生活,但一旦中獎,但生活就改變了。富人就算中了獎,對生活影響不大,多買才行,但買彩是負收益,大量買是不合算的,所以富人一般不買彩票。這並不是窮人傻,富人精,而是大家都不傻。

加一段,真事,一百多年前的事了,離老家村子南面約十里遠的村莊,來了三個流浪漢,親兄弟三人。因為流浪不讓進村,這個村子和旁邊村子爭水械鬥,邀三兄弟參加,因為都有家口,所以打鬥都不真拼命,但三兄弟是流浪漢,無所顧忌,真敢打,結果打贏了。結果村裡給哥三個在村裡蓋了三間房子,給了三畝地,然後哥三個再努力再娶妻生子,就在村子裡紮下了根。


千里走單騎7174


有道理?我覺得我會被有文采的人說得無言以對。沒有道理?我還是可能被噴一臉口水,著實為難。但是既然要寫,就得把話說到底,且儘量做到辯證吧。


這副對聯其實是明末一位非常有才華的人寫的,名曹學佺,博覽群書、滿腹經綸且是位道德高尚的詩人,被稱為當時閩中十才子之首。萬曆年間考重進士,於1622年被派往廣西擔任右參議。不久後在廣西處理一起案件時惱羞成怒,憤然寫下了此對聯。

別說是他負責這起案件生氣,我都看不下去了。事情是這樣的,廣西桂林地區居住一些明朝宗師的人,因為和皇親國戚有點點關係,在當地仗勢欺人,尤其是瞧不起老百姓,欺壓凌辱為所不為。

因為背後靠山大,當地的官府便視而不見,能不得罪就不得罪。百姓敢怒不敢言,在去廣西任職前曹學佺就有所耳聞,擔任後決定整頓一番,收拾那幫人一頓。

一日皇親家的僕人把主人家的狗牽出來遛,真是有什麼樣的主人什麼樣的僕人,主人心理扭曲僕人也沒好到哪裡去,於是把狗繩鬆開,讓狗肆意撕咬行人。


一個倒黴的秀才是踩了狗屎運,(不是他也是別人踩,但到底還是他踩了)猝不及防,秀才被狗撲倒在地,在他身上撕咬。而僕人卻不阻止,一個仗義的屠夫,一刀將狗頭砍了。

秀才得救了,但僕人無法向主人交代,便拉著屠夫到了衙門。若是之前的那些腐敗官員,肯定拿人命賠狗命,但這起案子落到了剛正不阿,公正執法的曹學佺手中。

曹學佺仔細調查了整個事情的由來,最終將屠夫無罪釋放,要求皇親家賠償秀才醫藥費。此案公平公正,但黃親家卻不幹了,以往可是沒有敗過官司,若是按照他這樣判案,往後自己應當如何混下去。

況且自己是皇親國戚,曹學佺如此不給自己面子,豈能善罷甘休?不來點暗的此案肯定翻不了,於是心生一計——以重金賄賂秀才,要求他反咬屠夫一口。這樣一來,不僅自己打贏了官司,證明自己沒有錯,也要以此說明曹學佺判案有誤。


皇親家又到官府上擊鼓,而此次秀才卻說自己只是和好朋友鬥狗玩兒,沒想到屠夫心生歹意竟將狗砍死。這下皇親家可是佔了優勢,非要屠夫償命。

但曹學佺什麼風雨沒見過,這種雕蟲小技自然被看穿,看到一個秀才因財恩將仇報,天理難容,於是把秀才打了一頓。由於受不了皮肉之苦,秀才才將皇親家威逼利誘他篡改口供的實情說了出來。這起案子最終還是被公辦,秀才也受到了懲罰。

案子雖然公辦了,但秀才身為讀書人應當知道滴水之恩應當湧泉相報,卻貪圖富貴與惡人一起來陷害自己的恩人,憤恨之下便在案卷上寫下了這對千古名聯。

這樣一個案子誰看了誰氣,也難怪他這樣寫,這也是有緣由的。但依我來看,放在當時的情形也是情有可原。

其一:整個案子本就是秀才恩將仇報,屠夫仗義,那麼對聯中說仗義屠狗輩,負心秀才是有道理的。


其二:他是生活在明末時期,朝廷腐敗,宦官弄權(都是讀書人上來的),禍害百姓,人民苦不堪言。但民間這些屠夫卻不畏權勢,明知是皇親家的狗因要救人也一刀砍下去,可見他如此感嘆也是有道理的。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此對聯不因事而議,而是從整個發展史來看,也是頗有偏激。雖說屠夫沒有多少文化,思想可能比較忠厚老實,但也不排除屠戶也有 作惡多端之人。

例如水滸傳中的“鄭屠”,強搶民女,欺凌百姓。眾觀歷史豈沒有屠夫作惡之徒?再看看秀才多是負心之人,但秀才仗義的也不少,例如司馬遷為李凌求情。

當然我們不能只從表面來分析,他指的“屠狗之輩”也許是指文化比較低的人,正因為他們文化水平不高,所知道的世界不多,慾念就不多,心生歹意之事也就少,但也不排除他們作惡的可能性。


而負心多秀才史上例子也不少,例如李甲負杜十娘、陳世美負秦香蓮、焦仲卿負劉蘭芝等。讀書人讀的書越多,知道的越多,若是作惡,手段也就越多,也難怪他這麼說了。

對於這副對聯各有各的看法,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看法也就不一樣,所以只能是自己的看法,但本人希望的是不論是“屠戶”之人還是“秀才”之士都能行善,做個好人。


史之策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以歷史人物為例、大漢開國將軍樊噲是沒文化以殺狗為職業的。蜀漢大將張飛也是沒文化的武夫,但他們對結義兄弟都是忠誠之至,可以以性命相托,可以生死相許的。


樊噲至始至終對劉邦無二心,在"鴻門宴"上樊噲能獨闖項羽大營以解救劉邦之危。張飛聽到關羽被害,可以不顧軍隊之利益,舉兵為關羽報仇去攻打東吳,"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更是金蘭結義者的榜樣,是忠義之楷模的代表。

但歷史上一些有文化的人卻是無情無義,如秦國丞相李斯、趙高之流,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出賣國家,出賣未來的太子扶蘇改立胡亥為皇帝,而導致大秦帝國二世而亡。

吳三桂(明、清兩朝大臣),可是名門之後,自幼飽讀詩書,作為大明王朝大將、住守天下第一關"山海關",卻為一愛妾歌妓陳圓圓就反叛明朝投降獻關,再後來又反叛清朝,可以理解毫無氣節忠義,真正是"負心多為讀書人"。

當然在任何社會無論是在感情上還是金錢上也是讀書人花花腸子更多,更愛算計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