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一战而降,手下四大战神却继续战斗,虽败犹荣,评价高于黄帝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 (尚有争议,也有说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领尊号炎帝 )。

炎帝一战而降,手下四大战神却继续战斗,虽败犹荣,评价高于黄帝

炎黄子孙是华人的自称。“炎”指炎帝(Yan Emperor),以姜水成(今宝鸡市境内)。“黄”指黄帝(Yellow Emperor),以姬水(今陕西武功漆水河)成。炎黄二帝为中华始祖。传说他们出自同一个部落,后来成为两个敌对的部落的首领。两个部落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

炎帝作为首领一战而降,手下四大战神却继续战斗,虽败犹荣,评价高于黄帝,从未放弃,与强大的轩辕氏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殊死搏斗,由此诞生了上古四大战神。他们分别是蚩尤、共工、刑天和夸父。

兵主蚩尤,砥柱中流

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骁勇善战,相传蚩尤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有说是和炎帝同属一个部落。他有兄弟八十一人,个个本领非凡。

炎帝一战而降,手下四大战神却继续战斗,虽败犹荣,评价高于黄帝

首先,黄帝前九次都败了,最后得到九天玄女的奇门遁甲,才大败蚩尤。最后怕蚩尤复活,就分解了。其实蚩尤不是古人说的那么坏,成王败冠。蚩尤的兵器很先进,布阵也比黄帝的好。所以黄帝老打败仗,经大量考证,蚩尤不是古人所形容的魔,现追为人文三祖之一,每年祭拜,蚩尤是 痴牛 的谐音,对他的贬低。现在苗人都称他为尤公。

其次,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个个铜头铁脑,实力惊人。有断修,残刚,陆木,叠新,折路,哥索,连哭,害舌,宗先,敌近,白曾,月引,汉听,章绝,倍列,争奴,恒奴,阿群,夜亏,幕暗,审干,交生,七祖,格户,舟含,石落,千西,本竟,昨玉,南农,北猎,水过,风堵,接桑,黄拼,付君,柳上,最虽,堂虐,飞陌,衣从,郎就,朋徒,少山,与介,身至,生夷,众笑,圭直,亚加,尼俊,半义,心适,莫中,险东,名切,离四,工巧,巨相,二十二,者地,止巡,田力,乱命,早牙,为逐,认丁,旧南,怵岛,百程,兰在,化烛,光退,阵可,工下,开阳,及岁,狼细,九匠,持兵等。

炎帝一战而降,手下四大战神却继续战斗,虽败犹荣,评价高于黄帝

自从炎帝战败后,一直是蚩尤奋起抵抗,如果没有女娲娘娘(派遣风后)、九天玄女和天女魃、应龙的帮衬,黄帝根本不是蚩尤的对手,战死之后,黄帝因为敬佩他而封其为“兵主”。他不但得到了兄弟们的拥护,还获得了对手的尊敬。所以说他是炎帝部族的中流砥柱,一点都不为过。

巨人族夸父

蚩尤,夸父是中国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人物之一,在中国神话传说及东方神话之父袁珂所著《中国神话传说》中非常精彩。在黄帝时期,北方大荒中,有座名叫成都载天的大山,居住着大神后土的子孙,称夸父族。夸父族人都是热心公益,善于奔跑,身怀巨力的人。因为他们长的个个身材高,力气大,所以又称巨人族。他们仰仗这些条件,专喜替人打抱不平。夸父族的人帮助蚩尤部落对抗黄帝部落,但是后来被黄帝打败。

炎帝一战而降,手下四大战神却继续战斗,虽败犹荣,评价高于黄帝

战神刑天,至死不休

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之一,和黄帝争位。据《山海经·海外西经》当中记载:“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於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在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刑天为一人形符号,为氏族部落的象征图腾。刑天原本有可能是华夏族无名神祇,被断首后才被称作“形天”。在《山海经》的原本记载,称作“形天”,而“刑天”之得名,相信为陶渊明所改,根据《太平御览》引用《陶靖节集读山海经诗》,“刑天”意为“形体夭残”,但可能传抄错误而有“刑天舞干戚”与“形夭无千岁”二说。陶潜此诗写成后,“刑天舞干戚”一词,因传抄错误而有“刑天舞干戚”与“形夭无千岁”二说。

炎帝一战而降,手下四大战神却继续战斗,虽败犹荣,评价高于黄帝

《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於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从此之后刑天一战成名,虽死犹荣,成为千百年来当之无愧的战神。

水神共工,最顽强的抵抗者

共工,为氏族名,又称共工氏。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国上古奇书《列子》中记载,传说共工素来与火神祝融不合,因“水火不相容”而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怒触不周山。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共工氏是轩辕裔黄帝王朝时代的部落名,把共工与驩兜、三苗、鲧列入四罪。

炎帝一战而降,手下四大战神却继续战斗,虽败犹荣,评价高于黄帝

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共工氏是神农氏之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他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关于他的传说,几乎全与水有关,最有名的故事是:共工怒触不周山。黄河的经常泛滥威胁到了部落的生存,共工率领大家与洪水英勇搏斗,他们采取“堵”而不是“疏”的办法来治水,未能根治洪水,但是为后人治水积累了经验。共工是华夏的治水英雄,被后世尊为水神。共工治水表现出来的永不言败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之后与颛顼争夺部落盟主地位,而颛顼则利用民众迷信的心理,声称共工治水会“触怒上天”,导致共工失去支持,最终失败。而共工为捍卫自己的治水大业,撞山自杀,以表示“看,这样都没有‘触怒上天’”。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的故事,后被演绎成“怒而触不周之山”的神话。

纵观共工的一生,从黄帝时代他就参与对抗活动,一直到颛顼,到尧帝,到大禹前后数百年,可以称得上华夏史上最顽强的抵抗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