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為何中國在過去千年裡這麼窮?卻被自己人寫的書打臉!

近代以來中國經歷了種種不光彩,被貼上東亞病夫的標籤,忍受不斷的壓迫和侵略,國土四分五裂。因此沒有餘力繁榮經濟,提升工業實力和國際地位,所以漸漸地成了外國人眼中弱國的象徵,即使是發達了幾千年的古代文明也變成了在封建壓迫的小農社會中苦苦掙扎了幾千年這樣的印象。因此有外國網友這樣問到:為什麼中國在過去的千年中一直是超級貧窮的國家?

老外:為何中國在過去千年裡這麼窮?卻被自己人寫的書打臉!

很多人一定感覺這個問題有些白痴。先不急著反駁,我們先剖析一下,西方人提出這個問題是基於一種什麼樣的心理。上述的原因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讀過德國學者貢德·弗蘭克著作《白銀資本》你可能會很清楚。弗蘭克認為,在過去的一個半世紀裡,絕大多數西方人會一直不假思索地認為,至少從1500年以來,西方就是世界經濟的中心,是資本主義發展的發源地和動力。歐洲以外的地方就是貧窮落後加野蠻的。

有些人甚至宣稱,自公元1000年甚至更早的時候起就是如此。他們認為,是歐洲人的某些“獨特”性質導致了這種發展,特別是由於他們具有所謂的早在基督誕生前就已經產生的“猶太—基督教價值觀”。像中國這種不信教的人從根本上就應該是被統治和教化的國家。但人們已經多次證明,這種歐洲特殊論不過是一種勝利者的神話和十足的種族主義神話。

老外:為何中國在過去千年裡這麼窮?卻被自己人寫的書打臉!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理解這個人為什麼會提出這種在我們看來可以稱得上是白痴的問題,提問者估計就是絕大多數西方人的其中一個。

貢德·弗蘭克發現,在1000年前世界經濟格局中,宋代中國處於主宰地位。《白銀資本》的新穎之處在於,通過分析證明,至少到1800年,亞洲(尤其是中國)一直在世界經濟中居於支配地位。這裡提到宋朝,我們先說說宋朝。

2005年,美國《紐約時報》曾發表“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雲煙”一文。這篇文章認為,北宋的都城開封曾是公元1000年時的世界之都。地位堪比如今的紐約。人口超過一百萬,而同時代的倫敦卻只有1.5萬。

老外:為何中國在過去千年裡這麼窮?卻被自己人寫的書打臉!

可城市的大並不代表民眾生活的富裕。但北宋是真正的藏富於民,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所做的《清明上河圖》直觀展示了都市工商經濟一派繁榮的景象。有北宋的160年間京都汴梁“比漢唐京邑,民庶十倍”。

老外:為何中國在過去千年裡這麼窮?卻被自己人寫的書打臉!

一至冬天,北宋東京城“數百萬戶,盡仰石炭,無一家燃薪者”。民眾皆好從工商業,追究享受,勾欄瓦肆等娛樂場所通宵達旦。這裡的意思並不是說官員富商腐敗奢靡,而是民眾普遍生活都比較富裕。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均認為宋朝可謂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最繁榮,科技最發達,文化最昌盛,藝術最精湛,生活最富庶的朝代。

老外:為何中國在過去千年裡這麼窮?卻被自己人寫的書打臉!

但宋朝之後,中國的人均GDP開始下滑,一方面後世經濟總量比不過宋朝,另一方面,人口迅速增長拉低了人均GDP。牛津大學學者斯蒂芬·布羅德伯裡、北京大學副教授管漢暉和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合作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明中葉後,中國人均GDP開始明顯下滑,意大利在1300年之前趕上了中國,而荷蘭和英國則是在1400年前。在1800年左右,日本超過中國,成為亞洲人民最富有的國家。中國的人均GDP在清朝(1644—1912)一直處於下滑狀態,在1620年,人均GDP僅相當於980年的水平。到了1840年,該數據下降了將近三分之一。

老外:為何中國在過去千年裡這麼窮?卻被自己人寫的書打臉!

明清以來,中國日趨政治上日趨保守,經濟“重農抑商”,閉關鎖國。思想被高壓管控,整個社會沉悶,缺乏生機和活力,呈歷史上罕見的全面衰頹之勢,清朝尤甚。與文化自信的盛唐,經濟發達的兩宋都形成鮮明的對比。也許中國封建這艘大船就算沒有西方的干預也開不了多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