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促社區零售“無人化”轉型?


疫情促社區零售“無人化”轉型?

無人零售會在6至12個月的窗口期內不斷滲透社區、培養客戶,社區零售“無人化”將迎來跳躍性發展,在此基礎上,無人零售業態長期發展中必須處理好SKU調整、運維效率等問題。

“疫情前後影響的週期大概是6-12個月,這是社區零售業態一個很好的充分服務用戶的時間窗口,特別是無人零售。”在樓下創始人張贏表示。

疫情蔓延後,“無接觸”成為零售行為中一個搶眼的關鍵詞。為了預防傳染的可能性,人們希望物品交接時儘可能少發生接觸。

這就給了無人零售重回消費者視野一個恰如其分的理由。

在張贏看來,疫情期間,用戶習慣可能會發生三種變化:“第一,出於自身安全考慮,會選擇更方便、人流沒有那麼集中的社區門口、開闊區域;第二,人們更偏好即時購買,需要縮短交易時間,需要更便利;第三,會有網上預定、到櫃子提貨的偏好,減少交易時間和等待時間。”

據記者瞭解,在社區消費人群中,無人零售的確有類似的表現。

家中小區內就有一家無人便利店的小莊告訴界面新聞記者,自從社區開始嚴格盤問出入後,她更不想去超市了。“本來現在出門就是一件有風險的事情,變得越來越麻煩了。”她所在的小區給每個居民配置了出入證,進出大門需要查體溫。

為了配合規定、也為了省事,她把一部分的購物意願分配給了樓下的無人便利店,除了生鮮、蛋肉類,常見的飲料、零食都會在這裡購買。“其實過去也用過,但最近買的次數會變多一點。”她說,“避免接觸倒還好,主要是比較方便。”

除了社區用戶,無人零售在這個特殊時期也發揮了較往常更大的價值。

2月2日,一家無人超市在武漢火神山醫院開始營業。據報道,這家超市由湖北中百倉儲和阿里巴巴旗下淘鮮達團隊合力搭建,整個過程只用了不到5小時。

從小範圍來看,這是一家嚴格意義上的無人超市:沒有售貨員和收銀員,消費者從挑選到購買全程自助,結算處也是掃碼支付。不僅是這一處,據淘鮮達向媒體透露,未來在雷神山的24小時超市也將採取同樣的形式。

據張贏介紹,從正月初二開始,在樓下公司留京的員工也開始為協和醫院補貨,包括牛奶、酸奶、方便麵、瓶裝水等帶包裝的方便速食物資。

對於這些特殊場景而言,無人零售的存在減少了與人接觸的機會,直接降低了感染風險。

不過,現在的無人零售和過去一樣,除了消費環節,前置所有程序仍舊無法做到完全“無人”。那麼從倉庫到配送車再到便利櫃,無人零售怎麼保證自身的衛生安全?

據介紹,在樓下的方案是對所有的倉庫、配送車、配送工具、便利櫃等,進行日均數次的消毒液噴灑消毒,員工上崗前則需要全身噴灑消毒和檢測體溫,以及佩戴口罩、一次性手套等防護措施。

儘管張贏對行業報以樂觀,但這似乎還只存在於社區零售,因為防控期間這裡仍有人流相對頻繁地來往,能夠保證一定客流。如果要討論更廣泛的消費場景,行業中有人不這麼認為。

杭州宗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宗盛”)是娃哈哈集團於2016年成立的自動售貨機公司,負責娃哈哈自動售貨機這一終端設備。

“這次對無人零售的考驗,分場景、分消費對象。”宗盛副總裁鄭飛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社區零售這次肯定會跳躍性發展,但如果在品類選擇及數據流程上沒做好,還是成為一陣風。”

此外,鄭飛認為,疫情之下封城封道對自動售貨機行業帶來了極大的衝擊,已有點位機器休克式停運營,缺乏補貨、運維,也沒有人消費。機器上線率及平均日流水估計挫降60%之高,很多機器均為零流水。

“不要以為冠狀病毒來了,無人零售又站在風口上了。告訴你,沒有漂亮的銷售及贏利數據,沒人會來投你也沒人會來收你。”他說。

無人零售上一次站在風口上是2017年。這一年開始,無人零售逐漸演化出無人貨架、無人便利櫃和無人超市三種形態,果小美、猩便利、繽果盒子、F5未來店、小麥鋪等創業公司一時獲得矚目無數,每日優鮮、京東、蘇寧、順豐等各行業巨頭也紛紛入局。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僅2017年,全國無人零售貨架就累計落地2.5萬個,無人超市累計落地200家,無人零售市場累計融資超40億人民幣。其中,僅猩便利一家,在2017年兩個月之內就融資五億左右。

但不出兩年時間,大量的資金鍊斷裂、撤點位、裁員現象將這個行業掩埋——而今真的是它重獲消費者青睞的窗口期嗎?

張贏的想法是,“無人零售會在這個窗口時間內,不斷滲透社區、培養客戶,因為用戶在交易時間上的容忍度變低了,在商品種類上的容忍度變高了。”

或許如此,但等到防控期的標籤被撕掉,無人零售仍舊要面對SKU調整、運維效率等一系列讓它真正能夠長久走下去的現實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