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军的挑衅,守军忍无可忍,山海关之战虽败犹荣

面对日军的挑衅,守军忍无可忍,山海关之战虽败犹荣日军计划将东北军彻底逐入关内,首要目标即为山海关。山海关,是万里长城东部的起点,号称天下第一关,是从东北进入华北的咽喉要道。明朝末年,镇守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投降满族人,摄政王多尔衮由此率领八旗子弟杀入关内,奠定了大清的江山社稷。可见山海关之地的战略重要性。

面对日军的挑衅,守军忍无可忍,山海关之战虽败犹荣

山海关及其周围地区由东北军第九旅守卫,旅长何柱国。与何柱国部队紧邻的是日本利用《辛丑条约》设立的山海关日军守备队。他们与关东军互通声气,对从关外退向关内的东北军情形了解得非常清楚。何柱国对这种晚清残留下来的可悲态势无可奈何,他谈到中国军人的苦衷时说:“有辛丑条约在,除非宣战,他们是有驻军关内的权利。他们高兴时可在我们境内演习,演习起来可真可假,我们防备比真打仗还要麻烦。明明是敌人却不能采取敌对行为,古今历史无此例,中国实在是无奇不有。”

面对日军的挑衅,守军忍无可忍,山海关之战虽败犹荣

日军无休止的挑衅日军守备队长落合甚九郎一直想在关东军动手前抢得占领山海关的头功。他多次劝降何柱国,表示日本愿意提供武器装备帮助他取得热河,在热河与滦东地区实行“独立自治”,甚至支持他进入平津取代张学良,何柱国旅长对此断然拒绝。日军见劝降不成,便不断制造事端。1933年1月1日,山海关的日本宪兵守备队在南口外鸣枪并投掷手榴弹,袭击相邻的中国军队哨兵,居然还反称是中方首先滋事。第二天清晨,日军将中方的警察局局长扣留,缴去了中国警察的枪械,还炮轰临榆县城,日军用木梯攀登城墙,守军被迫反击,击毙儿玉中尉等数十名日寇。

面对日军的挑衅,守军忍无可忍,山海关之战虽败犹荣

日军发动攻击,守军英勇奋战1月3日,日军陆、海、空军3000多人发起联合总攻,向山海关内冲击。战士们不顾日军炮火的威胁,坚守阵地,沉着应战。何柱国将军向热血沸腾、英勇奋战在山海关前线的部下,发布了《告士兵书》:“愿与我忠勇将士,共洒此最后一滴之血,于渤海湾头,长城窟里。为人类张正义,为民族争生存,为国家雪奇耻,为军人树人格。上以慰我炎黄祖宗在天之灵,下以救我东北民众沦亡之惨……”

面对日军的挑衅,守军忍无可忍,山海关之战虽败犹荣

守卫南城墙的是六二六营安德馨部。面对敌人强大的攻势,中国守城将士临危不乱,在营长安德馨的指挥下奋勇还击。这些勇士居高临下,依托有利地形,远则以机枪扫射,近则以手榴弹投杀。双方在南门城楼和附近城墙进退拼杀,伤亡都很惨重。敌人见久攻不下,便向城内发射燃烧弹。一队日军借着浓烟摸上了守备力量比较薄弱的东南角楼。之后,南门也被日军占据。形势紧急,中国守军预备队立刻向南门增援反攻,第十一连自自东门向东南角逆袭,很快便将得逞一时的日军击退,午后2时,日军的强大攻势再次对准了东南角。猛烈的炮火将城墙轰出一个巨大的豁口,敌人由豁口突进,中国守军屡堵屡仆,拼争非常激烈。最终,东南城角终因敌我力量的悬殊而告失守。

面对日军的挑衅,守军忍无可忍,山海关之战虽败犹荣

日军突破东南城角后,立即沿城墙推进,给中国的守城部队造成了很大威胁。同一时间,日军集中坦克冲破南门城门,迫使中国守军向城内撤退。坚守东南城角及魁星楼附近的六二六团一营二连连长刘虞宸壮烈牺牲;领兵试图夺回南门的三连连长关景泉战死;四连连长王宏元等相继殉国……六二六团一营官兵不甘南门城门失守,与冲进城内的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他们挥舞大刀,在南大街的每个道口与敌人展开贴身肉搏。营长安德馨一马当先,率领两个班的战士奋勇杀敌。他的头部、肘部多处中弹,却仍然奋不顾身,越战越勇,直至在西关清真寺附近壮烈牺牲。相继,一营所有官兵全部殉国,山海关失守。安德馨是回族人,上海的群众为了纪念这位勇敢的军官和他的战友,决定捐购安德馨号飞机以示悼念。

面对日军的挑衅,守军忍无可忍,山海关之战虽败犹荣

在这些历史战争中,那些为了祖国而捐躯的勇士们,可能我们记不住你的名字,但是我们能有今日中国的繁华与和平是你们流汗、流血打下来的。感恩、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