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漫话扶风臊子面

扶风臊子面自西周以来就是朝野大餐。有关臊子面的论文,诗歌,散文,各领风骚。臊子面已驰名中外。

毋庸赘言,单说有关臊面的一些趣事。

扶风人若逢红白宴席,主家必请大厨。这大厨必须做得一手好臊子面。一般是年富力强,经验丰富,口味上乘的男人。但大厨承接下谁家的饭局,对主家第一个要求就是有好醋,第二个要求主家必须按所开菜单购买,不能随意增减。如满足了这两个条件,大厨便胸有成竹。

于是开着他的厨用专车,带上副手及十多个帮厨女人(依事大小人数不定)来到主家。大厨如同交响乐队的指挥,哪些人择菜,哪些人切葱花,泡木耳黄花,炸豆腐,切肉丁,煮肉…各有所司。然后大厨亲自杀鸡熬汁赧臊子。

管过晚饭之后,他们继续忙碌:开鱼脯,炖肘子,鸡腿,制冻肉等等,这是明天中午的菜肴准备,自不细述。一直忙到晚上十一,二点才休息。

凌晨三点,大厨呼三喝四,唤醒帮厨者,烧锅调汤,整个村庄弥漫着臊子面的香味。

这时的大厨先喝一杯酽茶(烟绝对不能抽,怕的是麻木了纯正的口味)。总管过来通知上饭,他便再次勒紧围裙,挽起袖子,俨然出征的将军,喊道:下面,执盘!一时锅碗盆杓叮珰作响。

有大厨用大铁马杓浇汤,一马杓浇六碗,正好一盘; 有大厨左右手执双铁杓浇汤,迅速,准确,汤的内容份量恰到好处。端盘的女人们如同戏中的小旦:

围裙上绣着两枝梅,

粉面上但见笑微微。

一律儿碎步,如同水上漂移。

扶风人宴会就谗早上的臊子面。红事现在主家让大厨服务队专做臊子面,中午的菜肴放在饭店里待客。况且菜肴再丰盛,人们并不感兴趣。不论是在外面当工程师的,当教授的,当官的,提起筷子,头不抬,眼不眨,吃了一碗又一碗,直吃得解开衣襟或是偷偷的松松裤带,一切的斯文,矜持消失得无影无踪。

如果桌子上的面供不应求,大厨会低声问端盘的女人:吃饭的客人额颅冒汗么?女人们便嗔道:客人头像河里捞出来的样。咋不下桌,把腿跑肿了,胳膊疼断了。大厨嘴角便浮上得意的笑容,他知道今天的臊子面做成功了。客人头上冒汗是吃醉的标志。

大厨也有胳膊困的时候。等新亲戚或他舅家人一茬吃完,少歇喝茶,此刻副手会接替浇汤。毕竟是副手,汤浇得一会儿汪,一会儿汤中物少,便有村子里坐席的牙客嚷嚷开了:盐重了,醋没出头,臊子有一碗没一碗,汤没点味渣渣等等。

这时总管便疾步过来附耳对大厨说:牙客提意见了!一人厨一听,沁出一身冷汗,放下茶杯,接过副手的铁杓重新搭菜调治。大厨们怕的是牙客。

牙客是什么人?

牙客泛指交易市场的中介,经纪人。但又不确切。每个村子里都有一两个能说会道并且敢于直言,点评到位的人,如同文艺评论家,不会唱戏但能听出演员唱得瞎好,不会做臊子面但能品出味道。

大多数人主人家问吃甜和了么,碍于面子,没吃好也说吃好了,打哈哈。

但厨子和主人要听牙客的点评,才知臊子面是否真好。倘若牙客下得席来,额颅冒汗,喜形于色,吸一根烟在大厨肩膀上拍拍说: 我娃娶媳妇待客肯定叫你!把电话给我。大厨大喜,忙掏出名片双手递予。主人一颗悬着的心便落了下来。

牙客一时成了这顿臊子面的代言人!

主人担心钱花了,事过了,还落下个客没待好的话把子。牙客会接着说: 端饭的媳妇个个干淑,脚尖利朗。帮厨的女人们便春风笑靥,盛满喜悦,用绣梅花或绣荷花的围裙楷着双手,忘记了胳膊腿脚的酸痛。

如果臊子面没吃好,牙客会戴上墨镜,耸着房膀上挑的上衣,边走边说: 吃的不好。清汤寡水,啥厨子嘛!端饭的都是些腃浠(邋遢)婆娘。

这时主人大厨互相抱怨: 主人会说: 你这手艺不行么,丢了我的人!厨子怼道: 你的醋就不行。买菜时不按菜单上去买,怪谁?

