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单霁翔院长游故宫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宫男神”

2018年的最后一天,依旧是个寒风刺骨的日子,接连的北风和低温让北京展现出冬日那种典型的干冷、响晴,天蓝如洗,让人觉得冷得痛快。这样的假日里是应该去故宫走一走的,因为红墙、黄瓦和蓝天搭配起来是北京最美的模样。

这几年我去了很多次故宫,也写了不少关于故宫的人物和故事,但让我始料未及的是,2018年最后一天的故宫之旅有意外惊喜。偶遇故宫院长单霁翔,有幸获邀和他一起在故宫四处游走,听他讲有关故宫的点点滴滴。从上午到夜幕降临,单院长在马不停蹄的忙碌中,亲自送走2018年的最后一位观众。十几个小时之后的清晨,单院长又出现在午门的大门外,迎接2019年的第一批观众,故宫和他的“守门人”就这样走进新的一年。

参观的第一站是卫生间

跟着单霁翔院长游故宫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宫男神”

上午10点半的故宫御花园,远远就看见身穿黑色冬装挂着胸牌的单院长正带着一群客人参观,得知我经常采访故宫,单院长发出邀请,愿不愿意跟着他走走?跟着单院长游故宫,这样的机会谁能拒绝呢?惊喜来得有点太突然。

跟着单院长走了没几步,就听院长说,这是咱们参观的第一站——卫生间,说着一转身真的进了御花园外的一个公共卫生间,一边走还一边说“不许拍照啊”,然后钻进男厕就没影了。早知道单院长是著名的冷幽默段子手,还真是不按常理出牌啊!

跟着单霁翔院长游故宫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宫男神”

故宫正在进行“厕所革命”

等到单院长从厕所出来,他问我“觉得厕所有什么变化吗?”我观察到女厕似乎比以前大了不少,内部重新进行了装修,变得干净漂亮很多。单院长说,这就是故宫2019年将要开始的“厕所革命”,御花园这个卫生间是第一个完成改造的。“以前女厕外面经常排长队,为了满足观众如厕的需求,我们把原来男厕女厕位置换了一下,男厕加上吸烟室和休息室改造成了女厕,格子是男厕的2.6倍,这样更科学,内部重新设计装修,提高了档次。”单院长深感,故宫每天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公共设施也要做好人文关怀。

故宫院长竟然这么关心厕所这样的小事,让人有些吃惊,接着我发现,单院长还关心更小的事。一边走着,他忽然弯腰从地上捡起了一个很小的纸片,一直拿在手里,直到找到一个垃圾桶扔了进去。“故宫的地上不能有纸片垃圾,如果地上没有一片垃圾,观众也就不会扔了。包括在墙上刻画的,一旦出现我们会如临大敌立刻擦掉,没有划痕别人也就不画了,这需要不断保持,很不容易。”单院长说,他四五年前下来巡查老得捡垃圾,现在基本走一趟下来也捡不到一片。

跟着单霁翔院长游故宫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宫男神”

跟着单霁翔院长游故宫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宫男神”

故宫增加了很多座椅

其实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让故宫这些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以前故宫的端门广场、御花园是没有座位的,很多人席地而坐,端门广场的树坑和御花园的铁栏杆里都坐满走累的游客。单院长觉得让观众这样没有尊严,所以定制了依据御花园的古典园林风貌的观众座椅,也将御花园花池、树池改造成可供观众休息的座椅,这样可以供近400名观众在此休息。端门广场把树坑做平了,在树坑上做一圈树凳,一圈可以坐12个人,做了56组树凳,加上靠背座椅和餐桌椅,一共能给观众提供近千个座位。“看到人们有尊严地坐下,这是很欣慰的。”

跟着单霁翔院长游故宫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宫男神”

在隆宗门内,我注意到新竖起了一个“母婴室”的牌子,单院长说,“之前有观众反映没有母婴室,带儿童参观多有不便,2018年我们就利用原有办公用房改造设立了一个。”院长还补充道,“观众走到这里正好走完三大殿,走了一半累了,2019年我们还要把后左门、后右门内原来的商店收回改造了,提供热水,变成老弱病残孕的专用休息室。”这也是2019年单院长的一个计划。

“还远着呢,差距还很大,故宫的能量远远没发挥出来,这需要一代一代人的努力,我们要给后代打下好的基础。”单院长说,很多事需要慢慢做。

故宫院长是个高风险的岗位

跟着单院长一路向西,走过太和殿的右翼门,单院长指着这扇打开的大门说,过去这个门从没打开过,原来这一带都是非开放区,现如今,太和殿的左翼门和右翼门都打开了,景观一下子丰富起来。

