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买回清代名信片,专家给出价位低于心里价,藏友现场三次反驳

明信片,本身是一种文化,现在很多旅游城市都有那种很文艺的小店,店里有一种印有当地特色景点的明信片,旅游的人可以买几张也可以在上面写上几句话,然后寄给自己的朋友,出国旅游的人也是经常会寄一些国外的明信片以做为到此一游纪念。中国清代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年代,当时中国与外国的对外贸易只有一个小小的窗口,那就是广州的十三行,通过十三行可以大量的出口一些中国的物品,这个小窗口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输出口,当时外国人也是通过进口中国的东西来了解这个神秘的帝国。所以我们现在到外国的不论是跳蚤市场还是古玩店都能看到中国古代的一些文物。今天就有一位藏友带来了从法国小古玩店买的一本清代画册,共十二页。他当时是花了人民币三万元。

国外买回清代名信片,专家给出价位低于心里价,藏友现场三次反驳

十二页画册

藏友自信满满,给自己的画册估价6万元,专家拿过画册仔细的看看,先介绍了画册所用的纸张为通草纸,通草,就是一种小灌木,做成纸后称为通草纸,在这种纸上作画,都叫做通草画。这种通草画在国外被称为中国的明信片,这种明信片上画的都是一些人物、街巷、民风民情,特别受西方人的追捧,因此在那个时候大量的通草画出口到欧洲,而且画面上亮丽的颜色也是非常符合外国的审美。

国外买回清代名信片,专家给出价位低于心里价,藏友现场三次反驳

国外买回清代名信片,专家给出价位低于心里价,藏友现场三次反驳

最后专家鉴定为清代中晚期通草画真品,但是店主们都因这种通草画在国外大量的存世而给出的价格不尽人意,当时藏友就反驳说,自己每年在法国呆上两至三个月,走访40多个城市,都没有看到过通草画,并不是店主所说的大量存在。这时专家紧接着说,刚刚从意大利回来,当地的跳蚤市场就看到地摊上有销售单幅镶框的通草画,无人问津。

国外买回清代名信片,专家给出价位低于心里价,藏友现场三次反驳

这时候藏友又反驳专家说,单幅的确实有卖的,但是象我这种成册的却没有见过。虽然已有两次反驳但最后专家还是给出了仅仅1.6万元的价格,并说明之所以给出这个价格是因为存世量非常大,而且在中国市场对这种通草画认知度还比较低。这时候藏友又第三次反驳说,自己在网上查是近几年的通草画的拍卖都在10万左右。言外之意,专家你给的价格不对。看藏友都急成这样了

国外买回清代名信片,专家给出价位低于心里价,藏友现场三次反驳

藏友急的叉腰了

专家听到这还是很耐心的对他说,拍卖的可信度和哪家拍卖行都是要仔细考证。

其实我们站在藏友一方很理解他的心情,在异国他乡买回了一件中国的东西,首先有种把祖国的文物带回家的情怀,再有如果能升值那就更好了。但是什么事情都要客观对待。收藏就得有一种好心态,尤其是什么都不懂的藏友,又不学习,还想捡漏那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