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的風花雪月——正統

正統帝朱祁鎮,是大明王朝的第六位天子,他一生兩次登基,而且在是他統治下大明王朝則是由盛轉衰的。

故宮的風花雪月——正統

說起朱祁鎮,他被父親宣宗立為太子,完全是後宮爭鬥,是胡皇后與孫貴妃爭寵的結果。那宣宗將與宮女所生的男嗣朱祁鎮,說成孫貴妃所生,並搶先立為皇太子,為扶持孫貴妃登上皇后的位置,進一步奠定基礎。

可宣宗年壽不長,在自己盛年的時候,就不幸離世了。而當時年僅九歲的朱祁鎮,還在喪父之痛當中,就在張太皇太后和群臣的擁戴下,登上大明王朝的天子寶座,成為名副其實的少年太子。

朱祁鎮年方九歲,無法署理朝政,群臣建議張太皇太后來垂簾聽政。可以不想破壞祖制的她,沒有接受臣下的建議,依舊躲在幕後,掌控大明王朝的政事。而當時,正是有了諳熟政務的老太后張氏和三楊的等賢臣的輔助下,正統初年依舊延續了“仁宣之治”的政治遺產,而老太后也將宣宗喜好玩樂的弊政,一一革除,當時受英宗寵信的王振,也在老太后的教訓了,不敢胡作非為。這些,都造成了正統初年的政治清明太平。

故宮的風花雪月——正統

可一切的改變是從張太皇太后的離世開始。這一位身立六朝的女強人,終於離開人世,告別了她一手扶持的大明江山。老太后離世了,大明王朝卻逐漸走向下了下坡路。當時孫貴妃雖為太后,但她不熟悉朝政,也沒有野心,無幫助養子英宗,任由年輕的英宗獨自掌握大明王朝。而年輕的英宗在缺少賢臣的輔助下,開始任由一直以來被自己寵信的宦官王振嶄露頭角,興風作浪,把控朝政,而正統朝的政治開始走入滑坡。

當時,皇帝從少年天子長成熱血青年,頗有一股安邦定國的雄心壯志。王振看準了英宗的心思,投其所好,開始慫恿英宗率領大軍仿照祖輩親征蒙古。王振的意見一出,英宗是大喜過望,他也想是建功立業,名留青史,草率地做出了御駕親征的決定。想想英宗是長於深宮之中,是婦人、宦寺之人伴其左右的,根本沒有任何軍事經驗和體會,也沒有練習過弓馬騎射的本領,相比較,他父皇宣宗還隨皇爺朱棣親征蒙古了,他可以說一無所有的,完全憑著自己的一腔熱血,做出自己人生中的最錯誤最荒唐的決定,結果釀出了驚世的土木堡之變,自己也淪為蒙古人的俘虜。

當英宗被俘的消息傳到北京時,是滿朝驚慌、舉足無措的時刻。孫太后終於振作了精神,採納于謙的建議,沒有遷都,而是固守北京,並讓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鈺監國;又立英宗長子朱見深為皇太子,以示大明王朝國本穩固之意。而當蒙古人試圖以英宗為人質要挾的時候,在群臣的進諫下,孫氏又聽從大臣的意見,立庶子朱祁鈺為大明皇帝,進一步穩定了局面。

可此時,卻有一個女人卻哭得最傷心,那就是英宗的皇后錢氏。錢皇后,是英宗元配妻子,正統七年被立為皇后。而當錢氏冊封為後母儀天下的時候,皇帝按慣例自然要對錢家加官進爵,以示寵愛。可是錢皇后只是款款一笑,讓朱祁鎮收回了成命。

按理說,錢氏生於普通人家,毫無背景,孤身入宮,正該壯大羽翼,尋找靠山,豈不聞皇帝的後院也是戰場!可她拒絕了,她不想過招搖,能被冊封大明皇后,這已經是莫大恩典了,也是英宗對她喜歡的結果。此刻她只想好好做一個妻子,好好愛自己的丈夫,她不想她和他之間,牽扯到過多的政治。她用她簡單而真誠的邏輯,替自己的丈夫著想。正是錢皇后的謙虛賢惠給英宗留下更好的印象,所以,他對個皇后妻子也是更為敬重的。

