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那为何不得民心的清朝也得了天下

孟子一书中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这句话被历朝历代奉为圣人之言受到帝王将相的追捧,并把它作为治国之道最重要的格言。

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那为何不得民心的清朝也得了天下


这句话说夏朝的桀王和商朝的纣王之所以失去了天下,皆因为他们失去了民众的依靠,最重要的就是失去了民心,导致天下大乱,最终改朝换代。所以要得到天下,最重要的就是得到民心,进而得到天下人的爱戴拥护,这样才能夺取天下,建立不世之功。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嘛,中国历朝历代这么多的封建王朝,他们都是先得到了民心,才得到了天下嘛?

首先他们说的这个“民”指的是谁呢?是生活在阳光下的普罗大众,芸芸众生嘛?是明明默默耕耘,辛勤付出却只能勉强养家糊口的农民底层百姓嘛?都不是,在古代封建社会中所谓的得民心从来就不是普罗大众的民心,而是富绅豪强,地主官绅这些人的支持。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把百姓比作水,而皇帝就像是行驶在水上的船一样,水能让船平安行驶,也能让它倾覆毁灭。这个比喻很好,很生动的表达出了皇帝和百姓的关系,但这其中有一个问题,李世民能得到天下,靠的不是天下人的支持。

而是雄踞关中平原和陇右多年的关陇贵族集团的支持,没有他们的归顺和倾心拥护,李世民根本没有办法如此快速的统一天下。古时候因为交通条件的限制和信息传递的滞后,中央政府能掌控的地区其实很少,大部分都是靠当地的世家大族和豪强。

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那为何不得民心的清朝也得了天下


他们是一个朝代稳定最重要的因素,只要他们还支持朝廷,那么这个国家就至少还不会乱,得到他们的民心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掌握着这个国家最多的资源、人口和财富,朝廷的所有政令都需要他们的支持,不然只会寸步难行,历朝历代的改革均是因为他们而阻力重重。

就像清朝在入关之后,剃发易服和屠城的暴行累累,按理说他们是不会得到天下人的认同的,更不会得到民心,那为什么他们却最终得到了天下呢?满清和蒙古八旗入关时,全部兵力加起来一共不到二十万人,却能统治远比他们多数百倍人口的国家。

靠的就是一大批的明朝降将和富绅豪强的投靠,他们甘为先锋部队为清朝攻城略地,与其说是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其实不如说是得乡绅者得天下。当初李自成和张献忠为了反抗明朝的暴政而纷纷起义,想不到最后却成了明朝最坚定的支持者。

而本应该最积极维护明朝的大臣们却纷纷投降了清朝,不可谓是一种讽刺,清朝并没有得到天下人的民心,他们只是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民心,就已经可以成功夺取了天下。

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那为何不得民心的清朝也得了天下


这才是真正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因为民心是可以通过时间来潜移默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