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诸子百家,最重视实践的一家——兵家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纷争。于是,人们因为土地,人口,资源,金钱等等原因,开始了长达几千年的争斗。这种争斗就叫战争。

可以这么说,从人类开始存在的时候,战争就应运而生。而无论什么时代,人们追求的都是战争胜利。于是兵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了自己研究生涯,并在一次次的战争当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研究制胜的规律。并且把研究出来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主动运用到实际的战争当中去。做这些研究并实践的人,我们后世统称为兵家。

你所不知道的诸子百家,最重视实践的一家——兵家

今天我们提到诸子百家,大多数的印象都停留在春秋战国时代。没错,春秋战国时代确实是诸子百家最活跃的一段时期。但是,其他时代,诸子百家也是存在的,只不过存在感被儒家道家的光芒给遮蔽了。兵家就是这样一家。

一提到兵家的代表人物,人们首先会想到《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子,《吴起兵法》的作者吴起,《孙膑兵法》的作者孙膑。但是,这些都只是春秋战国时代兵家的杰出代表。其他时期的兵家代表人物也是很强大的。

《汉书·艺文志》:“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其中,又把兵家分成四派: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这四派。

你所不知道的诸子百家,最重视实践的一家——兵家

兵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即我们平常熟知的战略战术,其含义最广,从多方面阐述战胜之法。

这一派 ,大概出自孙武子的《孙子兵法》。孙子开篇就说的是“计篇”。有人可能会理解为计谋,但实际上孙子所讲的是计算。在打仗之前先计算双方的实力,计算双方的民众基础,财力物力,兵将多寡。如果都超出对方很多,就可以打这一仗。如果双方基本持平,就不要打这一仗。正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攻、其下攻城。

而且孙子讲究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对方的弱点,并不讲究硬碰硬。正所谓,十倍于对方兵力就围困对方。五倍于敌就实施进攻,两倍于敌就要努力战胜敌军,势均力敌则设法分散各个击破之。兵力弱于敌人,就避免作战。

兵权谋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孙武、韩信、卫青、李靖等人。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在作战之前精密计算,部署到位。确定能打赢才去打这一仗,如果不能确定打赢,就会避免战斗。其对双方的实力把控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孙武灭楚之战和韩信指挥的垓下之战了。

你所不知道的诸子百家,最重视实践的一家——兵家

兵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向,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主要指对战场总体局势的把控,对战术、阵法、行军等方面的运用。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白起、项羽、霍去病、冉闵、陈庆之等人。他们对战场形势的把控,无人可与之匹敌。

白起指挥的长平之战,采取诱敌深入的模式,把赵括的40万赵军一步一步引进包围圈,最终逼得赵军全体投降。

项羽指挥的巨鹿之战也是空前绝后。他面对的是名将章邯率领的20万刑徒军和将门王离率领的20万秦军正规军。项羽在决战前破釜沉舟,大大提高了楚军的战斗意志。并且在渡河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找到了章邯、王离的命脉——甬道(运粮通道)。在绝了王离的粮道之后,包围了王离军,一天之内,九战九胜。而霍去病、冉闵、陈庆之等人,都是以很少的兵力大破数倍于己方的兵力。兵形势这一派可见一斑。

你所不知道的诸子百家,最重视实践的一家——兵家

兵阴阳者,"顺时而发,推行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而为助者也。"指的是左右战场的地理、天象等外在环境因素,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天时" 、"地利"。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先轸、赵奢、诸葛亮等人。他们对战场形势的把控主要体现在天时、地利上。作战之前先了解天时,勘察战场地形,层层设伏,利用天气、地形的优势达到战胜敌军的目的。

公元前627年,先轸率晋军与姜戎联军在肴函地区的东、西肴山之间设下埋伏。四月,秦军进入埋伏圈,在晋与姜戎夹击下,全军覆没。

赵奢指挥的阏与(è yǔ)之战,行军时就令士兵卸下铁甲,快速向阏与进发,两天一夜就到达前线。对阵时就找准阏与北面的山头,秦兵后到,与赵军争夺北山但攻不上去,赵奢乘势居高临下,猛击秦军。阏与守军也出城配合夹击秦军。秦军不支,死伤逃散过半,大败而归,阏与之围遂解。

你所不知道的诸子百家,最重视实践的一家——兵家

兵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利攻守之胜者也。"指的是士兵单兵训练、武器装备等的创新发明和使用方法等。甚至包括,征兵对士兵的选拔.部队的日常管理方法,军纪,带兵心理学.甚至与战马的饲养,军事医疗,军粮开发后勤保障等一切军事基础学说。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吴起、戚继光、袁崇焕等人。他们做的研究最多的就是选拔士兵、武器改良、兵士素质等等。

吴起打造出来的魏武卒,从选拔条件就能看出极其苛刻:士兵身上必须能披上三重甲(内外三层防护服或者就是重甲的别称),手执长戟,腰悬铁利剑,后负犀面大橹,50弩矢和强弩,同时携带三天军粮,半天内能连续急行军一百里的士兵,才可以成为武卒。吴起就是率领魏武卒攻下函谷关,大大小小历经六十四战,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

戚继光在义乌精选了三千兵士,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被誉为"16至17世纪东亚最强军队" 。

你所不知道的诸子百家,最重视实践的一家——兵家

兵家四派,并不是单独的区分开来的,像孙武子,不仅精于权谋,其对技巧、阴阳也是精通。白起,也不是完全的把控形势,其对权谋、阴阳也是深的其法。诸葛亮更是对权谋、阴阳、技巧都深知。

之所以分成四派,是因为兵书中侧重的同容和各个内容篇幅比重不同,因其中比重多的最多的一部分,而被人定兵权谋,或是兵技巧,或是兵形势,兵阴阳。

兵家四派代表军事学的四个要素。 夺取军事战争胜利,是需要这四个要素必须紧密联系,联合运用,才能取得胜利的。

你所不知道的诸子百家,最重视实践的一家——兵家

另外,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对于百战百胜的名将都是比较崇拜的。但是百战百胜却是兵圣孙武子所鄙夷的。打了一百次仗,都胜了,却还没有结束战争,这说明战略意义没有达到目的,这样的胜利有什么值得推崇的呢?

真正的兵家,能够迅速达到战略目的,总是通过战争快速解决问题,战争的形势也不好看,因为老是拿10人群殴1人,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

所以,战争不是目的,而是方式。我们要通过战争的方式去达到什么目的,才是兵家的终极目标。我们在研究兵家的时候,脱离了这个逻辑,也就失去了对历史的整体感知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