于是不欢而散。

牙客的评论场所在村中的人市上。他要夸谁便眉色飞舞。说他正月去谁家走亲戚先要借口倒水去主家的厨房看看: 锅上案上抹洗得干干净净,碗碟摆置得整整齐齐,面擀得薄光筋亮,后锅的醋呛得香气扑鼻,就会胃口大开。如果女主人腃浠,他会借口亲戚多走不过来,匆匆吃上几碗臊子面,掏下礼当,去另一家赶饭去。

有的牙客会给你讲一个麻利女人的故事:

话说过去有一个人好交朋友,他娶了个干淑婆娘,(陕北人把上了三十的女人叫婆姨,扶风人叫婆娘)。那婆娘醋做的好,淡醋比别人家的头淋醋还香。客人来了有吃的醋粉,还有醉人的臊子面,誉满一方。

有好奇的客人便在厨房门外偷看这婆娘如何做饭,得些窍道回去好去调教自家的婆娘。

只见她先把面拌好揉成一团,用干净的湿抹布苫住让醒一会。然后炒菜。姜葱蒜切捣得碟盏清楚。这一切做好,回头揉面,擀面。短擀杖换长擀杖,左捲右推,一大张旗帜似的面片在空中扇起拍下,任其玩于掌中。

回头取过菜刀,搭上擀杖滚动,切出来的面薄筋细光。此时灶里的火烧滚了水,碎步揭开锅盖,双手捧住面条,抖抖的下进锅里,此时有一条面眼看跌了下来,那婆娘柳腰一拧,用穿着干净的绣花鞋一个鸳鸯拐,将面条踢进锅里去。

这客人叹服,回来逢人便夸。

麻利婆娘名声大振,以前不太走动的老亲戚慕名而来。男人说,因你的臊子面做的好,平素不走的亲友也走动了,应酬多太累人,想个啥法了拒绝一下?麻利婆娘说: 那好办!

于是在上衣襟兜里装了一把炒熟的蔴籽儿,她知有人偷窥她做饭,便一边擀面,一边取一颗蔴籽儿用糯米银牙咬得毕卜作响。偷窥者疑是这婆娘在裤腰里捉虱子吃。便借口有个紧事逃之夭夭了。回去后逢人便说,人说某某那婆娘干净利索,我亲眼见她在裤腰提虱吃!那婆娘是个脏怂。

这话一经传开,客人们信以为真,从此,门可罗雀了。

牙客还会给你讲个故事: 从前,村里的张三最爱吃自己婆娘做的臊子面。倘若吃上一顿,那勤快任村子里谁都赶不上。把骡子喂饱草料后,牵出去拴在晾圈的石桩上,用刨子把鬃毛梳得顺溜的,然后用扫帚把骡子全身扫了又扫。接着把晾圈用干土垫了,用铁铣把土疙瘩拍得碎碎的。早上天黑糊糊就套上牲口用大车拽粪,比别人多拽几趟。

村里人会说,看,张三吃了臊子面疯瓜得很。把婆娘娶成了。

倘若一月或半月不吃一顿臊子面,张三就烦躁不安。婆娘在炕上纺线时他便骂道: 吵死了,再纺我就把纺线车撂到院子,用骨嘟砸成片片了!

如果吃了臊子面他会对婆娘说: 娃他妈,炕当中热,你把纺车往热处放,我睡炕边呀。

牙客还给人们说许多臊子面的故事和臊子面对人体发育的功能。例如: 扶风男人为啥长得体统(帅气)?是自小吃臊子面的缘故; 为啥扶风女人个个长得水色?为啥杨贵妃出在扶风?都是臊子面吃成的美女。

如此等等

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来临,扶风人不论打工的,经商的,当官的,上学的,当兵的,他们愈加浓烈了家乡的情结。一家人团聚,久别重逢是他们最强烈的愿望。在热腾腾,美味弥漫的臊子面的氛围中,会享受到人间最惬意的幸福时光……

2018年12月30日于扶风北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