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的人名,金庸真不愧為大師!

金庸《碧血劍》中有溫家五兄弟,所謂溫家五老,名字分別是溫方達,溫方義,溫方山,溫方

施,溫方悟。看似文雅,第一個諧音“大”,後面四個,也不過是數字的土音。五老之外,還有一

個溫方祿。

高級一點的玩笑或能暗示更多。讀《笑傲江湖》,一開始是華山派大弟子令狐沖對小師妹嶽靈

珊一往情深的痴愛,但自洛陽綠竹巷起,另一位姑娘出現,身份高,本事大,救助令狐沖,好比觀

音下世。待到這位神秘女子的芳名揭出,你立馬明白,嶽靈珊這姑娘再好,她沒戲了,人家任大小

姐才是令狐沖的真命天子。即使不借助讓礙事人物突然死掉的俗套,嶽靈珊也肯定玩完。要說玄機

,卻很簡單。金庸先生用《老子》的文句給人物取名,令狐沖和任盈盈,出自第四章的“道衝,而

用之或不盈。”沖和盈,一虛一實,本是一體:人家是天生的兩口子。《笑傲江湖》的這個大懸念

,算是給我一早破了。

金庸命名人物,有兩個常用手段。一是把現成的古代人名換個姓,聽上去就非常典雅。比如《

倚天屠龍記》中的殷野王,用野王為名,絕不是一般人想得出來的。顧野王是南朝著名的文字學家

,《玉篇》的作者。同理,《俠客行》裡有個武功很高的怪人謝煙客,煙客是清初大畫家王時敏的

號。芥川龍之介改寫中國故事《秋山圖》,,一開頭就是“王煙客”。張無忌的“無忌”二字大名

鼎鼎,先有魏國公子無忌,後有唐朝的長孫無忌。古人的人名對聯說:“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

如,實不相如;魏無忌,長孫無忌,你無忌,我也無忌。”金庸先生當然是百無禁忌的。《神鵰俠

侶》裡還有一個李莫愁,情形類似。莫愁作為女孩的名字,歷來為文人所喜歡,林語堂的小說裡,

就有一位姚莫愁。更為人所知的是楊過,借用了南宋詞人劉過之名。劉過字改之,“過而能改,善

莫大焉。”也是聖經裡的金言。《射鵰英雄傳》裡郭靖給楊過取名的時候,就娓娓動聽地講了一番

改過的道理。

換姓是最簡單又絕對討好的方法,近現代的人物,但凡名字比較講究的,多半能在古代找到同

名同姓的。最近的一個發現,是宋代有個男子,叫凌叔華。唐朝詩人高適字達夫,胡適得其名,鬱

達夫得其字,各得其所。錢鍾書學問淵博,《圍城》兩大男主角,名字也是這麼來的。方鴻漸,唐

朝有茶聖陸鴻漸(《聊齋》裡有《張鴻漸》);趙辛楣,清代有大學者錢辛楣(大昕)。

第二種情形是名字雖普通,故意用少見的複姓,也能造成古色古香的效果。公孫谷主叫公孫止

,女兒叫公孫綠萼。換為常見的姓,喚做張止,劉綠萼,光彩頓時消失。當然,《射鵰英雄傳》等

書中很多少數民族人物,他們用複姓理所當然。而且金庸的小說並不靠這個立腳,不過添些助興的

小道具罷了。不像末流的武俠小說,人物竟然全都是這種怪姓,這真是“姓不驚人死不休”了,也

可見如何的黔驢技窮。

金庸早期的小說,手法略顯生澀,人名也不那麼講究。《碧血劍》的男主角叫袁承志,女主角

叫青青,太普通,太像今天的人名。《連城訣》初學乍練,情節老套,金庸先生自己也說,還在模

仿西方冒險小說,比如砌牆的,便是從愛倫坡的書裡搬來的,其中人名一個比一個枯悶:丁典,狄

雲,戚芳,水笙。“四大俠”硬湊成“落花流水”,更是惡俗之極:姓花姓水的本來很少見,陸代

替“落”,劉代替“流”,未免牽強。金庸後來的書,便決不犯這種錯誤。蠻夷女子一直是金庸喜

歡拿來添加奇情異景的道具,從《碧血劍》中的何鐵手到《笑傲江湖》裡的藍鳳凰,越寫越生動。

藍鳳凰的名字,有聲有色,聞名如見其人。但何鐵手不好,過於直白,不像女人名字。後來袁承志

嫌它不雅,改為諧音的何惕守,更加迂腐,難看又難聽。

《天龍八部》中的人名都簡單清爽,段譽蕭峰,一文弱一剛勇,名字的音調亦然。鍾靈和鍾萬

仇,鍾是專注彙集之意。鍾氏父女的名字可就好玩了:鍾靈,集靈秀於一身;鍾萬仇,所有倒黴事

都讓他攤上了。阿碧,阿朱,阿紫,信手拈來,恰到好處,是地道的江南風味,而且是南朝樂府中

的江南風味,清秀無匹。木婉清“有美一人,清揚婉兮”,但因為姓木,脾氣有點怪(書中段譽初

聞其名,稱讚道:“水木清華,婉兮清揚”。為了扯上“木”字,雜湊出兩句,其實上下句了不相

幹);王語嫣是“嫣然一笑”變成了“語笑嫣然”,但她雖然漂亮,卻不苟言笑,反而像個老學究

。《笑傲江湖》中的人名無一字無來歷:嶽不群用《論語》典故,向問天直接搬用屈原的篇名。任

我行含讚賞之意,左冷禪則全是諷刺:又左又冷,偏說是禪。左冷禪送到華山派臥底的勞德諾,人

既不堪,名字也古怪得很,念之繞口,像翻譯過來的洋名。

不過,《笑傲江湖》的人名還是出了一個小小的疏漏。武當派的掌門,叫做沖虛道長。沖虛二

字,自然還是出自《道德經》,出在令狐沖任盈盈得名的同一章。衝的意思就是虛。俞樾解釋說:

“‘道盅而用之’,盅訓虛,與‘盈’正相對,作‘衝’者,假字也。”道教人物,用沖虛為名,

可以說再好不過了。但有一個問題。沖虛這個好名字,已經被徵用了。佔有它的人,是道家的大人

物,列子。唐朝崇尚道教,認老子為祖宗。天寶元年,唐玄宗追封莊子為南華真人,《莊子》尊稱

為《南華真經》;列子為沖虛真人,《列子》尊稱為《沖虛真經》。後代的道士,便有天大膽子,

也不好冒用祖師的尊號。金庸先生好像特別喜歡這兩個字,《俠客行》裡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石

清夫婦的同門,上清觀一個脾氣暴躁的小道士,也叫沖虛。

這個問題,就像宋人吃辣椒一樣,金庸先生大概忽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