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龐大的科技公司是如何衰落的——AT&T

AT&T公司,最初叫貝爾電話公司。在中國翻譯成“美國電話電報公司”。

1877年,偉大的電話之父貝爾,發明了電話,並建立了AT&T。在這之後的AT&T幾乎成了電話的代名詞。而且影響的範圍,遠遠不止一個行業。

一個龐大的科技公司是如何衰落的——AT&T

1925年,AT&T成立了研發機構——貝爾實驗室。

貝爾實驗室是歷史上最大,最成功的私有實驗室。AT&T在電信業賺到了鉅額的利潤後,慷慨的拿出銷售額的3%,交給貝爾實驗室用於研發。“無須為經費發愁”的優厚條件,立刻吸引來了最優秀的科學家們。

這使得貝爾實驗室不僅在通信領域長期執牛耳,而且在射電天文學,晶體管和半導體,計算機科學等領域也都領先於世界。

那時的貝爾實驗室裡,群星閃耀,人才輩出。連大樓都設計獨到。

它所有的大樓都是連通的,走廊非常長,有的甚至超過兩百米。

因為設計者知道,絕佳的創意會在人們偶然碰面時出現。不孤立而是互相連同的大樓,會給科學家們碰面,激發靈感的機會。

特立獨行的信息論研究者香農,會騎著自己的獨輪車,在這些走廊上穿行。他一邊在空中拋接三個小球,一邊向經過的同事點頭致意。這種手忙腳亂的表演,常常會在過道上引起一陣騷亂。

這是曾經輝煌的貝爾實驗室。從它的履歷獎章之中,也能看出昔日AT&T公司的輝煌。貝爾實驗室曾出過8位諾貝爾獎得主,獲得過兩萬五千多項專利。震動世界的發明數不勝數。

它的存在,例證著商業和科技,在某種方面上的不可分割,相輔相成。

AT&T的商業收入,為貝爾實驗室的科研提供了充足的經費。而科研的成果,給公司帶來新業務的同時,也讓公司能保持行業領先。

而科技無國界,這些領先於世界的科技公司,能憑藉他們高端的科技產品,走出國門,成為跨國公司,在全世界的市場中都分上一杯羹。

對科技公司來說,科技與商業,是相伴相生的兩方。但就是因為這種相互依賴的關係,也讓貝爾實驗室隨著AT&T的衰落,而一同進入黃昏暮年。

有很多人說,AT&T的衰落,是從那場反壟斷法的官司開始的。雖然也很多人不這麼認為。

但說到這,就不得不提一下美國的反壟斷法。

一個龐大的科技公司是如何衰落的——AT&T

反壟斷法起源於19世紀80年代,當時的美國在石油、煤礦,菸草,製糖等諸多行業都出現了壟斷組織。大資本家們勾結起來,進行串通投標,操縱價格,劃分市場等不正當的經營活動。把控整個市場並排擠其他競爭者,直接導致中小企業主、農場主的破產和人們生活的惡化。

如果不明白壟斷帶來的影響,可以參考這個案例。

某大公司是最大的糖果公司,在整個糖果市場裡說一不二。

忽然,出現了一個糖果小公司,也賣糖果。大公司為了擠兌小公司,就開始惡意壓低價格。本來五塊錢的,十塊錢的糖果,通通一毛錢,通通一分錢。

這樣,沒有人去買小公司的糖果,小公司很快就虧本破產了。

而大公司在熬過這段虧本的時期之後,就可以把原來五塊錢的糖果賣到五十塊。因為整個市場裡只有它一家的糖果公司,所以大家想買糖的時候,也就不得不去他家買。這就因為壟斷,獲得了鉅額的利潤。

而美國的反壟斷法,就是為了限制這種情況的發生。

那時的AT&T公司,作為名副其實的龍頭老大,當然撞上了反壟斷法。

1890年7月2日,美國聯邦國會通過《謝爾曼反托拉斯法》。該法主要為禁止限制性貿易作法及壟斷貿易的行為。

1895年,AT&T的電話專利技術失效,一夜之間,美國冒出了6000多家電話公司。AT&T有史以來,第一次面臨競爭與挑戰。而它憑藉領先的技術和商業收購,快速掃平了所有對手。

20世紀初,AT&T幾乎壟斷了美國的電信業。反壟斷法的目標,也開始對準AT&T。作為美國僅有的兩家被反壟斷法拆分的公司,AT&T與反壟斷法開始了長達百年的抗爭。

1913年,根據美國司法部的金斯堡協議,AT&T不得不收斂擴張。

1925年,AT&T被迫和加拿大電話業務分離,專注美國市場。

失去了壟斷市場的可能後,科技也依然能是它的強項。AT&T在貝爾實驗室的支持下,依舊站在了整個行業的頂端。也同樣的,依舊沒有離開反壟斷法關注的視線。

二戰後,美國的電話普及率達到50%,AT&T成為美國最掙錢的公司之一。

1956年,美國司法部再次限制了AT&T的活動範圍。

1984年,AT&T被迫第一次分家。分出了另外七家小貝爾公司。

但這不過是替這棵大叔修枝剪葉而已。甩掉一些細枝末節的部門和產品之後,僅僅10年,AT&T又如日中天,勢不可擋了。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美國國際長途電話價格不是由市場決定的,而是由AT&T和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談判決定的。可見AT&T對整個電信業的影響力.

