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20世紀的吶喊,百年歲月,何為夢?

憶百年,若苦,若夢。

來自20世紀的吶喊,百年歲月,何為夢?

這本書的作者叫孫鬱,現為魯迅博物館館長,魯迅學者。

孫鬱先生以20世紀中國文人為考察對象, 為我們寫了一部文人心態史。上起晚清的梁啟超、章太炎、王國維始,經近現代的魯迅、胡適、茅盾、巴金等,直至20世紀末的當代作家與評論家張承志、錢理群、王曉明等,論述了他們作為中國知識分子不斷思考、不斷探索中國現代化經歷的百餘年風雨,為我們提供了一幅20世紀中國文人的全景圖畫。


這麼多偉大文人,我一直感興趣的是王國維,他那人生三境界理論一直深入我心: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20世紀的文人是悲哀的,同時也是幸運的。近代中國,戰火紛飛,思想交流碰撞活躍,新文化運動轟轟烈烈,國家處在危機關頭,就往往有那麼一批思想先進者敢於批判以及反抗,康有為,梁啟超,魯迅……都想讓自己的思想改變國人愚昧的心態。

思想不轉變,歷史難以進步。一個國家要想取得長期穩定發展,就必須有穩定的指導思想不動搖,20世紀初的文人可謂是百家爭鳴,每個人對國家發展都有著獨到的見解。我國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也是在歷史的不斷探索過程中而確立的,馬克思主義符合中國國情並且還有蘇聯作為成功的典範。當年的思想工作者值得欽佩,也值得學習和仰慕。

作者是從他自身的閱歷來對百年中有著重要影響力的文人進行獨到的分析,談人物難免無比的沉重。從近代至今,一批又一批大學者,以自身靈魂在創作,對歷史的批判,人性的解讀,確實為我國文學史上留下燦爛的一筆財富。

《 百年苦夢》,在苦中作夢。從這本書能認知到什麼?首先我充分感知了近百年來文學界的大人物的性格特點、思考問題的方式、學術的作風 。其次我認為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知識豐富,聰明有才,敢講敢說。他們同時也在自己的思想領域偏執著,為自己乃至國家進行有力的吶喊,希望自己的思想觀點能夠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光是這點求學治世的作風,就值得我學習一生了。


這百年是苦的,但這些文人留下的精神財富,卻格外的甜,受用終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