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據結構特徵區分八大行星?

一溪綠水


行星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恆星的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恆星的自轉方向相同。

行星定義

在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星第26屆國際天文聯會上,表決了該會第5、6號共四份決議草案,分別把行星同時符合以下三點:

圍繞於恆星運轉(即公轉)

有足夠大的質量來克服固體應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即近於球形)

已清空其軌道附近區域(即是該區域內最大天體,即以其自身引力把軌道兩側附近的小天體“吸引”成為自己的衛星)

因此在這次大會上,冥王星因不能吸引軌道附近的天體(卡戎)而被降為矮行星。

行星分類(結構劃分)

碳行星:原行星盤富含碳而缺乏氧,就可能形成這種類型的行星。

無核行星:理論上歷經行星分化,但沒有鐵鎳等金屬核心的行星。

鐵行星:鐵行星是核心富含鐵,而沒有或只有很少地函的行星。

原行星:原行星是起源於原行星盤,歷經了內部的融合,並在內部產生分異化的胚胎行星。它們都是由數公里大小的小行星經由引力的互相吸引和碰撞而形成。

類地行星:類地行星,名稱源自地球,也稱為岩石行星,是主要由碳和矽酸鹽類與金屬組成的行星。

氣態巨行星:主要成分是氫和氦的大質量行星。

氣態矮行星:主要成分是氫和氦的低質量系外行星。

冰巨星:冰巨星主要由比氫和氦重的揮發性物質,像是水、甲烷和氨結成冰構成,而不是氣態的巨行星。這是相對於氫和氦的氣態巨行星的一類行星。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可區分為氣態行星和非氣態行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