AT&T當時可以說風光到了極點。它不僅在傳統電話業務上遙遙領先。而且在新興的網絡和移動通信方面,都領先於世界。反壟斷法的一再限制也沒法讓這顆璀璨的星辰黯淡。

但最終,AT&T還是走上到了自己黃昏暮年。

常言道,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AT&T的衰落,並不源於外界的任何挑戰,而是因為內部領導層的急功近利,利令智昏。

一個龐大的科技公司是如何衰落的——AT&T

1995年可說是AT&T公司的頂峰,但也是它盛極轉衰的轉折點。接下來短短的十年裡,它便分崩離析,不復存在了。

這個龐然大物不緊不慢的向上走過了上百年,才爬到頂點,走下坡路卻只要短短10年。

1995年,AT&T的轉折點是,它設備製造部門的執行官,提出了分家的建議。

分家的理由是好像很充分的。

那些人是這麼說:AT&T現在有設備製造和電信服務兩大部門。

而在電信服務方面,還有兩家公司在和AT&T競爭。所以他們拒絕購買我們的設備。

而如果此時,把設備製造部門分出去,新成立一家公司,那我們就可以做他們的生意啦!

這種說法聽起來倒是合情合理,但這種買設備的一次性生意,對公司的長期發展並沒有好處。而為此拆了AT&T相輔相成,合作良好的電信服務和設備製造,簡直是在殺雞取卵。

但是,他們最終還是這麼做了。

因為那個時候,已經沒有人關心AT&T的長遠發展。

美國幾乎所有的老公司,發展了幾十年後,創始人家族的股權早就所剩無幾了,大部分的股權都散落民間。AT&T也不例外。

當公司的股東們,只剩華爾街的投資銀行。他們關心的就只是股票的價格了。

剛巧1995年這年,正是美國股市騰飛的一年。如果這時,將設備製造部門和電信服務部門分開,那麼短期內獲得大筆訂單的設備製造部門,股票一定會飛漲。

華爾街看到了這一點,公司的經理們懂得這一點。公司大量擁有股權的員工也明白這一點,於是利令智昏。一場殺雞取卵的分家開始了。

1995年,如預期所料,AT&T的股票開始大幅上升。但不管當時的人們有沒有看到這點,AT&T的衰落,都從這時開始。

1995年,AT&T拆分出名叫朗訊的設備製造公司。

1996年,跟隨著AT&T拆分,貝爾實驗室一分為二。朗訊搶到了貝爾實驗室的名字,而留在AT&T的實驗室則後來改名為香農實驗室。

1997年 AT&T實驗室搬到了弗洛勒姆帕克,一個很美麗的臨湖工業園中。

在那裡,出過1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AT&T實驗室,像一顆進入晚年的恆星,發出極強的,也是最後的光輝,然後就迅速的暗淡了下來。

1997年曾在AT&T實驗室實習的吳軍博士說:當時,大家的情緒都很高漲,實驗室的氣氛很像10年後的Google和今天的Facebook。很多人的座位上,都放著工業園美麗的夕陽照。現在想來,它似乎預示著一個帝國的黃昏。

一個龐大的科技公司是如何衰落的——AT&T

先出問題的,是朗訊。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們,沒有了AT&T這座大靠山,經費開始吃緊。實驗室開始限制科學家們的研究方向。貝爾實驗室的創新能力不復存在。

從1995年起,它再也沒有搞出過震動世界的發明。

緊接著,是第二個危機。因為賣設備的生意,只能做一次。但賺完這筆錢之後,朗訊依然需要業績,需要讓股票繼續增長,才能討好自己的股東們。

於是朗訊決定“促銷”自家的電信設備。

具體做法是他們借錢給其他小公司,用來買自己的設備。只要設備運離公司,財務報表中就有銷售額。

但實際是,這些銷售得來的錢從未真正的進入朗訊公司。

更糟的是,那是正是互聯網泡沫的時代。向朗訊借錢的許多公司,都是經營不善,只靠泡沫維持的公司。在包裝得美好的報表下,它們就像定時炸彈一樣,只等泡沫破滅時給朗訊沉重一擊。

