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生存指南:如何在别的国家做一个合格而不被撕票的质子

提起秦始皇就不得不提他作为质子的生活,提起燕太子丹,那也必须要提一下他作为质子的生活,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这种质子生活对他们接下来的人生,影响相当大。因为他们在做质子时的屈辱,或者环境所养成的性格,导致了他们后来做事情的方法的不同。

质子生存指南:如何在别的国家做一个合格而不被撕票的质子

而“质子”虽然只是个人质,但这个人质也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做“质子”的人,一定是各国君王的亲属,一般都是君王的儿子或者是身份高贵的世子等。战国时期,一个君王为了与其他国家稳定关系,就会让自己的儿子去到那个国家做“质子”,希望能够加强两个国家之间的合作。但是又有谁,好好的会喜欢把自己儿子送到别的国家去,生死拿捏在别人的手里?又有哪个贵族,会乐意去当这个人质呢?

质子生存指南:如何在别的国家做一个合格而不被撕票的质子

“质子”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他们虽然是贵族,但是他们身份的高低只是筹码的轻与重的区别而已。质子也是一群可怜人,虽然身为贵族,却身不由己,命不由己。作为一个质子,在别的国家,要怎么活呢?

如何活,第一要看的是这个质子所在的国家,跟他自己的国家的关系怎么样了。若是关系不错,那么大部分时间,这个质子的生活水平还是很不错的。照样可以吃喝玩乐,日常生活也算是自由,也能经常给家里写写信什么的。(虽然他们写的信要经过检查才能寄出去。)这样的质子,过的日子,是生活。不过,质子终究是个人质,涉及军事朝政的东西,是万万碰不得的。要出城游玩的话也要提前报备,获得了准许才行。说起来,这个自由,也仅仅是在一座城这么大的鸟笼里面的自由自在了。

质子生存指南:如何在别的国家做一个合格而不被撕票的质子

说完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还值得一提的是质子与送他来的国家君王的关系。若是君王对这个儿子足够重视的话,那么质子即使在别国,日子同样可以过的风生水起。有君王的宠爱,即使在别国也能受到重视,日子自然过的很是不错。说不定还能结交几个有能之士,也能涨一涨自己的声誉。

但是,质子真的能够过得如上述一般舒坦吗?答案是否定的。两国“交质”,其实就是说这两个国家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最起码他们国与国之间,君与君之间并没有什么信任。《左传》里就形容过两国“交质”,“交质”的本质上还是筹码,交换质子其实也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大部分的质子,都是如下面所说的那般活着……

质子生存指南:如何在别的国家做一个合格而不被撕票的质子

因为,一般送给别国的质子,都是自己不怎么得宠的儿子。而这个质子很可能在很小的时候就去了别的国家,跟他老爸也没有什么父子之情。君王极有可能遗忘了这个孩子,或者说记得,只不过为了这样一个孩子还不足以来改变他的决定。这样的质子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可怜的。

没有钱,也没有权。缺衣少食不过是家常便饭,受到别的贵族的羞辱也是常有的事情。他的一切交际活动,交友、玩乐,全都被限制。两国关系紧张的时候,他甚至还会被下押牢房,生命随时受到威胁。如果他的母国要攻打这个国家的话,那么他很有可能被绑在绞刑架上,推到双方交战的战场上,用来要挟他的母国。

质子生存指南:如何在别的国家做一个合格而不被撕票的质子

不单单是这样,真的强大的国家需要把自己的儿子送去当质子吗?而弱小的国家,他的质子送过去就是个阶下囚。两个国家的关系不对等,只有弱小的国家委曲求全,强大的国家不会给予半分怜悯。一个阶下囚只能战战兢兢的活着,时时刻刻受到监视,他们甚至连自杀的权利都没有。他们怕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情,甚至有可能多看了某一个权臣一眼,都会被判定成想要偷窥强国的国家机密来帮助母国。

“交质”其实是一种外交手段,并且他外交的对象主要是敌对的国家。拿自己儿子的命来形成一种短暂的平衡,以求得暂时的安宁。“交质”到了后期,并没有所谓的双方互相交换质子。有的只是小国单方面的给大国质子,来表达对大国的臣服,给一个威胁的人质在大国手上。到了这个地步,大国往往会要求小国的太子作为人质,而小国就算不舍得也要答应。

质子生存指南:如何在别的国家做一个合格而不被撕票的质子

即使是太子,在别的国家也不过是阶下囚而已。战国时期的燕国太子丹就曾经到秦国为人质。但是秦国作为强国,他想要什么时候攻打燕国,就什么时候。而燕国却要顾忌着他们的太子,一直对秦国俯首称臣。并且即使是秦国先挑起的战争,燕太子丹也会受到强制性的更为严密的监视。理由是怕他泄露秦国的机密给燕国。一旦两个国家即将开战,或者关系紧张,那么质子,随时都可能丧命。

质子在别的国家是不会归属感的,他们要努力的活着,不能被揪出一丝错来,不能做任何,可能让他所在的国家有理由对他的母国开战的事情,甚至连死都不行。这难道不是一群可悲的贵族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