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經理都推薦的一個簡單的防推諉工具,你不瞭解下?

說道項目管理中的推諉責任的問題,自己現在想想投頭大,不是自己項目的鍋還要背的情況也是時有發生。自己背鍋不說,主要是拖慢項目進度啊。(進度慢了,我啥時候才能拿錢啊)

我們經常會遇見的推諉的場景:

推諉場景一

經理,里程碑計劃我編好了,需要發送給誰?誰來確定?

經理,質量部的人說項目的質量體系他們不負責寫,只負責監督審核,怎麼辦?

經理,客戶打電話投訴,說咱們上個月月度例會的會議紀要沒有發給他們,您看怎麼處理?

推諉場景二

一個完整的項目策劃書,在完成了項目背景分析、項目目標界定、項目經理任命、項目團隊組建、項目範圍分解之後,接下來應該做什麼?

以上一系列的問題,都可以交一個我們都知道的簡單項目管理工具來解決,那就是責任分配矩陣!

別看這個管理工具簡單,起的作用那是一點都不小。

責任分配矩陣,瞭解一下

責任矩陣(也稱RACI)可以簡潔明確地顯示出項目人員的分工情況。通過責任矩陣,項目的各項工作都能落實到具體的責任人,避免責任不清而出現的無人負責、推諉現象。

項目經理都推薦的一個簡單的防推諉工具,你不瞭解下?

項目經理都推薦的一個簡單的防推諉工具,你不瞭解下?


責任分配矩陣是針對項目範圍WBS分解出來的工作,將工作的責任在組織內進行分配。

什麼時候製作責任分配矩陣?

只有項目計劃具備了兩個基本條件後,才能制定責任分配矩陣:

第一個條件:項目的WBS已經編制好了。

第二個條件:涉及到項目中的人員/部門都已經清晰明確了。

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具體如何使用,步驟如下:

1.確定工作任務和決定事項(做什麼)

確認關鍵性商業流程、功能、決定或活動,進一步分析這些流程與活動,視需要再細分成細項工作。此部分將成為RACI矩陣之最左垂直欄目(橙色部分)。

項目經理都推薦的一個簡單的防推諉工具,你不瞭解下?

細化工作項目時應用動詞開頭描述工作內容,如評價、計劃 、書寫、記錄、 操作、 檢測、 準備、收集、批准、 更新、執行 等, 避免列入簡單的工作如:“參加會議”等。

2.準備參與者的職責清單 (誰做)

確認需介入的人員、職位或部門,列成RACI矩陣之上端水平欄目(紅色部分) 。

3.初步建立RACI 表

建立角色與責任草圖。先與少數決策者進行,將RACI排入矩陣圖之中間部分。

4.獲得反饋,達成協議

召集所有參與人員,召開ARCI會議。說明、溝通、並解決矩陣“草圖”中在流程/次流程、活動/次活動、人員/職位角色,及RACI責任分配中的問題與建議,達成共識。

5.表格分析與檢查

(1)橫向分析(針對某一工作項目做分析)

如果沒有R:工作沒人做,大家等著要批核、被諮詢、被告知、沒人把工作當成自己的,除了A外。

如果沒有A:沒人總其成並負全責。A是有資格限制的,但只要資格相符, A應儘量往更下階層選任,以適才適任,並權責相符。

如果太多C:真的需要這麼多“顧問”嗎?顧問諮詢也意味著時間流失、成本增加,確實值得嗎?

如果太多I:真有這麼多人需要正式、定期告知?應以實際的工作需求性為基準訂定,不是因為他是“三朝元老”。

如果太多A:只能有一個A。超過一個A,常屬過渡期或特殊例。

項目經理都推薦的一個簡單的防推諉工具,你不瞭解下?

(2)縱向分析(針對各個人或部門的責任分配狀態做分析)

如果太多R:這個人真能夠、也確需要,執行這麼多工作嗎?這些活動可否進一步拆解或簡化,以更利管理?

如果是滿格:這人需要介入這麼多活動嗎?C可否降為I? I可否取消?

如果沒A沒R:如果這是一個直線而非幕僚職位,應考慮廢除或增強這人/職位的功能?

如果太多A:有適當授權嗎?這人是“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確需日理萬機?有些A可退為C或R,甚至I嗎?

6.建檔並公告,投入執行

建檔已成共識的RACI矩陣責任圖,制定執行職責表的起始時間。複本分送所有參與者及相關支持部門,公告周知,確定所與知悉此事。

7.後續強化追蹤

繼續在後續會議中溝通、強化RACI責任圖解,及當責的責任觀。確保ARCI關係的正常運作,鼓勵參與人員遵守該有的角色。如有需要,則在過程中重審角色與責任,重建責任圖解。

那麼RACI矩陣責任圖怎麼畫,需要哪些注意事項,可以私信回覆“RACI”獲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