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月文耕 科学是不断寻求真理的辨证逻辑

我提出了西方科学和中国科学的两个概念,这是因为:一由科学的发源地不同又演绎出科学文化的传承不同,其差异也明显不同,我认为这些差异是有内在的本质不同,非常有必要弄清这些差异。其差异的表现为:

一,西方科学是产生于西方哲学的辩论方法,在认识世界,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由西方哲学的辩论方法,逐步演变成的哲学的辩证逻辑方法,再发展后就成为了专门研究自然现象的科学。所以科学的根据本质,就是用哲学的辩证逻辑具体化为以研究自然现象而利用的自然辩证逻辑,又招展到对用自然辩证逻辑对社会现象的研究。

研究自然现象和研究社会现象,都是为了寻找规律。寻找规律,也就是寻求真理。所以科学就是为寻求真理而使用的辩证逻辑。科学的体系,就是一个辩证逻辑的体系。这就是西方科学。它起源于西方哲学,与西方的文化同宗同源,是一个整体。

二,中国科学,与中国的哲学和文化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在保留中国原有的哲学和文化的基础之上,由西方传入,中国人按实用主义的方法的学习摸仿与改造后的中国版,即中国科学,表现的是与传统哲学文化的分裂,至到现在,它还不是一个整体。但我个人认为,我们完全有信心,也有能力和智慧,保留和挖掘出传统智慧修行文化的精华,进一步吸收和消化西方科学文化的精髓,相互对比系统化整理,最终实现中西方文化的更深度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借鉴吸收,创立起以科学文化交流为纽带的科学哲学理论体系,为时已经不远了。

再次,由于文化的传承和人的思维习惯密切关联,西方科学就是西方人的大脑思维习惯,而中国的科学显然不是中国大多数人的习惯,体现了与自己的哲学和文化的分裂。只有正视这些原因,才能找出为什么中国为什么中国的科学权威们下意识里反感质疑,又不应对质疑,其实就是取消了质疑,否定了辩论的存在,没有科学的基本精神的原因。

科学的客观性和无国界,我个人认为这个观点并不全面。这是因为: 一,科学不能等同于客观,科学本身是相对精确的逻辑体系,不是客观的本身而是寻求客观的方法。客观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客观既不是逻辑的本身,也不是方法的本身。 其次,科学无国界,在寻求真理的共同基点上,是正确的。但在利用真理的最高国家利益上,是有国家根本利益诉求的不同。对科学成果价值的评价,不仅有一个话语权的问题,还有一个具有话语权的评价体系自身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问题,即立场问题。这个基本的立场和话语权,正是完全代表着当今西方世界的最高科学权威机构,它根本就做不到真正的客观和公正。它的客观和公正,仅是在西式思维摸式,西式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共同约束下的客观公正。 三,在关乎国家重大机密的科学课题,能公开质疑和辩论,能向全世界公布其科学成果,而且一定要公开参评什么"诺奖",不觉得滑稽可笑吗?我不承认”诺奖"的奖杯,能给予我们有重要的所谓"科学的公认价值"的评价,最起码它不应该是唯一的评价才对。中国科学的独立性文化自信,首先要拋弃唯"诺奖”论。只因为,我们的科学,不应是西方科学的附庸,而应该是由整体模糊的辩证逻辑与局部精细的辩证逻辑相统一的逻辑,是科学的逻辑与哲学的逻辑的相统一的逻辑。

显然科学是探索真理的辩证逻辑,科学理论是真理的假设,本身它不是真理,它必须经过质疑以及反驳的辨论,最后实证的检验后,才是真理。成为真理的理论,才能成为科学的知识。养清这些基本问题,绝对不是文字游戏,而是为了正本清源,解决实际问题。

关于科学的客观性,应该只是它的逻辑运动的结果,即通过假设,再质疑及反驳的辨论,最后实证的检验后,理论才具有了客观性。没有这个过程或着过程环节的缺失,科学的假设〈即理论),不能等同于客观性,而只是有可能的客观性的一种存在。

我们物质上现在还追不上西方,但对科学的理论研究,我认为完全先有可能超越西方。这是因为:

一,从科学的诞生来看,科学产生于西方并非偶然。西方文化的不断进取,永无停息的寻求真理的精神,是科学诞生的催生因素。而这也正是西方哲学的根本精神,这是一种与中华文明的相对整体静态的寻真精神截然相反的,以寻求相对局部动态的寻真精神,它缺乏整体静态真理的思维,正是它的根本缺陷所在。

二,西方的哲学和文化,是注重交流的集思广义,由交流和集思广义而产生的古代希腊的群辩,是产生辩证逻辑的直接原因。综合以上的点,其思维摸式就是不断寻求真理的辩证逻辑,这个就是科学的本质。它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动态的思维,追求偏重于动态,就是追求打破现状和创造的未来的真理发现和使用。

中华文明的文化和哲学,是在注重个人智力的思想创造为基础,在兼顾思辩,寻求相对整体不变真理的静态思维模式,表现为从对自然运动规律再到社会运动规律的和谐统一,即对整体内部各种规律的综合与协调的综合性真理广泛应用,而这种综合性真理的寻求,表现的正是着重现在,放眼未来的不变真理,更是一个真理的综合运用的思维摸式。

从世界当前科学的现实来看,科学的发展趋势,一是科学的知识创造呈现出暴炸式的增长,单靠单一的局部精确的发现和创追越来越难而且代价巨大,而由不新增多的知识的相互综合整理研究,往往更能找出大量的实用科技,而由大量的实用科技的广泛综合运用,又会不断催生出新的科技发现,这些来自于大量的科技发现,也正是未来科学基础理论发展的根本。

综合以上所述,中国科学只要走现实主义的实践科学,整体思维的实用科技路线,实用科技的自然发展和不断升级进化必然催生出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基础,更加有现实意义的伟大科学理论和伟大科技创造也会不断涌现。所以中国科学要走现实的实践科技路线,完全有可能超越西方。

最后,我们再看西方科学的思维摸式,现在己滑向了过度注重理论的高大上,一味只注重突破的创新而轻视在实践中的综合高效利用,以及由科技实践创新所带来的理论创新,有滑向了思想僵化的绝对科学主义苗头。自相对论和量子论之后,重大基础科学理论至到现在不但没有创新,而且己经陷入了哲学的迷失,有走向了科学的尽头是上帝的逻辑陷阱。而且西方有些哲学家以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而且非常需要去解决。但只在西方自身的哲学和文化体系内己无力单独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们纷纷不约而同的面向中国的古老文化哲学,想在借助中国传统里的智慧文化,吸收精华的营养成份,以取得新的突破。甚至有的汉学家,如英国的历史学家汉学家汤恩比,甚至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世界文明未来的中心文明将是中华文明。非常可惜的是,反倒是在我们中国,我们的社会精英阶层中有很多人,实际上早己严重西化,崇洋媚外,完全丧失了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丢掉了自己的传统文明的精华。

周思梦翔(邹秀德)原创 科学的摡念及相关重要问题的哲学研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