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四逆湯的臨床應用

當歸四逆湯的臨床應用

〖主治〗血虛寒厥證。手足厥寒,口不渴,或腰、股、腿、足疼痛,舌淡苔白,脈沉細或細而欲絕。

〖功用〗溫經散寒,養血通脈。

〖病機〗

┌ 血虛不營→ 唇、甲、舌淡白,手足肌膚麻木不仁 ┐

血虛寒厥證┤ ├ 脈細欲絕或沉細

└ 寒凝血滯→ 四肢厥冷,手、足、腰、股或小腹冷痛,口不渴 ┘

當歸四逆湯的臨床應用

┌ 當歸 ── 補血和血,為溫補肝經要藥。

君 ┤

└ 桂枝 ── 溫經通脈,溫經散寒。

┌ 與當歸相合,補益營血。

┌白芍 ── 養血和營 ┤

│ └ 與桂枝相伍,內和氣血。

臣 ┤

└細辛 ── 助桂枝溫經散寒。

佐 通草 ── 通利血脈。

使 甘草、大棗 ── 益氣健脾,調和諸藥,重用大棗,助歸、芍補血,防桂、辛之燥太過,免傷陰

血。

◆諸藥合用,溫而不燥,補而不滯,共奏溫經通脈之功效,使陰血充,客寒除,陽氣振,經脈通,手足溫而脈亦復。 [本方組方配伍特點][四方治厥鑑別][可與四逆湯鑑別]

1.本方為素體血虛,寒凝經脈所致之證而設。以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舌淡為證治要點。

2.治療腰、股、腿、足疼痛屬血虛寒凝者,可酌加川斷、牛膝、雞血藤、木瓜等活血祛瘀之品;加吳茱萸、生薑,又可治本方證內有久寒,兼有水飲嘔逆者;亦可用治婦女血虛寒凝之經期腹痛,及男子寒疝,睪丸掣痛,牽引少腹冷痛,肢冷脈弦者,可酌加烏藥、茴香、良姜、香附等理氣止痛;可用治手足凍瘡,不論初期未潰或已潰者,均可加減運用。

3.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無脈症、雷諾病、小兒下肢麻痺等屬血虛寒凝者,可用本方。

《古今名醫方論》柯韻柏:“此厥陰初傷於寒,發散表寒之劑。凡厥陰傷寒,則脈微而厥,以厥陰為兩陰之交盡,又名陰之絕陽,傷於寒,則陰陽之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然相火寄於厥陰之髒,經雖寒而髒不寒,故先厥者後必發熱,所以傷寒初起,見其手足厥冷,脈細欲絕者,不得遽認為虛寒而用姜、附耳。此方取桂枝湯,君以當歸者,厥陰主肝為血室也;倍加大棗者,肝苦急,甘以緩之,即小建中加飴法;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細辛甚辛,通三陰氣血,外達於毫端,力比麻黃,用以代生薑,不欲其橫散也,與麻黃湯不用同義;通草能通關節,用以開厥陰之闔。當歸和芍藥生血於中,大棗同甘草益氣於裡,桂枝得細辛而氣血流經。緩中以調肝,則營氣得至太陰,而脈自不絕;溫表以逐邪,則衛氣得行四末,而手足自溫。不須參、苓之補,不用姜、附之峻,此厥陰四逆,與太、少不同治,仍不失辛甘發散之理,斯為厥陰傷寒表劑歟!”

當歸四逆湯的臨床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