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记载“李渊曾三次许诺要立李世民为太子”,有几次是真的?

李世民无论是在才智,还是武功上都非常优秀,绝对称得上是百年不遇的文武全才。太子李建成与之相比,就显得略逊一筹。因此,当史书上说“李渊曾经三次许诺要立李世民为太子”的时候,很多人也就信了。但真相真是如此吗?

史书所载,李渊是在什么情况下许诺要立李世民为太子的呢?

史书记载“李渊曾三次许诺要立李世民为太子”,有几次是真的?

第一次:晋阳起义之初

据《资治通鉴》记载,由于是由李世民促成了晋阳起义,李渊这才下定决心要反隋,进而才有了后来的李唐王朝。为了表彰李世民促成了晋阳起义之功,李渊就说,如果能够成就大事,我就让你做太子。

史书记载“李渊曾三次许诺要立李世民为太子”,有几次是真的?

想要弄清楚李渊有没有在晋阳起义时说过这话,就要看是不是李世民促成了晋阳起义。如果真是李世民促成了晋阳起义,李渊或许会说这话。但如果不是李世民促成了晋阳起义,那么李渊就没有理由说这话了,因为毕竟古代都是传位给嫡长子的。

无论是《资治通鉴》,还是《旧唐书》《新唐书》,上面都记载的说是李世民促成了晋阳起义。事实上,这事并不可靠,因为李世民曾经看过史书,并且对上面的记载一点都不满意,还亲自指导大臣,让他们修改史书。

尽管真相已经被改的面目全非,但好在作为李渊的记室参军的温大雅曾在《大唐创业起居注》中记载了晋阳起兵的前前后后。

史书记载“李渊曾三次许诺要立李世民为太子”,有几次是真的?

《大唐创业起居注》中明确记载说,当时是李渊主动想要起兵反隋的,但是由于担心会祸及自己的家人,所以才一直隐忍不发。等李渊将自己反隋的心思告知李世民的时候,李世民只是建议见机行事。与《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所记载的李世民设计逼迫李渊起义有天壤之别。

由此可见,晋阳起兵的第一策划人并非是李世民,更谈不上李渊会许诺他要将其立为太子。

第二次:大臣请求立李世民为太子

《资治通鉴》说,就在李渊被封为唐王的时候,大臣请求立李世民为太子,李渊答应了,但李世民坚决推辞。这事靠谱吗?

史书记载“李渊曾三次许诺要立李世民为太子”,有几次是真的?

请求立李世民为太子的大臣肯定是李世民的人。众所周知,李世民曾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但在李渊被封为唐王期间,这些人之中大部分还没有人投奔李世民,甚至很多都是李世民的对手。

比如程咬金、秦叔宝、尉迟敬德等人,要么在瓦岗寨,要么是隋朝的将领,他们是断然没有机会上书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的。

史书记载“李渊曾三次许诺要立李世民为太子”,有几次是真的?

即便有如长孙无忌这般忠诚的人想要拥立李世民为太子,也一定需要很大的缘由才能说服李渊,让次子李世民取代嫡长子李建成而被立为太子。那么,李世民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或者立过什么大功吗?

很显然,并没有。就在晋阳起兵之时,是由李建成与李世民共同带兵攻打关中的。李世民并没有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有超过李建成的功绩,所以大臣压根就没有理由劝李渊改立李世民为太子。李世民真正比李建成建立更多的功勋是在李渊称帝、李建成被立为太子之后。由于皇帝和太子需要坐镇后方根据地,所以才派李世民征讨各地。这才给了李世民建立大功的机会。

第三次:杨文干造反

庆州都督杨文干是李建成的死党。李渊认为杨文干造反是受到李建成的蛊惑,因此对李建成非常失望,于是想要废黜他的太子之位。《资治通鉴》上说,李渊许诺李世民,等他平定杨文干的叛乱之后,就将其立为太子。

史书记载“李渊曾三次许诺要立李世民为太子”,有几次是真的?

事实上,李建成并没有蛊惑杨文干造反,不过是让手下人给杨文干运送一些军械而已。杨文干之所以造反,不过是担心皇帝问责,才被迫造反自保,最终很快被平定。就连李渊都不相信李建成与此事有关,认为这事是李建成与李世民两派斗争所致,因此对二人各打五十大板,将他们手下的几个人发配到外地了事。

史书记载“李渊曾三次许诺要立李世民为太子”,有几次是真的?

既然李渊不相信李建成会造反,又怎么会许诺立李世民为太子呢!

整体来看,李渊其实一次都没有许诺过要立李世民为太子。那么,史书上为什么要这么记载呢?是因为李世民得位不正,要为自己做皇帝寻找合法性,所以他就让史官大量修改其中的内容,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一切。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便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