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操縱國會一手遮天,為何還要辭職請徐世昌當總統,有何顧慮

在1918年,民國的第一任總統任期終於結束了,從1913年袁世凱當選總統開始,經歷了袁世凱、黎元洪和馮國璋三任總統,三人共同分享一任總統的任期,因為後兩人都是由副總統接任,因此在那個年代要當總統,最快的方式就是先混個副總統。

這可不是信口開河,段祺瑞和馮國璋因為副總統的人選鬧的不可開交,馮國璋雖然只當了很短時間的總統,但他還是希望國內有一個平穩的大環境。

段祺瑞操縱國會一手遮天,為何還要辭職請徐世昌當總統,有何顧慮

說來也怪,軍人出身的很多北洋軍閥元老都希望和平,而多數文人出身的南方革命黨卻希望武力推翻北洋統治。但段祺瑞的想法一直未曾改變,這位鐵血軍閥的心中一直都是希望用戰爭去換取國內的和平,取得國際地位。

馮國璋一直希望與南方和平解決爭議,所以想讓南方政黨的人當副總統,但下大力氣控制了國會的段祺瑞根本不同意,想讓自己人來當副總統,到時候整個北洋政府,從總統到總理到國會,甚至副總統都是自己人,什麼事辦不成。

但前期做了這麼多準備工作,在控制了國會,當總統輕而易舉的情況下,段祺瑞為何要辭職,請徐世昌當總統?徐世昌是怎麼做到的在多方虎視眈眈的情況下,被抬上了總統的位置呢?

段祺瑞操縱國會一手遮天,為何還要辭職請徐世昌當總統,有何顧慮

第一、因為他的性格和能力。簡單的說徐世昌是各方都能接受的人物,當時雖然段祺瑞控制了國會,但國會還有其他勢力的代表,他要強行選舉總統,勢必引起更大的反彈。

由於近一年段祺瑞的強硬作風,已經讓輿論和很多的人不滿意,所以他不得不考慮該怎麼妥善解決此事。當時的情況是,他提出的人選革命黨不同意,革命黨提出的人選他也不同意,還有其他政黨的人選更是互相不同意。

那總不能就此耗著吧,國人容易妥協,就好比有人說要拆了房頂通通風,有人說拆了牆通通風,最後的折中意見就是開個門,徐世昌就是這個被折中出來的“門”

因為他不僅是北洋元老,被北洋系認可,還支持革命,被革命黨認可,而且對於前清勢力還很關心,得到清朝遺老遺少的支持,在民間也有很高的聲望,而在清末到民初的一些列大事件中,都有他的身影。

這簡直就是上天派來當潤滑劑的,撫平各方勢力暴躁的心,讓大家都能心平氣和的坐下來談。

段祺瑞操縱國會一手遮天,為何還要辭職請徐世昌當總統,有何顧慮

第二、因為馮國璋的退出。在新的一輪總統選舉之前,馮國璋就識趣的退出了,因為國會多數人都是段祺瑞的手下,無論怎麼選舉他都不會當上總統,與其自取其辱,不如留一個淡泊名利的名聲。

馮國璋這個前任總統退出,確實給徐世昌的當選減輕了很大的壓力,讓他沒那麼大的心理負擔,畢竟徐世昌也是北洋元老,也是個人精,不希望當個總統得罪了馮國璋。

第三、因為段祺瑞的辭職。這是徐世昌在同意當總統之前竭力要求的,否則免談,他也知道段祺瑞的作風和實力,如果和他搭檔治理北洋政府,那肯定淪為一個傀儡和背鍋俠。

所以他要讓段祺瑞辭職,他才同意當總統,段祺瑞也同意了,為了讓徐世昌徹底安心,還專門在報紙上通電全國,宣佈辭職,在看到這份通告後,徐世昌才同意出面擔當大總統。

段祺瑞操縱國會一手遮天,為何還要辭職請徐世昌當總統,有何顧慮

在直系皖系兩大軍閥的頭目都離開了北洋政府以後,徐世昌就放心的坐上了總統的位置,想要有一番作為,任何一個當總統的人都有一個夢想,徐世昌的夢想就是國內和平。

那當時段祺瑞為何在操縱國會一手遮天的情況下,還要辭職把總統讓給徐世昌來做呢?

首先就是因為當時國內的輿論對段祺瑞不利,段祺瑞在之前的國會選舉中就不擇手段的拉票,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怒罵,而他還強力推行武力統一,在民間也有很大的爭論,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要在總統的人選上有想法,會激發更多的人來反對他。

其次,已經控制了國會和政府的多數職位,還握有軍隊,此時的段祺瑞在不在位已經無關緊要了,他的影響力可以直達北洋政府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決策,每一個人事任命。

最後,由於是徐世昌的要求,他知道徐世昌這樣中庸的人當了總統也不會有什麼過激的舉動,因為很爽快的答應辭職,讓徐世昌記他的好。

段祺瑞操縱國會一手遮天,為何還要辭職請徐世昌當總統,有何顧慮

所以,段祺瑞這是急流勇退,以退為進,舞臺已經搭好,戲子已經就位,對於總導演來說,在臺上和在臺下又有什麼區別,反正只要揮動手裡的指揮棒,北洋政府甚至全國的走向都由他來控制。

段祺瑞操縱國會一手遮天,為何還要辭職請徐世昌當總統,有何顧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