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智能工廠的無人化未來,為什麼人越來越不重要了?

小姐姐有話說:

近些年,物聯網、機器人、人工智慧興起,但其構圖卻在不斷變化。

廠工和製造現場改革沒有終點,今後也將繼續下去。

其中,靈活性和改善力必不可缺,人的重要性再次被擺上了舞臺。

2019年,對於製造業而言又是一個新的開始。

在製造業現場,如何發揮人的作用,工廠如何面向未來重新出發,尤為重要。

今天我要告訴你:

製造業現場工作方式改革的誤區以及關鍵。

一、智能工廠不等於【無人化】

2011年德國開始提倡工業4.0,製造業工廠向智能工廠開始轉型。隨著機器人和物聯網的普及,在全球範圍內,智能工廠和自動化越演越烈。

日媒:智能工廠的無人化未來,為什麼人越來越不重要了?

智能工廠,是利用各種現代化的技術,實現工廠的辦公、管理及生產自動化,達到加強及規範企業管理、減少工作失誤、堵塞各種漏洞、提高工作效率、進行安全生產、提供決策參考、加強外界聯繫、拓寬國際市場的目的。

提到智能工廠,很容易將無人化與之混淆。

大多數人認為,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替代人類工作,製造業現場以後會沒有人,智能工廠=自動化工廠=無人工廠。但事實並非如此。

二、人可以促進工廠的發展

為啥說【人】在當代的工廠中,依舊十分重要呢?

日媒:智能工廠的無人化未來,為什麼人越來越不重要了?

智能工廠改革沒有終點。製作的產品、製作的量、交貨期、零部件、材料發生變化,製造現場也隨之變化。工廠改革沒有終點,應該適應時代與工廠狀況,靈活地改變工作方式。其中,人擁有機器所沒有的靈活性和改善力,應當受到極高的重視。

人在工廠中具體可以發揮的作用有以下五點:

01、生產新產品時,首先要通過人力和手工,製作生產基礎的樣本。

02、從樣本中發現浪費,改善浪費。

03、將樣本自動化,進一步改善。

04、對應客戶、難加工等少量品。

05、為了將自動化生產線的停運降到最低,進行維修保養。

這些都是機器人、人工智能、物聯網無法做到,只有人類才能做到的。

更進一步說,日本製造業的競爭力源泉,是被世界公認的現場改善力

日媒:智能工廠的無人化未來,為什麼人越來越不重要了?

一方面,通過自動化、機器化、物聯網化來彌補人手不足問題,另一方面又重新認識到了人力在製造業現場的有效性。

三、對未來的物聯網而言,現場很重要

收集信息、使之可視化,以及活用數據是兩個不同的問題。隨著對物聯網認知的提高,用戶的關注點從可視化,向下一個功能、如何解決現場問題、通過物聯網取得的數據的活用方法等方面轉移。

因此,物聯網的肩負者從IT公司,向現場、製造設備、擁有工廠設備知識和見解的企業、設備製造商、機器製造商、紮根於製造業的系統集成器、商社轉移。

其中,最重要的還是人力。2019年後,瞭解現場、裝置、機械,數據的活用與改善方法,是不可或缺的。

日媒:智能工廠的無人化未來,為什麼人越來越不重要了?

2019年製造業的關鍵詞,消除3K與改善

在人手不足日益嚴重的日本國內,關鍵詞是代替人工作業的自動化、減輕人力負擔的省力化。並且,為了繼續工作,加入新的人才,消除3K(難受·骯髒·危險),提供舒適高效的工作環境變得越發重要。從產品軸上來說,對自動化、省力化機器、清潔·環境產品、安全的關注,無疑會進一步提高。

日本國內工廠對於在大企業或海外設立工廠的企業來說,起到了作為榜樣的【母工廠】,以及降低海外風險的【備份工廠】的作用。對於只經營中小企業和日本國內市場的企業來說,是絕無僅有的【骨幹工廠】。

為了維持競爭力,應對市場環境的變化,需要繼續保持改善工作。為此提供材料和素材的工具是物聯網,而給予提示的,則是具有現場和機械知識的物聯網合作伙伴。

2019年製造業的主角是【人】。尤其是,擁有現場和機械知識的人才。在此技術上,配合技術與產品,製造業才能走得更遠。

日媒:智能工廠的無人化未來,為什麼人越來越不重要了?

違者必究。


想知道更多日本製造業的乾貨嘛?歡迎關注日本製造業內參全新專欄

《日本頂尖企業爆品開發2018年12月》、《製造業市場研究2019年第一期》

專欄內容均由日本發行量第一的製造業專業雜誌《日經制造》獨家授權。


以下是頭條號日本製造業內參發佈過的好文章,感興趣的可以閱讀一下:)


你的每一條留言,小編都會虛心閱讀,小編一直都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