在互聯網泡沫破滅的前夕,朗訊已經達不到他們的盈利預期。可是當時整個互聯網經濟正處在第一次高潮,雖然朗訊的股價有所下跌,卻沒有人注意到它可能遭受滅頂之災。

2000年初,互聯網泡沫破裂,那些借錢購買設備的小公司們紛紛倒閉,朗訊的這些“應收款項”一下子變成了淨虧空。朗訊股票從近百美元,直線狂跌到0.55美元。

2001年,朗訊公司不得不關閉貝爾實驗室幾乎所有的研究部門。這次裁員,使得世界上很多一流科學家失業。

2006年,朗訊被法國的阿爾卡特收購。當時的市值還不到1996年上市時的水平,只有其峰值的二十分之一。

至於AT&T,則面臨第二次的拆分。

2000年前後,短線投資者發現最快的掙錢方法不是把一家企業搞好,而是炒作和包裝上市。將公司的一部分拆了賣無疑是掙錢最快的。於是,AT&T決定再拆成三塊。

當時AT&T的董事和執行官們給出了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講述拆分對發展如何有利。但其實原因只有一個:貪婪。

原本經營尚可的AT&T公司,在這次的拆分後完全失去了競爭力。

如果說終結AT&T帝國的內因是華爾街和AT&T自己的貪婪和短視。那麼互聯網的興起則從外部徹底擊垮了這個帝國。

互聯網興起,當有了一種不要錢的通信方式,就沒人想用昂貴的長途電話。

以前,人們查找任何商業信息都離不開電話本。現在上網更方便了。

這種科技進步所帶來的影響,在全世界都是一樣的。就像中國之前有人開玩笑說,移動聯通電信互相鬥了那麼久,現在終於發現他們真正的競爭對手不是彼此,而是QQ和微信了。

互聯網對傳統電話業務的衝擊,從根本上斷絕了它的生存基礎。

當新的一波浪潮打來,能否趕上浪潮,也許就能決定一個科技公司的生與死。

一個龐大的科技公司是如何衰落的——AT&T

2000年前後,正是移動電話普及的關鍵時期,本來,技術領先資金充足的AT&T,完全可以成為新領域的老大,但是分家之後,殘缺不全的子公司們,已經失去了競爭力。

這個雙輸的局面,在分家的第一天就已經註定了。

這個失敗不僅將AT&T推向死亡,而且使得美國在第二代移動通信上徹底輸給了歐洲。

AT&T的衰落。當然不可避免的帶著香農實驗室共沉浮。

2000年前後,香農實驗室萎縮到1996年成立時的規模。

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受恐怖襲擊,AT&T很多設備被毀。而它幾乎拿不出修復設備的錢。

接連受挫,僅僅半年後,香農實驗室也幾乎解散了。

該實驗室解散前,主管香農實驗室的拉里拉賓納博士已經預感到情況不妙。他很有人情味的為他的老部下們安排了出路。然後退離香農實驗室一把手的崗位。

身為美國工程院院士,拉賓納無論是學術還是管理水平,在世界上都首屈一指,但是他卻無力扭轉香農實驗室的困境,也許這就是命運。

隨著AT&T的沒落,很多優秀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都來到了新興的Google公司,成了Google技術的中堅。

花旗銀行一位有30年經驗的副總裁講過。評價一家上市公司的好壞,只要看那些最優秀的人,是流進這家公司,還是流出這家公司。

因為優秀的人原本就眼光獨到,判斷會更加準確。

再加上他們要在公司裡工作,對比投資人而言是圈內人。瞭解到的內幕也更加多。

所以他們的決定,不僅僅是嘴上說說,是用腳投票的決定,當然十分具有參考價值。

而當時的AIT&T,無疑是人才淨流出的公司。

2014年,貝爾實驗室推倒了它的第一棟實驗大樓。

對此,媒體的評論卻是:非常遺憾它被推倒了。但更遺憾的是居然沒有人覺得這算一回事。

這彷彿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一個龐大的科技公司是如何衰落的——AT&T

回顧AT&T百年曆史,幾乎每個人都為這個百年老店的衰落而感到遺憾。它每一個大的決定,在當時的情況下都很難避免。即使知道那是錯的。

當時的AT&T已經不屬於一個人,一個機構,沒有人為它十年百年後的發展著想。

我們以後還會多次看到,當一家公司沒有人對它有控制權時,它的長期發展就會有問題。要知道,我們今天最通用的高速上網方式DSC,最初誕生於貝爾實驗室。但是AT&T把它扔到了某個無人注意的角落裡。

在科技發展最快的20世紀90年代,AT&T浪費掉的技術和機會不可勝數。

以前,美國司法部曾多次要求拆散AT&T而做不到。但是在美國經濟最好,科技發展最快的10年中。它自己把自己拆了賣錢。以至於就這樣葬送在了互聯網的浪潮中。

只留下一些科技遺產和失敗的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