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收入30萬!農民變身“經紀人” 田間廢物成了寶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

在全國很多農業大縣,農林廢棄物,尤其是秸稈的處理問題,都曾一度是當地最大的環保難題。現在,隨著生物質能源企業對秸稈需求的增加,這個環保問題不但解決了,而且還成了當地不少農民發家致富的門路,我們一起來看記者的調查。

陳建平原本是安徽省郎溪縣的一名普通農民,但是現在,他成為了一名專門的“秸稈經紀人”。陳建平從2017年開始,就跟附近的鄉鎮簽訂了為期三年的秸稈綜合利用服務協議,負責將周邊2個鄉鎮,150多戶農民拋棄在田間地頭的秸稈拉走,再賣給附近的這家生物質能企業。

一年收入30萬!農民變身“經紀人” 田間廢物成了寶

安徽省郎溪縣秸稈經紀人 陳建平:現在我們每年要達到靠近兩萬畝田的,就是田塊,稻草將近就是六七千噸,現在我們到里昂電廠是兩百八十元(每噸),加上國家一個補貼,電廠也給我們了,三百三十元(每噸),這個除掉工人工資,我們一季,弄到三四十萬元錢的手續費,工錢養家餬口。

一年收入30萬!農民變身“經紀人” 田間廢物成了寶

在郎溪縣,現在大大小小的秸稈經紀人已超過200人。在江蘇、河南、山東大部分區縣也出現了不少兼職的秸稈經紀人。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陸集鎮虎山村村民 張振東:就是整稻草,我到各個田邊我就去拾弄,我一天三趟,一車能拉一千五六百斤,七分錢一斤,八分錢一斤的,一趟能賣一百元左右,一天兩車,一二百元錢。

一年收入30萬!農民變身“經紀人” 田間廢物成了寶

以一個農業種植面積為100萬畝的縣為例,產生的秸稈數量約為60萬噸,生物質能源企業可以消化30萬噸左右,剩下的30萬噸,通過還田和秸稈再資源化利用,基本可以實現秸稈全部消納。

一年收入30萬!農民變身“經紀人” 田間廢物成了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