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回答2018:寒冬之下,實體書店的生存指南

每年的雙11和雙12,都是購物狂歡節,也成了無數人的屯書日。

根據噹噹官方微博,今年11月11日當天前5分鐘總訂單量達到599278單,售出圖書2494196冊。

相當於平均每分鐘售出50萬冊圖書。

請回答2018:寒冬之下,實體書店的生存指南

那麼,這對出版行業會是一個好消息嗎?也不盡然。

據瞭解,亞馬遜、噹噹網等電商平臺作為圖書市場的巨頭,通過紙質書的價格戰,給了盜版行業一記暴擊。

然而,包括緊隨其後的淘寶和京東在內,各大平臺制定的價格策略,不僅僅體現在特定的節日。

平日裡的折扣、滿減、免運費等優惠活動,雖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讀者網上購書,但是書賣得好,並不意味著出版社和作者能夠得到相應的利益。

有人說,出版業的寒冬似乎比別的行業來得更早。

今年上半年起,各大出版公司就在叫苦連天。一方面是和電商平臺的分成問題,另一方面書號緊俏,似乎成了所有出版公司的心結。

為了保證盈利,抬高書價成了無奈之舉。於是,幾年前一本定價三十塊的書,現在的新版價格翻倍是很正常的事。

對消費者來說,尚且可以轉戰網上書店。但作為下游產業的實體書店,受到的衝擊有多大呢?

以杭城的曉風書屋純真年代書吧麥家理想谷三家民營書店為例,咖爺採訪了各自書店的負責人,或許可以大致勾勒出本土民營書店的生存現狀。

曉風書屋

多媒體閱讀衝擊了傳統讀物


請回答2018:寒冬之下,實體書店的生存指南

曉風書屋體育場店

從最早的體育場店發展到如今的12家門店,曉風書屋開業至今,已經過去22個年頭。

這家民營書店,從一開始創建自己的文創產品,到這些年在書店裡增加咖啡、西點、文具,每一步都精準地踩在點上。

作為每一家書店從無到有的見證人,老闆娘朱鈺芳最引以為傲的,無疑是將曉風書屋逐漸打造成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客廳”。

大大小小的“客廳”,陳列和裝飾也全然不同。但幾乎所有書店都能看到漫畫大師豐子愷的系列文創產品。

請回答2018:寒冬之下,實體書店的生存指南

曉風書屋體育場店

朱鈺芳說,她在20年前就很喜歡豐子愷的作品。

豐子愷曾在杭州求學,在這裡認識了他的老師李叔同,他在盛年創作的很多作品,都和西湖有關。他把杭州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

通過對豐子愷的瞭解,朱鈺芳覺得這位漫畫大師與杭州的緣分,可以通過另一種方式延續。於是,豐子愷關於杭州的記憶,開始出現在她經營的書店裡。

從最早的無紡布袋,到後來的天堂傘,王星記的扇子,撲克,書籤……今天,“豐子愷”這三個字,成了曉風書屋最大的IP。

如果放到現在,朱鈺芳大概算得上是豐子愷的頭號“迷妹”了。

請回答2018:寒冬之下,實體書店的生存指南

曉風書屋的文創產品

“我們每家店都深深紮根在社區裡,希望書店能夠跟城市的社區文化融合,這對文化、對孩子、對社會環境是有好處的。這也是我們做文創的初衷。

近幾年來,曉風書屋還走進了博物館、美術館、醫院等,開創了不同系列的文創產品。

今年8月,曉風書屋與浙大一院共同打造了“曉風·鶴廬書齋”,這是曉風在醫院開的第二家書店。

說來有些神奇,這家書店陳列的不是健康類的書,而是和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書。因為早在100年前,很多明清文人都在這裡生活過,清代藏書家丁丙的藏書樓就在浙一的舊址上。

除了文創產品和珍貴的藏書,現在浙一還多了一節“鶴廬文化講堂”,很多醫院外的人都慕名而來。

朱鈺芳說,曉風的文創產品,和書、電子產品、咖啡、西點一樣,都是希望讓更多的讀者多一個到書店的理由。

因為我覺得真正的文化閱讀其實是需要有一個群體,能夠有交流的空間。我們更多是希望讀者能夠迴歸到書店。

正是基於這種想法,曉風書屋近十年來邀請了很多作家、學者,每年舉辦的活動不下百場。12家書店各不相同,但總有一隅作為交流的空間,他們把這個地方親切地稱為“曉·客廳”。