跟着单霁翔院长游故宫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宫男神”

实际上,多年来故宫老观众都对一块牌子记忆深刻,牌子上写着“非开放区,观众止步”,因为故宫70%的范围都曾立过这种牌子。“都说故宫建筑多,可观众看不到它的馆舍宏大,都说故宫藏品多,但是99%是睡在库房里,绝大多数观众进了故宫以后,只能沿着中轴线走,看看皇帝坐在什么地方,躺在什么地方,在哪儿结婚,就穿过御花园走出去了。”单院长觉得这不是一个博物馆应有的样子。

跟着单霁翔院长游故宫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宫男神”

“过去观众沿着中轴线走,只能观看三大殿,连一棵树都没有,现在出右翼门一看,非常漂亮,有古松、有十八槐;出左翼门是箭亭广场,过去骑马射箭的地方,视野一下子就开阔了。”单院长表示,故宫为了打开这两扇门也付出了很艰辛的努力,总共拆了135栋临时建筑。

单院长自嘲:“故宫院长是个高风险的岗位,有今天没明天,整天提心吊胆怕出事儿。”但是因为怕出事儿,为了保证文物的安全,就不开放,不拿出来展览,这个思维方式单院长觉得有问题。

“过去的思维方式是,不是怕出事吗?要保证文物安全,拿出文物越少越安全,都在库房锁着才安全,所以拿出来展出的不到1%。一个瓷器掉地下摔了,博物馆的责任,全世界都知道;反过来,一屋子的古代服装、织绣、地毯全腐烂了,一点责任没有,属于自然腐蚀,这个机制得改变,现在我们就要反过来做。”

跟着单霁翔院长游故宫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宫男神”

故宫家具馆

单院长说他的原则是“能开的全都开”,比如新开的家具馆,“过去是6200多件家具都在库房里,90多个小库房最高摞了11层,现在都拿出来,建了家具馆,处理好就没危险。”

故宫有10200件雕塑,过去没有展厅,后来成立了雕塑馆,其中两尊菩萨3米多高,是1500年前北齐的,是非常珍贵的雕塑,秦始皇兵马俑也神采奕奕地展出来了。“所以文物必须要有尊严,文物不能蓬头垢面,必须要保护好,必须要融入到人们的生活才更有尊严。”

跟着单霁翔院长游故宫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宫男神”

现在故宫80%地域都可以参观了,这就给故宫开放管理处的职工增加了大量工作。“过去200多人封门,现在800多人封门,每个人都拿一个接触器,每个角落都要走到,接触一下这个地方灯才会灭。这样每天查一遍,我觉得比封闭更安全。”单院长觉得他说出这个话特别有底气。

以后管道再也不会穿红墙了

跟着单院长一路向西往隆宗门方向走去,忽听单院长一声低呼:“我们就怕这种大高跟!”原来前边不远处一位女观众穿的皮鞋鞋跟又细又高,走路咯噔咯噔的。“这要是去御花园,踩上甬道,那个小石子就会崩出来。”单院长满脸的心疼,他说为了保护故宫的地面,曾经一度请观众穿鞋套,但是没能推行开,现在全凭观众自觉,他请大家最好穿软底鞋参观故宫。

跟着单霁翔院长游故宫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宫男神”

可以看得出来,单院长对故宫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甚至对一个小石头都是有感情的。我曾经听过单院长的演讲,他对于故宫的历史、数字、甚至故宫猫等等几乎如数家珍,那份熟稔的背后透着他的热爱和艰辛付出。据说单院长上任伊始,就在5个月里走完了故宫的9371间房屋,自1420年紫禁城建成,只有两人做到了这件事:单霁翔和他的秘书。

跟着单霁翔院长游故宫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宫男神”

跟着单霁翔院长游故宫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宫男神”

每个节假日都在岗位坚守的故宫人

跟着单院长走过冰窖对面的一堵正在施工的红墙,他的脸上又露出心疼的表情,“我们的苦恼就是热力管道等各种管道,因为施工,不得已在这里做了一面假墙。”为了走管线,红墙上有几个很显眼的孔洞,古建遭到破坏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事。但单院长表示,这样的事情以后不会发生了,他面带神秘的表情说:“敢不敢跟我去一个地方,我们故宫职工都没去过,就是里面太脏,你这衣服怕是够呛。”

我注意到单院长黑色的工作服上蹭了不少土,尤其是一双鞋,很旧而且满是灰尘,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照他的说法,他经常出入那个很脏的地方,这究竟是个什么地方呢?

