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這首詞,美到極致,不愧為“千古詞帝”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峰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於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後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後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被宋太宗毒死。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長相思》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

李煜的這首詞,美到極致,不愧為“千古詞帝”

《虞美人》

[五代十國]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即虞姬。其在垓下自刎之貞烈,死後地下開出一朵鮮花,因以為名。唐創教坊曲,後成為詞牌。

南唐後主的這種詞,大都是短幅的小令,不待講析,自然易曉。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飾裝做,扭捏以為態,而是有賴於結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徵性的比喻,將愁思寫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雕琢以為工,這些在他都無意為之;所憑的只是一片強烈直爽的情性。其筆亦天然流麗,如不用力,只是隨手抒寫,因為每個人的愁思不同,卻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的形容。正是如此,李後主此詞便能在廣泛的範圍內產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李煜的這首詞,美到極致,不愧為“千古詞帝”

綜觀李煜的這首詞,作為一首寫於身為階下囚時期的詞,我們可以從這首詞的一字一句中,體會到詞人因為待罪被囚的生活,而承受的極大痛苦。無論是上片中的惜花,還是下片中揭露的人生苦悶,都是抒發了詞人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單從詞句去看,每一句都令人驚豔,但若去細細體會,卻又讓人感到惋惜!

之前六句,詩人將往日的美景與今時的悲情融為一體,尤其是通過時間的永恆和人世的滄桑形成的對比,把心中的悲愁傾瀉出來,凝成最後的千古絕唱——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詩人先用設問,點明抽象的本體"愁",接著永不停息的江水作為回答。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悲愁,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而且顯示了愁恨的奔流不息。

李煜的這首詞,美到極致,不愧為“千古詞帝”

值得一提的詩,這首詩在李煜被俘歸宋後的第三年寫的。作為南唐國君,他不是個好君主,卻精通音律,是個好詞人。

據說他因這首詞而死。978年他的生日乞巧節,酒過三巡,階下囚李煜勾起諸多往事,想到故國的物是人非,無限的愁恨如滔滔江水在胸膛翻滾,這首《虞美人》便和淚而下。 宋太宗聽聞他七夕在家“命故妓作樂”,又聞詞中有復國之嫌,大為震怒,賜藥毒死。那年,李煜41歲。

李煜的這首詞,美到極致,不愧為“千古詞帝”

問君能有幾多愁? 李煜說,愁是一江春水、物是人非; 賀鑄說,“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李清照說,“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世人皆知他為亡國君。 南唐後主背後罷是有著不得已。昔日的金玉環繞,到後來的階下之囚,或許巨大的反差使他無比傷懷。 或許,對他,只道一句可惜,一句生不逢時。也許李煜不是治世之才,甚至連一個合格的君王都不是,他不愛好權勢,只喜歡閒暇賦詞,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歷史上少了一個好君王,宋詞中卻多了一個千古詞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