請回答2018:寒冬之下,實體書店的生存指南

曉風書屋的“曉·客廳”

在朱鈺芳眼裡,每個作家的閱讀創作跟他的人生積累和閱讀經驗是分不開的,每個城市都需要像曉風這樣的平臺,幫助他去了解地方文化。

好友北島每年都會來杭州住一兩個禮拜,一方面是覺得杭州環境好,另一方面是為他的創作尋找靈感。

就像大家喜歡刷朋友圈和微博,是想借此瞭解圈子以外的信息。作家願意走進實體書店,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今年來曉風書屋打過卡的作家很多,包括北島閻連科龍應臺等知名作家。

我們邀請作家走進書店,不是衝著他有沒有名氣,而是他的讀者群和我們是否契合。書店還是要有獨一無二的氣質。

對於讀者也是同理。曉風書屋的每一家門店都有各自的定位,“並不是讀者需要什麼書我們就進什麼書,是我們覺得什麼書好,去引導讀者看什麼樣的書。”

請回答2018:寒冬之下,實體書店的生存指南

曉風書屋體育場店

多媒體閱讀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對傳統讀物的衝擊非常大,出版社的經典圖書也越出越少。這是朱鈺芳這一年來最大的感受。

她認為,最大的影響就是藏書群落的消失,中國曆朝歷代有很多藏書家,但是電子書把這個規矩給打破了。

現在很多年輕人沒有‘藏書’的概念,這也是我們希望讓更多人迴歸到書店的理由。


純真年代書吧

不改變是順應時代最好的辦法


請回答2018:寒冬之下,實體書店的生存指南

純真年代書吧

但凡去過西湖的人,大多知道寶石山下的純真年代書吧。

18年前,書吧還只是朱錦繡腦海裡一個美好的幻想。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定義“書吧”,最貼切的大概就是“文化沙龍”。

因為她先生浙江文學院院長盛子潮的關係,朱錦繡的家裡就像是一個沙龍客廳,南往北來的作家詩人朋友們時常來他們家做客。

她是一位好客的女主人,做得一手好菜,人稱“浙江文壇第一夫人”。沒想到的是,1999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重病,改變了她人生的軌跡。

她想在自己生命的截止期之前做一件事情,留給先生和孩子,留給社會自己的生命痕跡。這件事情讓她從一位大學的英語教師成為一位書吧的女主人。

當年她周圍的文化界朋友們,其中也有下海經商成功的朋友,他們都規勸她“書吧”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書要求靜,吧要求鬧,兩類人在一個空間裡是衝突的。

如今,她已經是兩家書吧的女主人,一家在2009年搬離文三西路的舊址,從此成了寶石山最獨特的一道風景。另一家在今年中秋開業,位於綠城楊柳郡。

而兩家純真年代書吧,也真的和她一開始想象的一模一樣。閱讀空間和沙龍空間,兩者缺一不可。

請回答2018:寒冬之下,實體書店的生存指南

純真年代書吧

所以,無論是環境還是服務,朱錦繡都格外地花心思。

比如寶石山的書吧,一樓是沙龍空間,每週都有固定活動。人氣最高的是“文字的影像魅力”影視沙龍,放映經典小說改編的經典電影,聚集了一批書迷、影迷捧場。顧客用餐、交流也在這裡進行。

二樓則是比較安靜的閱讀空間,在這裡基本只能聽見翻書的聲音。因為傢俱的陳列和風格別具匠心,朱錦繡有位詩人朋友,曾寫過一篇文章,稱讚這裡就是現代版“林徽因的太太客廳”。

