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月文耕 科學是不斷尋求真理的辨證邏輯

我提出了西方科學和中國科學的兩個概念,這是因為:一由科學的發源地不同又演繹出科學文化的傳承不同,其差異也明顯不同,我認為這些差異是有內在的本質不同,非常有必要弄清這些差異。其差異的表現為:

一,西方科學是產生於西方哲學的辯論方法,在認識世界,探索真理的過程中,由西方哲學的辯論方法,逐步演變成的哲學的辯證邏輯方法,再發展後就成為了專門研究自然現象的科學。所以科學的根據本質,就是用哲學的辯證邏輯具體化為以研究自然現象而利用的自然辯證邏輯,又招展到對用自然辯證邏輯對社會現象的研究。

研究自然現象和研究社會現象,都是為了尋找規律。尋找規律,也就是尋求真理。所以科學就是為尋求真理而使用的辯證邏輯。科學的體系,就是一個辯證邏輯的體系。這就是西方科學。它起源於西方哲學,與西方的文化同宗同源,是一個整體。

二,中國科學,與中國的哲學和文化不是一個整體,而是在保留中國原有的哲學和文化的基礎之上,由西方傳入,中國人按實用主義的方法的學習摸仿與改造後的中國版,即中國科學,表現的是與傳統哲學文化的分裂,至到現在,它還不是一個整體。但我個人認為,我們完全有信心,也有能力和智慧,保留和挖掘出傳統智慧修行文化的精華,進一步吸收和消化西方科學文化的精髓,相互對比系統化整理,最終實現中西方文化的更深度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借鑑吸收,創立起以科學文化交流為紐帶的科學哲學理論體系,為時已經不遠了。

再次,由於文化的傳承和人的思維習慣密切關聯,西方科學就是西方人的大腦思維習慣,而中國的科學顯然不是中國大多數人的習慣,體現了與自己的哲學和文化的分裂。只有正視這些原因,才能找出為什麼中國為什麼中國的科學權威們下意識裡反感質疑,又不應對質疑,其實就是取消了質疑,否定了辯論的存在,沒有科學的基本精神的原因。

科學的客觀性和無國界,我個人認為這個觀點並不全面。這是因為: 一,科學不能等同於客觀,科學本身是相對精確的邏輯體系,不是客觀的本身而是尋求客觀的方法。客觀是一個絕對的概念,客觀既不是邏輯的本身,也不是方法的本身。 其次,科學無國界,在尋求真理的共同基點上,是正確的。但在利用真理的最高國家利益上,是有國家根本利益訴求的不同。對科學成果價值的評價,不僅有一個話語權的問題,還有一個具有話語權的評價體系自身的價值觀和方法論的問題,即立場問題。這個基本的立場和話語權,正是完全代表著當今西方世界的最高科學權威機構,它根本就做不到真正的客觀和公正。它的客觀和公正,僅是在西式思維摸式,西式價值觀和方法論的共同約束下的客觀公正。 三,在關乎國家重大機密的科學課題,能公開質疑和辯論,能向全世界公佈其科學成果,而且一定要公開參評什麼"諾獎",不覺得滑稽可笑嗎?我不承認”諾獎"的獎盃,能給予我們有重要的所謂"科學的公認價值"的評價,最起碼它不應該是唯一的評價才對。中國科學的獨立性文化自信,首先要拋棄唯"諾獎”論。只因為,我們的科學,不應是西方科學的附庸,而應該是由整體模糊的辯證邏輯與局部精細的辯證邏輯相統一的邏輯,是科學的邏輯與哲學的邏輯的相統一的邏輯。

顯然科學是探索真理的辯證邏輯,科學理論是真理的假設,本身它不是真理,它必須經過質疑以及反駁的辨論,最後實證的檢驗後,才是真理。成為真理的理論,才能成為科學的知識。養清這些基本問題,絕對不是文字遊戲,而是為了正本清源,解決實際問題。

關於科學的客觀性,應該只是它的邏輯運動的結果,即通過假設,再質疑及反駁的辨論,最後實證的檢驗後,理論才具有了客觀性。沒有這個過程或著過程環節的缺失,科學的假設〈即理論),不能等同於客觀性,而只是有可能的客觀性的一種存在。

我們物質上現在還追不上西方,但對科學的理論研究,我認為完全先有可能超越西方。這是因為:

一,從科學的誕生來看,科學產生於西方並非偶然。西方文化的不斷進取,永無停息的尋求真理的精神,是科學誕生的催生因素。而這也正是西方哲學的根本精神,這是一種與中華文明的相對整體靜態的尋真精神截然相反的,以尋求相對局部動態的尋真精神,它缺乏整體靜態真理的思維,正是它的根本缺陷所在。

二,西方的哲學和文化,是注重交流的集思廣義,由交流和集思廣義而產生的古代希臘的群辯,是產生辯證邏輯的直接原因。綜合以上的點,其思維摸式就是不斷尋求真理的辯證邏輯,這個就是科學的本質。它的基本特徵之一就是動態的思維,追求偏重於動態,就是追求打破現狀和創造的未來的真理髮現和使用。

中華文明的文化和哲學,是在注重個人智力的思想創造為基礎,在兼顧思辯,尋求相對整體不變真理的靜態思維模式,表現為從對自然運動規律再到社會運動規律的和諧統一,即對整體內部各種規律的綜合與協調的綜合性真理廣泛應用,而這種綜合性真理的尋求,表現的正是著重現在,放眼未來的不變真理,更是一個真理的綜合運用的思維摸式。

從世界當前科學的現實來看,科學的發展趨勢,一是科學的知識創造呈現出暴炸式的增長,單靠單一的局部精確的發現和創追越來越難而且代價巨大,而由不新增多的知識的相互綜合整理研究,往往更能找出大量的實用科技,而由大量的實用科技的廣泛綜合運用,又會不斷催生出新的科技發現,這些來自於大量的科技發現,也正是未來科學基礎理論發展的根本。

綜合以上所述,中國科學只要走現實主義的實踐科學,整體思維的實用科技路線,實用科技的自然發展和不斷升級進化必然催生出源源不斷的動力和基礎,更加有現實意義的偉大科學理論和偉大科技創造也會不斷湧現。所以中國科學要走現實的實踐科技路線,完全有可能超越西方。

最後,我們再看西方科學的思維摸式,現在己滑向了過度注重理論的高大上,一味只注重突破的創新而輕視在實踐中的綜合高效利用,以及由科技實踐創新所帶來的理論創新,有滑向了思想僵化的絕對科學主義苗頭。自相對論和量子論之後,重大基礎科學理論至到現在不但沒有創新,而且己經陷入了哲學的迷失,有走向了科學的盡頭是上帝的邏輯陷阱。而且西方有些哲學家以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而且非常需要去解決。但只在西方自身的哲學和文化體系內己無力單獨解決這個問題。於是他們紛紛不約而同的面向中國的古老文化哲學,想在藉助中國傳統裡的智慧文化,吸收精華的營養成份,以取得新的突破。甚至有的漢學家,如英國的歷史學家漢學家湯恩比,甚至提出了一個觀點,就是世界文明未來的中心文明將是中華文明。非常可惜的是,反倒是在我們中國,我們的社會精英階層中有很多人,實際上早己嚴重西化,崇洋媚外,完全喪失了我們自己的文化自信,丟掉了自己的傳統文明的精華。

周思夢翔(鄒秀德)原創 科學的摡念及相關重要問題的哲學研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