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最有名的“刺青”故事,出現一個錯別字,反而演變成一個成語

歷史最有名的“刺青”故事,出現一個錯別字,反而演變成一個成語

提到岳飛這個人,你認識他嗎。他是我國非常著名的將軍,他非常厲害也非常英勇,有非常多光輝的事蹟,現在也有很多電視劇去改變岳飛的事情,可是我看了很多的影視作品,發現在很多熒幕上,有一個非常明顯的錯誤,那就是我們都知道,在岳飛去和金人打仗之前,岳飛的母親為了鼓勵自己的兒子能夠取得很好的成績,於是就親自在他的後背上面刻了四個大字。這四個大字如果我突然問你的話,你第一反應應該就是精忠報國了吧,但其實是錯誤的,不知道你是不是被電視劇所誤導了呢。

歷史最有名的“刺青”故事,出現一個錯別字,反而演變成一個成語

當時岳飛的母親刻下的其實並不是精忠報國,而是盡忠報國,就是不是精字,而是盡力的盡字,意思是要讓岳飛盡全力去攻打敵人,當時岳飛被自己的母親刻字了以後,就下定了決心,一定要攻克金人然後才會回家,自己不僅對母親作了保證,還對自己的部下自己的士兵作出了莊嚴的承諾。他在出發去打仗之前,還將自己背後的幾個字給要和自己出發的士兵們看,以此來鼓勵大家。

歷史最有名的“刺青”故事,出現一個錯別字,反而演變成一個成語

那麼為什麼盡力的盡字會被現在很多影視劇所誤解,將它寫成精字呢,我覺得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寫成精字更符合我們當前人的閱讀習慣。岳飛身處於宋朝,距離現在已經是非常遙遠了,漢字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演變,有一些讀音相同或者讀音相近的漢字逐漸就趨同化了,所以盡力的盡字就逐漸變成了精字,後來再演變成為了一個成語,符合我們當代人的思維。

歷史最有名的“刺青”故事,出現一個錯別字,反而演變成一個成語

可是影視劇雖然產生於我們現代社會,但是它拍攝的卻是中國古代南宋的事情,還是應該還原真實的歷史情況,如果說編劇是為了更加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從而擅自將精字改成了盡字,那我覺得真的沒有這個必要,一個字而已,並不會影響我們什麼。但是更多的情況是什麼呢,就是編劇其實也根本就不知道這個字原來是寫成盡字的,所以就根據自己的記憶和理解,以為是精字,這種情況我認為是普遍的。

歷史最有名的“刺青”故事,出現一個錯別字,反而演變成一個成語

現代人往往處於忙碌的快節奏生活中,獲取歷史知識尤其有限,這就更需要影視工作者有一份歷史責任感了,應該最大程度地尊重歷史,還原人民一個真實的歷史情況,做到娛樂與社會責任感的統一。

歷史最有名的“刺青”故事,出現一個錯別字,反而演變成一個成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