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预言出自算命先生之口,却浓缩了清朝二百多年的历史

古人信奉天命,迷信谶纬,常常有一些预言流传,《史记秦始皇本纪》就记载了一个关于秦国灭亡的预言,“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以为“胡”是北方的匈奴族,于是派蒙恬防备匈奴,然而秦国灭亡,却应在了他的儿子胡亥身上。

此预言出自算命先生之口,却浓缩了清朝二百多年的历史

到了南北朝时期,有“亡高者黑衣”的预言,后来从小穿黑色僧衣,由尼姑抚养长大的杨坚,取代了北周,建立了隋朝;隋朝也有“十八子做天子”的预言,隋炀帝为此灭了一个陇西李氏大族,然而,最后却是他的表亲李渊做了天子。

宋朝和明朝同样也有这方面的预言,到了清朝,也有一个预言广为流传,那就是“得之于摄政王,失之于摄政王;得之于孤儿寡母,失之于孤儿寡母”,这个预言的由来有一个传说。

传闻清军入关后不久,摄政王多尔衮一日夜间,微服外出,行至北京青龙桥,见一卦铺,门前高悬一幅对联,“能明古往今来事,善断痴男怨女情”,当时清军尚未完全统一中原,多尔衮见此卦铺,忽然想卜上一卦。

于是多尔衮信步进了卦铺,见一算命先生,便以路人的身份问道:“关外的军队开进来了,不知他们能不能坐天下?”“能坐天下。”算命先生不假思索地肯定回答。

此预言出自算命先生之口,却浓缩了清朝二百多年的历史

多尔衮又问道:“能坐多久?”算命先生没有正面回答,却说出了一句预言:“得之于摄政王,失之于摄政王;得之于孤儿寡母,失之于孤儿寡母。”

听到这个预言,多尔衮是又喜又惊,喜得是“得”,惊的是“失”,回府后,他立刻派人去抓算命先生,然而,当抓捕的人赶到时,早已人去铺空。

这个预言“得之于摄政王”,“得之于孤儿寡母”,很好理解,因为当时已发生,但下半句“失之于摄政王”,“失之与孤儿寡母”,却无人理解。

这个预言一经产生,便伴随着大清的建立与繁荣,在民间朝野广为流传,然而却一直无人能解,转眼就到了清朝末年。

此预言出自算命先生之口,却浓缩了清朝二百多年的历史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去世,慈禧太后也病危,临死前她命溥仪继承帝位,由光绪皇后隆裕和载沣摄政,于是三岁的溥仪登基,溥仪的父亲载沣便成了摄政王,然而此时的大清朝却已风雨飘摇,繁华不再!

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颁布《退位诏书》,溥仪退位,清朝正式灭亡,想起那句预言,人们恍然大悟。

“得之于摄政王,失之于摄政王”,第一个摄政王是多尔衮,顺治帝福临即位时,年仅六岁,他以摄政王的身份总揽朝政,1644 年,他带兵入关,建立了清王朝;第二个摄政王即宣统皇帝溥仪的父亲载沣。

“得之于孤儿寡母,失之于孤儿寡母”,第一个孤儿寡母,即孝庄太后及其子顺治帝福临,第二个孤儿寡母即隆裕太后及宣统皇帝溥仪,溥仪退位时年仅五岁。

此预言出自算命先生之口,却浓缩了清朝二百多年的历史

“得之于摄政王,失之于摄政王;得之于孤儿寡母,失之于孤儿寡母”,清朝的建立时,是摄政王和孤儿寡母,到清朝灭亡,又是摄政王和孤儿寡母,这是冥冥中注定,还是巧合?这个预言,可以说浓缩了清朝二百年多年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