此外,後宮中爭寵是常見的事情,都希望能牢牢拴在帝王的心,而不是接近其他女人。可錢皇后卻沒有絲毫嫉妒之心,她從不阻撓英宗親近後宮妃嬪宮娥,於是宮人們一直喜訊不斷。在這些女子中,一個來自北京昌平的民家女子周氏最為突出,先後為英宗生下一個女兒重慶公主,一個庶長子朱見浚(後改名朱見深)。而除周氏之外,還有萬氏、王氏等宮妃,陸續在一兩年間為英宗生下了三個兒子。

故宮的風花雪月——正統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後宮中的許多妃嬪都為英宗產子嗣的時候,唯有六宮之主的錢皇后在立皇后的六七年間,雖然得寵,卻一直未能懷有子嗣。和父親宣宗的絕情冷漠不同,英宗沒有藉此廢掉錢氏,反而更加寵愛錢氏,他也對皇后終能生育嫡子一事抱著極大的希望。因此,他沒有仿效父親過早的立太子,儘管庶長子朱見浚已經兩歲,英宗仍然沒有將他冊封為太子,而是一直耐心地等待錢皇后懷胎的喜訊。

然而,錢皇后喜訊還沒等到的時候,土木堡之變就發生了。根據歷史記載,當英宗被俘消息傳來的時候,錢皇后哭的是悲痛欲絕,她沒有想到自己深愛的老公皇帝,此時卻淪為階下囚、生死不明。為了救回自己的老公,她甚至不惜一切,甚至將自己的身邊的金銀首飾等全部拿出,作為贖回老公的資金。

故宮的風花雪月——正統

可隨著蒙古也先的胃口越來越大的時候,在於謙等人的建議下,立朱祁鈺為大明皇帝,斷了也先的要挾的想法,同時也使贖回英宗的願望落空了,英宗依舊留給在蒙古為俘虜。

當得知英宗無法回來的事情,這對錢氏毫無疑問更是晴天霹靂,她雖然位居六宮之首,可此時她不過是一個弱女子,家族的男性成員也不少在那場戰亂中死去,她是無依無靠的。無能為力的她,在陷入絕情的時候,唯一能做的就是將深情的思念化作日夜啼哭。正是“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試等夜闌尋別緒,淚痕千點羅衣露”。

而在痛哭的時候,她想到了向神明祈禱,也是還算唯一的辦法了。於是,從此,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冷清的宮宇中總會隱約響起一個女人哀泣求告磕頭求天的聲音。絕望中的她採用了民間女子最無助的辦法,祈望上天能夠垂憐自己的誠意,讓自己丈夫能夠回來。錢皇后就這樣每天每夜地祈求,再困再倦也只是就地稍臥,不肯上床休息。過度的勞累、粗陋的飲食、冰冷的地面、冬天的嚴寒長期侵襲她的身體,她的一條腿受了重傷,再也無法治好,損壞了。而晝夜不停的悲泣也很快哭瞎了她的一隻眼睛。對於自己的殘疾,可錢皇后卻毫不介意,也拒絕治療,她只願地認為這是接回丈夫,上天要她付出的代價。

故宮的風花雪月——正統

終於,隨著景泰帝的登基,英宗作為人質的籌碼越來越小。對也先來說,這不僅不是自己手中能要挾大明王朝的王牌,還可能是一塊燙手的山芋。於是,在大明朝廷的斡旋下,也先放回了英宗。

英宗終於回到了,此時,他不再是大明天子,而是一個被廢掉的太上皇。此刻,早已登上皇位的景泰帝,對這個被俘虜的哥哥,絲毫沒有任何熱情之意,他害怕哥哥的迴歸會威脅他來之不易的皇位。於是,他默許了哥哥英宗回來的請求後,卻斷然拒絕了讓大臣對英宗行君臣之禮來接待,並第一時間將英宗囚禁在南宮了,讓他寸步不得離開。

英宗回來了,對日日思念禱告的錢氏,無疑是最大的喜訊,她終於盼回自己的丈夫。可此時早已是物是人非了,英宗不在是那個堂堂的大明天子,只是被兄弟囚禁的“太上皇”,而錢氏也早已芳華不在,是一個身體殘廢、病體支離的女人。我想那一刻,在南宮的重逢,應該是百感交集、悲喜加交。正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他們唯有深情地相擁在一起,好像什麼言語都無法形容他們此刻的心境了。而當英宗得知錢氏為自己,落得如此結果,我想他一定是十分感動與感激的,他沒有看錯她,他沒有愛錯她。英宗也沒有因此嫌棄錢氏,反而與她更是夫妻情深,在南宮裡做一對患難夫妻。