“書吧”概念漸漸流行起來以後,大家一窩蜂往這個方向轉型,很多書店都開闢出了文化休閒的區域。

除了茶、酒、咖啡一應俱全,純真年代書吧還少有地提供餐點,菜品的味道也遠勝景區裡的很多餐廳。

我們一直講‘君子遠庖廚’,所以我們特別注意,不要讓這煙火味掩蓋了書香。顧客來這裡的目的是要讀書,餐點是為了書吧而配備的,這一點我們始終都很明確。

請回答2018:寒冬之下,實體書店的生存指南

純真年代書吧

今年,純真年代書吧度過了19歲生日。朱錦繡認為,書吧能一直堅持到現在,歸功於沒有改變方向。即使是在這樣一個高速時代,書吧也在按照最初的想法有條不紊地走下去。

很多文學界的朋友都認為,純真年代書吧的出現是個奇蹟。就連作家餘華也不無感慨,說朱錦繡是生病生出一個書吧來。

正是因為這種執念,才讓純真年代書吧彙集了一大批忠實粉絲。

創辦至今,每年的12月31日都是書吧雷打不動的文學迎新晚會。因為書吧而結識的新老朋友,帶著他們的詩歌、散文、小說片段、劇本片段,由書吧統一編輯成冊,在晚會進行原創朗誦。文學迎新晚會是他們一年中最大的節日。

在朱錦繡看來,書吧能夠堅持到如今,是兩個原因。一是小小心願容易滿足,做書吧發不了財,能夠順利開下去也就心滿意足了。二是寧肯放棄不會改變。

“如果做的事情不是自己的初衷,你會失去興趣。這麼多年過來,我們堅持住了,今年已經是第19個年頭了,希望有更多的19個年頭。”


麥家理想谷

活動少了,書卻沒少


請回答2018:寒冬之下,實體書店的生存指南

麥家理想谷

今年10月,騰訊視頻出品的一檔場景式讀書節目《一本好書》紅透了半邊天。

最近播出的第九期,由“老戲骨”趙立新演繹的經典作品《暗算》,作者正是杭州本土作家,麥家理想谷的“谷主”麥家

事實上,麥家老師原本就對“讀書”這件事情有獨鍾。不光經營公益書吧,從去年開始,他的公眾號“麥家陪你讀書”,每週會陪讀者免費讀完一本書,目前已經完成近50本。

和《一本好書》類似,麥家老師“陪讀”的書目大多為文學類的經典圖書,或是自己想要推薦的好書。據說,麥家老師的“小目標”是和讀者一起讀完1000本好書。

據麥家理想谷負責人周佳駿介紹,“麥家陪你讀書”其實是作為書吧的延伸,“因為我們的位置比較偏僻,不可能每個人都有機會天天來,我們就想通過圖文+音頻的形式精讀好書,每天上班下班聽15分鐘就好了。”

周佳駿說,現在每篇文章的平均閱讀量在1萬左右,相當於每天有1萬個人一起讀書,還是蠻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因為是國內唯一一家只看書不賣書、免費提供咖啡茶水的公益書吧,麥家理想谷從2012年啟動之初就名聲大噪。

和其他非公益的民營書店相比,麥家理想谷的讀者更多的是帶著一種崇敬的心理。加上麥家老師本身的影響力,書店的人格化也會更加明顯。

因為靠近西溪溼地,周圍環境極佳,這裡無論是對讀者,還是員工,都是一個很溫馨的地方。

“因為書店,這幾年來交了很多朋友,週末會有新朋友拜訪,平時最常見的是住在附近的老書友。”周佳駿說。

比起曉風書屋和純真年代書吧,麥家理想谷的線下活動並不頻繁。

周佳駿表示,麥家理想谷的面積不算太大,地理位置也比較僻靜。“尤其週末的時候人特別多,一旦做活動了,反而會影響那些真正來看書的人。

書店從去年年底開始重新裝修,加上出版行業的風雲變幻,今年麥家理想谷的活動也減少了一些。

雖然活動不多,但是書店的藏書依然在不斷增長。有意思的是,經過開辦初的第一批採購後,很多出版社也會往店裡寄一些人文類的新書,漸漸的書吧彷彿成了各家出版社的展示窗口。

周佳駿開玩笑地說,因為出版社的友情贊助,給書店省了很多買書錢。

另外還有很大一部分的書,是麥家老師自己買的。

“老師出差回來,給我們帶的禮物十有八九就是書了。因為他平時也不太出去逛書店,可能在機場會買一兩本書,在飛機上看過之後就帶回書店。”

目前,麥家理想谷的藏書已有將近1萬冊,幾乎沒有重複,包括“麥家陪你讀書”推薦的書,讀者都能在店裡找到。


2019年的新計劃


要論書店的業內模範,不得不提中國臺灣知名企業家吳清友創辦的

誠品書店

1989年,第一家誠品書店由臺北仁愛路開始,本著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理念,定位為人文藝術小型專業書店。

2017年,“誠品之父”吳清友離世。而由於租約到期,敦南誠品即將在2020年關店。這些消息,讓不少書店人唏噓不已。

作家梁文道說,這個時代,實體書店光是賣書註定是掙不到什麼錢的。就算是誠品書店,也是賠了15年的錢,直到2006年才終於扭虧為盈。

再回頭看那些創辦數十年的老牌書店,尚且還能遊刃有餘地應對這個時代的變化。但是背後成百上千家年輕的書店呢?

