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梅”-(百家姓)

梅 讀音 méi

  • 部首 木 筆畫數 11 五筆 STXU
  • 參考:楳 槑 枚 莓 某 坆 栂

梅(楳-槑-méi-名詞)

(形聲。從木,每聲。本義:楠木)

⑴ 同本義 [nanmu (Phoebe zhennan)]

  • 其木多梅梓。——《山海經·中山經》
  • 有條有梅。——《詩·秦風·終南》
  • 墓門有梅。——《詩·陳風·墓門》
  • 按,子青不可食。

⑵ 梅樹 [Japanese apricot;plum]

薔薇科,落葉喬木,少有灌木。早春開花,後生葉芽。花以白色、淡紅色為主。氣味清香。核果近球形,未熟時為青色,成熟後一般呈黃色,味極酸

  • 靈山其木多桃李梅杏。——《山海經·中山經》
  •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清·龔自珍《病梅館記》
  • 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

(梅:這裡指梅的枝幹。以……為固定結構,至今延用,在此可不譯。以,介詞;為,動詞。直、正:直為不曲,正為不斜。欹:傾斜、歪。景:景緻,文中指可供人觀賞的形態。姿、景、態(形態),均為中性詞,在文中均用作褒義詞。則:就,承接連詞)。

  • 梅圃(種植梅樹的園地);
  • 梅屏(成排如屏的梅樹);
  • 梅溪(旁植梅樹的溪水)

⑶ 梅樹的果實,稱酸果,即酸梅子 [plum]

  • 摽有梅。——《詩·召南·摽有梅》
  • 陸疏:“杏類也。”
  • 梅仁(梅實之仁);
  • 梅瓜(以梅子汁醃製的瓜);
  • 梅汁(梅子製成的調味汁液或飲料);
  • 梅林止渴(猶言望梅止渴)

⑷ 梅樹的花 [plum blossom]

臘梅科的臘梅花。

  • 梅英(梅花);
  • 梅亭(觀賞梅花的亭閣);
  • 梅骨(梅花的風骨)

⑸ 節候名 [the rainy season]。

  • 梅天(梅雨時節的天氣);
  • 梅月(農曆四月,亦泛指梅雨季節);
  • 梅風(黃梅季節的風)

⑹ 通“枚”。馬鞭 [horsewhip]

  • 穆王七梅,夫何為周流?——《楚辭·天問》

⑺ 通“莓”。[berry]

  • 入榛薄,食薦梅。——《淮南子·覽冥》

⑻ 姓(見下)


梅-méi

⑴ 落葉喬木,品種很多,性耐寒,初春開花,有白、紅等顏色,分五瓣,香味很濃,果實球形,味酸:梅花。梅子。

⑵ 姓。

文字-“梅”-(百家姓)

起源源流

1、源於子姓,出自商湯後裔太丁之弟梅伯後裔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武王滅商後,封梅伯後裔於梅邑(今安徽懷寧梅城),號為忠侯。其後世子孫遂以祖先封地為姓氏,稱梅氏,史稱梅氏正宗。

2、源於姒姓,春秋是越王勾踐之後封於梅里,以封邑名稱為氏,後散居沅湘。

3、源於改姓而來,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①源於百越族,出自南北朝時期百越王梅安氏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荊楚南蠻民族中的梅氏,漢朝時居於南陽郡宛縣一帶(今河南南陽),因境內有梅溪河,稱梅氏,後大部分融入漢族,少部分流入安南(今越南)。

②源於古越族,出自唐初安南蠻渠梅叔鸞,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梅叔鸞家族是古越族的後裔黎族,因枚埠地區有梅山(今越南河靜石河),故為梅氏。

③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滿族梅佳氏,祖先為漢族,漢末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融入鮮卑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綏分(今綏分河上游地區),後多冠漢姓為梅氏;滿族梅勒氏,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后冠漢姓為梅氏;滿族梅楞氏,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后冠漢姓為梅氏;滿族梅赫哩氏,亦稱梅赫勒氏,世居那木都魯(今俄羅斯濱海地區),所冠漢姓為梅氏。


文字-“梅”-(百家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