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兒女,那鋪天蓋地的引擎聲讓我想報警

江湖兒女,那鋪天蓋地的引擎聲讓我想報警

賈樟柯的每部電影,幾乎都有幾個固定的設定:

鬧哄哄的城鄉結合部,覆滿灰黑色雜質的煤礦生活區,煙霧繚繞的人群,濃重的山西方言,時不時與斑駁情境很不符的豪華汽車,還有萬年不變的女一賈太太趙濤。

以一個山西本地人的眼光看,賈樟柯電影裡呈現的便是能源大省山西各地區的全貌了,不論故事發生地選在哪兒,是大同還是運城亦或某個市區縣。即便現在,我們到山西的大部分地區轉一轉,電影裡那些場景仍舊隨處可見。這也是我個人最喜歡賈樟柯的一點,每當大熒幕拉開,你看到的人物景緻,雖不是那麼光彩耀人,但會有脫離虛擬色彩的實際意味。你看到的人事物,是假的,但你又能找到無數個例子證明它的真實。那些東西太常見了,根本談不上記憶猶新,包括女主角趙濤。一類有現實色彩的電影,平凡總能激起巨浪。

當然了,江湖兒女不外如是。

首先說,江湖兒女會像以往所有的賈氏電影一樣,對於票房不會有太大的突破。觀影期間,我很明顯的感受到,有些操著純正普通話的觀眾,竊竊私語說聽得難受。一個南方人聽北方話必然會有雞同鴨講的感覺,反之同樣。這是大多數純方言電影面臨的難題,並且江湖兒女還不是喜劇。

整場電影裡給我印象最深的有兩個地方:

1、廖凡飾演的江湖大佬斌哥(其實山西本地稱呼這類人為圪節)和趙濤飾演的巧巧,兩人坐在皇冠車上,巧巧想去離大同200公里的呼和浩特吃燒麥,斌哥一聲令下車隊掉頭去內蒙,但馬上巧巧笑笑說算了,要減肥。一段相當“土味情話”的感情描摹,有好多人用過。昔日的網上有很多配音演員把各種感動人心的情話翻成方言版,人們大笑特笑。有些愛情,我們用方言講出來,一般不那麼美好。愛情是鄭重其事的,電影裡需要燈光、需要音樂,需要貼合美好的場景烘托。而江湖兒女,沒有那麼做。其實,漫說一個刀口舔血的大哥不是那樣,即便普通人對於愛情的實際表達,也不會那麼做。吃燒麥,簡單平常的土味對白,要比誓言高掛的躍躍欲試更像真實的愛情。

2、土味愛情過後,便是震耳欲聾的摩托車引擎聲愈來愈近。一隊想要出頭立棍的年輕人騎著摩托車包圍了皇冠。緊接著,便是雙方廝殺,周圍全是圍觀的人群,只有巧巧坐在後排座位。

很不巧的是,廖凡血淋淋的打鬥場面,是我的故鄉曾真實發生的故事。一輛越野車撞在一輛商務車上,七八個拿著鎬把、鐵鍬戴著手套的年輕人與某個中年人和中年人的手下當街互毆。傷殘一半,死亡一半。山西本地極其惡劣的重大刑事案件,當事人盡數重判。不同的是,斌哥的皇冠車窗是自己用拳頭砸開的,我見過的那輛車是別人用鎬把鑿開的。

作為整部電影唯一的打鬥戲,賈樟柯沒有重筆墨表現。只是用寥寥幾段暴力打戲,把劇情帶入了另一個階段。但值得說的是,那段打戲可能礙於審核,沒有太大的張力,可汽車裡摩托車逼近,轟聲隆隆那一幕,著實讓我感到慌張。這種慌張是我曾經在那條鮮血流淌的街道上切身感受過的,沒有多少思考的餘地,只有撲面而來的生理性壓迫。

最後,我想說的是,賈樟柯鏡頭下刀槍劍戟的江湖是真實的。不管是大哥遲暮,還是道義不存。它有鮮明的社會邊緣性,那是整個社會發展途中,難以忘記的邊緣性。那些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塗抹著一方“安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