梁文道曾提到現代人“先去實體書店逛一逛,看到喜歡的書就拍下來,回家網購”的模式,已經成為了一個普遍的省錢套路。

據一位書店負責人透露,出版社現在把書的價格抬得很高,一方面是因為成本高,另一方面是為了滿足網絡的折扣。

“像我們這樣的零售店,出版社跟我們籤的都是供貨協議,統一六五折,通過倉儲、運貨、人工進貨,這本書的成本已經到七五折了;再到零售店,賣給讀者最低也就是八五折,只有10%的毛利,還不包括房租和人工。”

一邊是“摳門”的讀者,另一邊是夾縫求生的出版行業,近幾年來國內實體書店倒閉的消息似乎也變得習以為常。

幸運的是,這個時代從來不缺情懷。在城市紮根的老牌書店,也在向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輸送自己的養分,並且開枝散葉。

請回答2018:寒冬之下,實體書店的生存指南

曉風書屋體育場店

曉風書屋的12家門店就是最好的證明。2015年,浙江省人民醫院有了第一家醫院書店;2016年,杭州師範大學倉前校區的圖書館一樓也多了一家書店;2018年,良渚博物館的曉風書屋開業。

朱鈺芳說,書店在2019年還是會繼續挖掘在地文化。

“我們這些年已經把書店做成課題,像是三個不同的博物館就有三種不同的課題方向。怎麼跟考古相關,或者跟服飾相關,又或者跟藝術相關,還有大學裡面的通識教育。我希望我們書店的讀者群,一定對我們的書非常滿意。”

而最相似的一點是,作家們開始喜歡到實體書店走動,無論是圈子裡的聚會,還是跟讀者面對面的沙龍活動。

麥家老師更是二話不說,直接開了一家書店。他的做法,無疑也刺激著那些從年少時就做著書店夢的文人們。今年落戶於良渚的“曉書館”,館主高曉松和麥家原本就是“老鐵”,兩人經常互相串門。

周佳駿說,麥家老師給很多人打開了一個思路,原來書店可以不賺錢,而是作為一個反哺社會,回饋社會的平臺。

相信這樣的書店模式會越來越多,尤其是那些有情懷的社會名人,也會願意開放書店和讀者交朋友。

談到2019年的計劃,三位書店的負責人表達了同樣一個意思:以不變應萬變。無論是書店裡的書,還是聯結作家和讀者的沙龍活動,都絕不會改變初衷。

曾經有人看中純真年代書吧這塊風水寶地,想要租下二樓作為他用;也有人建議,書房裡的傢俱不夠上檔次,或是書吧朝西湖的一面可以改造成落地玻璃等。朱錦繡均沒有采納。

其實,無論過去多久,她想要的和無數平凡的書店人一樣,一個簡簡單單的親近自然的溫暖的空間,就已足夠。

請回答2018:寒冬之下,實體書店的生存指南

純真年代書吧

曾有人預言,電子書的出現將會動搖紙質書的地位。

Kindle做得雖好,終究也沒變成人手一臺的大眾消費品。果殼曾經推出一篇文章《大家都用Kindle壓泡麵,背後是電子書的潰敗》提到,曾經風風火火的Kindle,如今成了最容易被閒置的科技產品之一。紙質書不但還在,還賣得相當好。

事實證明,書的載體發生變化,並不能導致書店走向末路。真正應該反省的,或許是讀者本身。

那麼,你願意到書店裡坐一坐,點杯咖啡,開始讀一本書嗎?


本文作者 | 咖爺 @文化咖孵化工場成員​​本文由文化咖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投稿或合作事宜,請添加微信“文小咖”(ID:culturec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