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名歌《羽林郎》,和霍光家族倒台,什么关系?

大汉名歌《羽林郎》,和霍光家族倒台,什么关系?

《羽林郎》-辛延年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

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

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

两鬟何窈宛,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

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银鞍何煜爚,翠盖空踟蹰。

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

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

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

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

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这首诗歌,是西汉中后期诗人辛延年的成名曲。

在汉代诗歌大成的《乐府诗集》里,这首诗歌,和《陌上桑》齐名。

在以赋为主流的文学圈里,诗人辛延年能有一首诗歌千古流唱,已算是幸运了。

除了这首诗歌,诗人辛延年,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我们现在,大概连诗人生在哪一年,都已无从考证。

这首诗,最惹眼的地方,就是提到了一个人的名字。

莫非是什么大人物么?有名有姓,如此高光?

大汉名歌《羽林郎》,和霍光家族倒台,什么关系?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羽林郎》

这位人物,原来不是什么好鸟,狗仗人势,调戏良家少女。

有点高俅还高俅的味道!

冯子都,很有名啊。他是霍光的大管家,霍光一生都信他用他,结果还是被他戴了绿帽子!

辛延年“昔有霍家奴”,说明冯子都已经死了。能够点到此处,说明诗人生活的年代,应该是霍家倾覆之后。

因为冯子都,就是被汉宣帝抄底霍光家族时,一起团灭的。

否则,当时连家奴都横行帝都的年代,是没人敢正如此对号入座,真名真姓的写出来传唱的。

辛延年可能是从大汉盛世走出来的才子,却未必见证了汉武余晖,但却看到了霍家的权势与没落。

霍家的没落,和冯子都有关。

大汉名歌《羽林郎》,和霍光家族倒台,什么关系?

霍家尊荣日久,连看门的奴才,都已经忘记了什么是官,什么是奴。

“两家奴争道,霍氏奴入御史府,欲塌大夫门,御史为叩头谢,乃去。”《汉书》

两家的下人吵个架,霍家的奴仆竟然敢直接大闹御史大夫的大门,吓得御史大夫只能叩头认错。

一个奴才,尚且如此威势,更何况霍家宗族。霍光妻子霍显,阴毒狠辣,汉宣帝的原配皇后许氏,都敢瞒着霍光毒死,还有什么是不敢的?

在霍光眼里,天下姓刘,在霍显眼里,天下姓霍。

盛极必衰,天道使然。威高震主,天怒人怨,霍家必落。

霍家的没落,不在于霍光,而在于霍光家族的骄奢与霸道。这一点,诗人清楚。所以,诗人还是称霍光为“将军”,而不是“硕鼠”“奸臣”。

在诗人的心里,霍光功比伊尹,不愧是一代辅臣。

霍光家族的奢与骄,在霍光死后,更是失去了节制,全家开着火箭向前奔,不知收敛。

譬如把坟墓修的像皇陵,侯府盖的像皇宫,整天到皇家猎场打猎,上朝只是派个家奴过去报道,简直无法无天了。

汉宣帝登基的时候,霍光和刘病已同坐一台马车,汉宣帝都被吓得浑身颤抖,已经是不详的征兆了,这帮人还不知低调自保。

蠢材,无脑。自作孽,不可活,

大汉名歌《羽林郎》,和霍光家族倒台,什么关系?

还是想聊聊那个冯子都。

冯是霍家管家,一个家奴,却青史留名。

“光爱监奴冯子都,常与计事,及显寡居,与子都乱。”《汉书》

这厮留名青史,无耻之处,又何止酒肆中,调戏婀娜多姿的西域少女。

冯子的那小爪子,早已给他的主子,戴上了大绿帽。

霍光三朝元老,一生尽忠大汉,最终落得一个抄家灭族的下场。

历史的真相,就像剥洋葱,越剥,越是辣眼睛。

~~三生有画,画中有话,欢迎关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