跟着单霁翔院长游故宫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宫男神”

故宫“地下管廊”施工现场

单院长带着我们一路向西,快到西门附近是一片施工围挡,进去是红色的高大工棚,空地上停着铲车等施工车辆。跟着单院长走进工棚,眼前的情景令人大吃一惊,里面尘土飞扬,地面被挖了一个很深的大坑,一层一层的楼梯通往地下深处,下面隐约可见管道。“这就是故宫正在建设的地下管廊”,单院长很自豪地告诉我。

“这一切都是静悄悄地,在不影响观众参观的情况下进行的,故宫要在红墙以外建一圈市政管廊,最深到14米。为什么这么深?因为故宫地下3米以内是文化层,怕有文物,躲过这层,加固以后在底下铺设管道,做的共同沟,里面将来要进17种管道,建好以后就再也不用开挖故宫地面了,再也不用穿红墙穿古建筑了。”单院长满脸欣慰。

这个工程最终完成要到2020年6月,“我们所有的古建维修都会在那时竣工,故宫18年来将第一次没有工地,迎接故宫600年的生日。”单院长很憧憬那一天的到来。

跟着单霁翔院长游故宫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宫男神”

跟着单霁翔院长游故宫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宫男神”

故宫食堂

转到此时已经12点半钟了,食堂就快没饭了,单院长和几位主管副院长匆匆赶到食堂吃了顿工作餐,我也就不客气地蹭了一下故宫食堂,伙食真不错。下午4点多,单院长还要参加傍晚的封门,送走最后一批观众,这是每年最后一天他都要做的事,单院长问我:“还跟着吗?”“必须跟!”

亲自送走2018最后一位观众

跟着单霁翔院长游故宫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宫男神”

下午4点半,单院长、主管安全的副院长李小城和安全部门的主管领导出现在隆宗门附近,此时已是夕阳西下,这一天北京全天温度都在零度以下,傍晚更是寒气刺骨,我穿着羽绒服还冻得一直打哆嗦,单院长却依然是精神抖擞,看不出一点怕冷或者疲惫的样子。故宫开放管理处处长沈丽霞曾经对我说:“院长是我们的男神,超人,精力真不是一般人比得上的。”现在终于信了。

跟着单霁翔院长游故宫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宫男神”

故宫的规矩是每天一早“启门”,傍晚“封门”,据说这些老规矩还是从清朝传下来的。清朝故宫的各道门也如今日差不多,当时的锁头称为“钱粮”,早晨,由宫监高声喊道:“侍卫老爷们,下钱粮了!”至晚掌灯前,也是高喊:“上钱粮!”。

故宫开放管理处每天最后的一项任务是封门,随着闭馆音乐声响起,工作人员穿上荧光“清场背心”开始拉网式清场,确保所有的观众都能离开故宫。这些年不乏因为各种原因总想在故宫过夜的奇葩观众,和工作人员玩“藏猫猫”,所以清场需要特别仔细,无论雨雪,工作人员都要钻山洞、爬假山、转小院,搜索每一个隐秘的角落。

跟着单霁翔院长游故宫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宫男神”

清场完毕之后就是锁门了,喧闹了一天的故宫又重回宁静,乌鸦开始回到这个原本属于它们的世界,在上空盘旋、觅食,二百多处古老的大门次第闭合。

单院长也穿上“清场背心”,和开放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一起,检查一道道落锁的大门。我发现工作人员锁门都有一个不自觉的动作,锁上后再使劲拉几下锁,再左右晃两下,王昆科长解释,这是为了防止门锁回簧,一旦锁没有锁上,不管文物有没有事,都是天大的事。

跟着单霁翔院长游故宫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宫男神”

跟着单霁翔院长游故宫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宫男神”

跟着单霁翔院长游故宫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宫男神”

故宫封门

“这都成了我们的‘职业病’了,有时夜里醒来还在想自己负责的门锁会不会有事,今天的封门检查是不是都走到位了,是不是有什么异样没注意到,是不是漏掉了什么蛛丝马迹。”开放管理处处长沈丽霞19岁进故宫工作,如今已经35年。一年终于平安地过去了,一代又一代故宫人,就这样把最好的年华留在了这里。

亲自送走每年最后一位观众,亲自迎接每年第一位观众,单院长坚持这样做已经是第七个年头,之所以这么做,我想正如他所说,要尽到一个“看门人”的职责,他曾经说过:“我从三个月大时被父母抱到北京,住了很多的四合院,万万没想到退休前的最后一个岗位,是在北京最大的四合院‘看门’。这个院子很大,这个‘门’不好看。”

