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天会五年,临清古城从临西仓上搬迁到了哪里?

民国《临清县志》载:“宋(实为金地)临清故城,在今县治(指民国临清县城,即明清临清州城)南八里,今名旧县村,旧志云宋建炎(南宋建炎间,即金天会五年,时临清县已为金地)间患水患,移县治于曹仁镇,曹仁镇即今之旧县村,今该村左右尚一片瓦砾,村北之北关村即仍沿旧名也。”,这也是为什么在今临清市城南会有一个北关村存在的原因。

金天会五年,临清古城从临西仓上搬迁到了哪里?

民国老地图上的金元临清古城遗址面积(转载台湾网络)

查台湾珍藏老地图里,清楚标明了临清城旧址(即金元临清故城曹仁镇)的占地面积,可以看出并不大,又查今山东省临清市新媒体公众号文章中记载:“临清县治遗址(指金元时期的曹仁镇)位于临清市青年街道办事处旧县村,文化层距地表约10厘米左右,占地150000平方米, 出土遗物有泥质灰陶、瓦当、板瓦、罐.......”; 根据资料中的记载来看,金元临清古城曹仁镇占地15万平方米的话,边长应该在约300多米,可以看出城池面积并不大。

北宋末年到金初,由于水流的自然选择和人为疏导等原因,原永济渠的河道废弃,逐渐改走了今卫运河的走向。明代官修《寰宇通志》曰:宋熙宁年间,废临清(指今临西县城南仓上村一带)为镇,寻复置,后徙县东南四十里曹仁镇,元因之。”;即曰“元因之”,即元代临清县治所依然在曹仁镇,即今临清市旧县村一带。

金元临清城在明临清州城南8里,距汶(指今临清市区会通河,最早开凿于元代)、卫二水交汇处尚远,故县城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经济发展缓慢,县城经济滞后。

关于金元临清县,元代的诗人王冕曾写下《临清阻雪》二首,其一曰:“海气排空云塞山,北来飞雪苦多寒。柳条捶雪枝枝重,衣带缘愁故故宽。客路何时无跋涉?世情随处有艰难。濮州城外临清县,今夜留船得梦安。”;其二曰:“一片雪飞寒较多,即看漫地却如何?竞传暖体须燕王,谁肯停杯慰楚娥?直北大风山欲倒,江南无冻水生罗。临清不是长安道,时听凌空响王珂。”

民国《临清县志》又载:“明临清故城,在今考棚街纸马巷,洪武二年由旧县移治于此,未及建城,即迁今治(指临清砖城,又称内城,在今临清市内),纸马巷南首阁(文昌阁)上尚镶有县治遗址四字。”又有清代《堂邑县志》记载:“明洪武七年,割堂邑县会通乡二里属临清。”

金天会五年,临清古城从临西仓上搬迁到了哪里?

明洪武年间临清旧县遗址(文昌阁)

金天会五年,临清古城从临西仓上搬迁到了哪里?

明嘉靖年间成型的临清州城轮廓(民国为临清县城)

临清旧县民国老地图转载自台湾网络,明洪武临清旧县文昌阁照片来源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