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宮裡是這樣保證皇家血脈正統的

在封建社會時期,皇位的繼承是世襲制的。每一個王朝建立之後,都會選自己的子嗣作為下一代皇位的繼承人。但是這個繼承人,卻一定要是正統的皇家血脈。

大家也都明白,當時每個皇上都有後宮“三千”佳麗,這麼多妃子,很多連皇上都沒有見過一眼,而且都是如花似玉的年紀,精挑細選的美女,又如何保證妃子們剩下的孩子都是正統的皇家血脈呢?當時的皇宮裡做出了這樣幾個對策。

在古代,宮裡是這樣保證皇家血脈正統的

第一:太監

宮內伺候各位主子的,不是宮女、嬤嬤就是太監,沒有男人,也就少了很多淫亂的機會。太監這個角色一直延續到了清末有千年歷史。

在古代,宮裡是這樣保證皇家血脈正統的

第二:敬事房記錄

敬事房這個部門,是專門記錄皇上的起居和妃子的侍寢情況的。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安排,記載皇帝的性生活。敬事房的人要記載什麼年,月,日,記載的非常仔細。不僅如此,連侍寢的妃子都要嚴加檢查,只能“光光”的鬆緊皇上寢宮,也避免了有女殺手潛入。

在古代,宮裡是這樣保證皇家血脈正統的

第三:內宮政策

雖然又敬事房記錄了一切,但是也難免有調皮的皇帝,偶遇哪個妃子隨遇而安的,也難免有皇上調皮,喬裝了去逗妃子的,總之會有很多突發狀況。可是要是哪個妃子有了身孕,但是敬事房沒有記錄,或者皇上沒有給她名分,那麼她就只有死路一條了。這個政策就大大的禁錮了一部分無名無分的女人的命運。多少有一點,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