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還是“歸園田”,世人要誤讀陶淵明到幾時?

桃花雖開好,源裡徑難尋。

若尋自由地,園間有芳草。

世人心中,皆存“桃花源”的理想,

落英繽紛深處,是令人魂牽的世外淨地,

良田美池之間,是黃髮垂髫的怡然之所,

人人與世無爭,享受自得其樂。

“桃花源”還是“歸園田”,世人要誤讀陶淵明到幾時?


世人認為,桃花源是陶淵明筆下的理想聖地,

但其實,

桃花源記》不是他的人居理想,

《歸園田居》才是。

若大而觀之,兩者皆言田園之美,細細品來,

《桃花源記》是武陵人誤入桃花深處的遐想,

《歸園田居》才是陶淵明親身自躬的感受。

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

歸於桃花不如歸於園田。

桃花林裡紛落英,武陵漁人偶得幸。

桃花源裡虛實事,惹得世人說到今。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的理想聖地,

卻“不足為外人道”,何也?

武陵人“不復得路”,何也?

南陽劉子驥“尋病終”,何也?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虛虛實實,徜恍迷離。

“桃花源”還是“歸園田”,世人要誤讀陶淵明到幾時?


那桃花源似在人間,非在人間;不是人間,勝似人間,

但桃花源只可於無意中得之,卻不可於有意中求之。

這虛渺靈奧之區始終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

它開而復閉,漁人得而復失,

這被陶淵明留下的千古之謎,

如今也是“惹得詩人說到今”。

桃花源裡,世外深處的奇妙旅程,

究竟是漁人之夢,還是愚人之夢呢?

揮別樊籠返自然,農事親耕細不怠。

荷鋤雖倦把酒歡,歸園田居享清安。

“復得返自然”的如釋重負,(其一)

“我土日已廣”的樸實恬淡,(其二)

“帶月荷鋤歸”的親耕描述,(其三)

“素心正如此”的暢快感慨。(其六)

在《歸園田居》六首組詩中,

陶淵明款款道來農事之樂,

聚親朋、樂農事、訪舊故、歡夜飲,

都是個個鮮活靈動的生活畫像。

他親耕于田園之中,徜徉在山水之間,

自得其樂,享受其中。

“桃花源”還是“歸園田”,世人要誤讀陶淵明到幾時?


桃花林裡桃花芳,漁人嚐盡酒食香。

南陽子驥尋未果,太守渴尋亦迷惘。

採菊種豆南山下,守拙歸園理穢荒。

古今之事皆笑談,何不即把田居享?

苦求“桃花源”,不如“歸園田”。

品鑑康養小鎮之中國院子,

給田居生活一份真正的迴歸。

在中國院子,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的景觀佈置,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意境打造,

皆從詩詞中變為現實。

不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前庭種菜,後院養花,農事親耕,享自然饋贈;

不懼“徘徊丘壟間,依依昔人居”,

院內矮籬,隔地不隔人,鄰里為友,鴻儒談笑;

於此,享受“中國院子裡,復得返自然”的理想人居環境。

《桃花源記》,只存心中;

《歸園田居》,就在即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