在南宮冷清的囚禁的日子,這對英宗夫妻來說是十分悲慘的,他們甚至不如平民百姓的夫妻。除了面對弟弟景泰帝的嚴密監視,沒有任何任何人身自由外,甚至飲食起居也是一天不如一天,真是度日如年。面對如此局面,錢皇后一面安慰英宗,一面組織宮女們多做些針織女工販賣,來維持生計。就這樣在淒涼南宮裡,他們患難與共,一起攜手又走過了七年。

故宮的風花雪月——正統

景泰帝

終於轉機來了,景泰帝病危了,英宗在石亨和徐有貞等人幫助下,成功復辟,重新當上了大明天子,而錢氏也重新成為了大明的皇后。可此時,歷經艱辛的錢皇后早已沒有當年的風采,只是一副病體,更是嚴重的是她也早已無法生育了。無法生育這就給其他妃嬪有了謀取後位的想法,那就是周貴妃。周貴妃是庶長子朱見深的母親,母以子貴,被封為貴妃。此時,她的兒子朱見深也被英宗立為了太子。於是,她想仿照前自己婆婆孫太后的例子,登上自己夢寐以求的後位。

此時,宮內一名太監窺探出其中內情,馬上向孫太后建言此事,那孫太后深表同意。可事情傳英宗的耳邊,英宗是勃然大怒,大力斥責進言的太監,保證後、妃的位置不變。因為他清楚,錢氏為了他付出一切的,他對個情深意切併為自己而受殘妻子是十分疼愛的,他是無法拋棄他的髮妻。而此刻,他對她唯一的回報,就讓她繼續享受大明皇后的殊榮。英宗的表態徹底打消了周貴妃的念頭,忿忿不平的周貴妃除了接受現實,也別無他法。

最終,經歷風風雨雨的英宗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可他念念不忘的還是自己髮妻錢皇后。他害怕自己百年之後,心中不平衡的周貴妃會借勢打壓錢皇后,甚至於廢除她的皇后名位。甚至於廢除她的皇后名位。於是,在口授遺詔叮嚀之後,英宗還特別面囑自己的繼承人皇太子:“皇后名位素定,當盡孝以終天年。” 這樣說了之後,英宗仍然覺得不放心,怕兒子終會屈服於生母的意志。於是他又緊拉著大學士、顧命大臣李賢的手,反覆叮嚀:“錢皇后千秋萬歲後,與朕同葬。”李賢流著眼淚退出英宗的寢宮,將這句話添在了遺詔冊上。這足見她與錢皇后的感情之深。

英宗走後,得勢的周貴妃馬上就想以勢壓人,不肯給錢氏太后的尊號。但英宗的遺命,和群臣勸諫,最終讓周貴妃敗下陣來,錢皇后被尊為“慈懿皇太后”,周皇貴妃被尊為“皇太后”。周皇貴妃對此也只能幹生悶氣。接下來是,又起風波。那憲宗成化帝寵信萬氏,一心要廢掉父親英宗為他娶的媳婦吳皇后。儘管錢氏有心反對,但周貴妃與兒子憲宗一唱一和,最終沒有理睬錢氏的意見,廢掉了吳皇后。也正由於廢后事情,與錢氏發生矛盾,憲宗對這個嫡母也遂漸心生芥蒂。他先後封自己生母周貴妃家裡人為侯,卻絲毫不理會錢氏及錢家人。在後宮中,他對這位錢太后,除了冷漠的客套,再無其他親情,那錢氏可以是說倍感淒涼。於是,思念亡夫,怏怏不樂的錢氏終於走到自己生命盡頭,在成化四年離開人世,走完了自己的風風雨雨,榮耀與淒涼並存的一生。

可就是錢氏死了,仍然不太平。按理說錢氏死後,應遵循英宗遺詔,夫妻合葬。可生前忌恨錢皇后的周貴妃,一心要報復錢氏,不讓錢氏與英宗合葬。儘管群臣反對,她還是利用自己兒子皇帝的權力,沒能讓錢氏與英宗合葬,也算出了自己心中一口悶氣,但這一切,死去的錢氏已經無從知曉。可錢皇后與英宗的伉儷情深、患難夫妻的故事,卻成為這個冷漠無情的深宮裡難得人間佳話與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