跟着单霁翔院长游故宫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宫男神”

跟着单霁翔院长游故宫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宫男神”

观众散去,红门上锁,夜幕降临,单院长面对着辛劳了一天的工作人员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们守护的是世界最大规模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这里是北京市的核心地段,距离天安门只有200米,是世界文化遗产,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世界瞩目的。我们守护的1862690件文物,是全世界收藏中国文物藏品最多的一座宝库,我们的坚守使他们得到安全的保护,我们也是接待观众最多的博物馆,今年接待1753万观众,全世界第一,第二名卢浮宫是800万,还不到我们的一半,我们这个岗位光荣而艰巨。”单院长说的很动情,因为他深知,要想看好故宫这个门不简单。

本以为,2018年故宫的工作到此结束了,没想到单院长问我:“我还要去午门看看过大年的展览弄的怎么样?还跟我去吗?”我已经冻得透心凉都快说不出话了,但还是咬着牙说:“跟!”

故宫史上规模最大展览

晚上5点半,我跟着单院长和故宫一众主管领导又从北边的神武门来到南边的午门,爬上城墙来到展厅里,只见这里一片繁忙,主管这次展览的副院长任万平和展览部的策展人带领工人正在紧张地加班工作,展台和展柜已经搭建了起来,但是展品还没有放进去。

跟着单霁翔院长游故宫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宫男神”

跟着单霁翔院长游故宫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宫男神”

这里正在布展的是2019年故宫策划的一个大手笔的活动,也是故宫史上规模最大展览“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从1月6日开始到4月7日结束,到时候整个故宫都是展厅,展现清朝鼎盛时期紫禁城里过大年的盛况。

今天从故宫各殿一路走来,其实已经明显感到了过年的氛围,大门上的年画、门神和对联,大殿和走廊挂出的各式宫灯,都是故宫前所未有的。

单院长告诉我,这次“过大年是故宫出文物最多的一次,春节不能光是吃吃喝喝,也不是只有舞狮子挂灯笼,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前紫禁城里过大年,过各种节日遗留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文物,我们就设置节日主题让这些文物和大家见面。”

立天灯、万寿灯曾是清代早中期过年最盛大的活动之一,从立到撤,前后要动用8000多人次。通过故宫研究人员的努力,不但在文献中查出天灯、万寿灯的使用方式、历史沿革,乃至各部分的详细尺寸,更在各个库房中找到了灯身模型、灯联小样和灯杆原件,成功复原出来,将重新竖立在乾清宫和皇极殿的台基上下。

跟着单霁翔院长游故宫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宫男神”

跟着单霁翔院长游故宫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宫男神”

过大年还会展示过年不可或缺的“节物”,如福字、春联、春条、门神等,以及岁朝图、天灯、万寿灯、宫灯等富于宫廷特色的器物,观众可以看到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代皇帝书写的“福”字。

单院长表示,故宫“过春节”,丰富了观众的文化生活,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利于文物“延年益寿”。“故宫藏有1400盏精美宫灯,一度都存放在盒子里。这次春节项目启动,每一盏灯都会被精心修复,包括补齐灯穗等。之后将被悬挂在宫内,烘托节日气氛。春节只是一个开始,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将被逐一开发,让观众能在紫禁城里感受到浓浓的节庆氛围,让更多文物藏品活起来。”

跟着单霁翔院长游故宫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宫男神”

跟着单霁翔院长游故宫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宫男神”

单院长沾满尘土的鞋

在噪杂的布展现场,单院长详细询问各项工作的主管领导,敲定每一个细节,甚至包括到时候观众上厕所的问题,对他来说这些都是大事。我看到单院长鞋子上的灰土好像又加厚了一层,今天跟他走了这几个小时,我的微信记步已经到了15000多步,相当于7公里,据说单院长每天走的路不会低于10公里。

跟着单霁翔院长游故宫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宫男神”

布置妥了今天的工作,单院长走出展厅的时候已经7点多了,站在午门上往下望,近处是昏暗肃穆的巨大宫殿,远处则是华灯初上的北京,此地仿佛是历史和现实的交汇处。1420年永乐皇帝建造的紫禁城,即将迎来它的六百岁生日,单院长曾经立下志愿:“要把一个辉煌壮丽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再过10个小时,2019年的第一天,单院长又将出现在午门外,迎接新一年故宫的第一批客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