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晚年為什麼性情大變?20年南征北戰不能破局,終成困獸怒號

孫權晚年為什麼性情大變?20年南征北戰不能破局,終成困獸怒號

孫吳水師

孫權確實因司馬懿攻破遼東公孫淵集團,切斷了自己的海軍戰略構想而陷入生存危機,感到特別的痛苦、焦慮,為了平衡江淮集團和土著勢力,及時鞏固孫氏政權,孫權開始有計劃地打壓土著勢力,其中也不乏個人情緒的發洩,因此給人以昏聵之感,實際上卻有著特殊的歷史背景。詳說如下:

<strong>一、孫吳建國的根本弱點

孫吳集團一開始就是相當弱小的,孫氏之所以能在亂世中割據一方,主要原因是江東土著勢力在習慣上不思進取、只圖自保,缺乏強有力的領袖。孫堅本人是富陽人,也算江東土著,但帶領起家的勢力卻是江淮人。在平定黃巾後的初期,孫氏在整個棋盤上是可以忽視的,就算孫策在袁術集團的屏蔽下討伐山越(嚴白虎)逐漸積攢實力之時,孫氏仍然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角色。

孫權晚年為什麼性情大變?20年南征北戰不能破局,終成困獸怒號

吳魏對峙

直到淮南袁術集團崩潰,孫氏才真正坐大,《三國志》明確提到“時袁術僭號,策以書責而絕之。<strong>曹公表策為討逆將軍,封為吳侯”。在這個關鍵時間窗口,曹操、袁紹兩大勢力進入對峙期,雙方無暇顧及邊邊角角。這時,孫策帶領原袁術旗下的江淮諸將及部曲、流民和收編的山越人,短期內削平了江東諸郡。這時才引發了中原大玩家的注意,同時也導致了孫策的被刺身亡。

裴松之引注江表傳曰:初,吳郡太守<strong>許貢上表於漢帝曰:“孫策驍雄,與項籍相似,宜加貴寵,召還京邑。若被詔不得不還,若放於外必作世患。”策候吏得貢表,以示策。策請貢相見,以責讓貢。貢辭無表,策即令武士絞殺之。貢奴客潛民間,欲為貢報讎。《三國志·卷四十六·吳書一》:<strong>是時哀紹方強,而策並江東,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撫之。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又為子章取賁女,皆禮闢策弟權、翊,又命揚州刺史嚴象舉權茂才。

孫權晚年為什麼性情大變?20年南征北戰不能破局,終成困獸怒號

孫氏故里

之所以嘮叨孫策之死,是因為這是孫吳建國的根本問題。正如裴松之所言,孫策本意是在江淮地區立足,以江東地區為後方的(他初期對江東土著採取暴力殘酷政策)。但孫策忽然被吳郡太守許貢的門客刺殺,以致臥病不起。這時候在江淮立足的構想就面臨嚴重危機了。孫策臨死時囑咐孫權的話,“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strong>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實際上就是這個形勢轉變的生動體現。自此,孫氏開始放棄中原爭霸,和諧江東,以江東土著的保護人角色自居。

這就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首當其衝的是土著勢力的崛起(陸、朱、吳、顧等古越語元音的姓氏為主),在對蜀國夷陵之戰勝利之後,土著勢力已經高居廟堂、尾大不掉。

孫權晚年為什麼性情大變?20年南征北戰不能破局,終成困獸怒號

孫吳海戰

<strong>二、孫吳的困境謀生:長江攻略和渤海攻略

孫吳集團在地緣政治上的弱點更加脆弱。蜀漢還可以依託漢中對關隴形成戰略威懾,也可以伺機偷襲,始終存在破局的可能性。但孫吳卻沒有什麼辦法打破江淮一線的封鎖;另外,蜀漢容易順江吞併江東,而孫吳卻難以逆江而上奪取巴蜀(八陣圖傳說實際上就指這個地緣特徵)。這是東亞大陸地理特點決定的。

孫權堪稱雄才大略,就是因為他始終都在思考破局方略。可想而知,北方強大而蜀、吳偏安,這種形勢猶如囚徒困境,早晚都是沒有出路的。他早年血氣方剛,曾親自涉險,力圖在長江沿線硬碰硬解決問題,這就是著名的“合肥逍遙津之戰”以及多次討伐江淮六安一帶的戰役。很可惜,軍事鬥爭非己所長,孫吳陸軍也確實不行。緊接著,孫權編練了相當規模的海軍,廣泛的開拓東南亞太平洋沿線和島嶼,力圖給孫吳夯實後方戰略縱深。

孫權晚年為什麼性情大變?20年南征北戰不能破局,終成困獸怒號

孫吳水戰

孫權一生最關鍵的、帶有賭博性質的戰略構想,是聯合遼東公孫淵集團,用海船運輸大量兵力到遼東,又用海軍沿海北上,在渤海灣一帶對曹魏形成海陸一體攻勢。這個戰略相當超前,且極富有想象力。孫權力排眾議,甚至以威脅方式脅迫土著和江淮兩大陣營同意該戰略。公元233年,孫權用海船運輸1萬陸軍到達遼東。但很可惜,公孫淵認為孫吳陸軍戰鬥力不行,又懼怕曹魏,於是斬殺了孫吳將領交給曹魏並沒其兵資。五年後(238年),曹魏太尉司馬懿率軍攻破遼東,公孫淵集團覆滅。

<strong>《三國志·吳主傳》:三月,遣舒、綜還,使太常張彌、執金吾許晏、將軍賀達等將兵萬人,金寶珍貨,九錫備物,乘海授淵。舉朝大臣,自丞相雍已下皆諫,以為淵未可信,而寵待太厚。但可遣吏兵數百護送舒、綜,權終不聽。淵果斬彌等,送其首於魏,沒其兵資。……是歲,權向合肥新城,遣將軍全瓊徵六安,皆不克還。
孫權晚年為什麼性情大變?20年南征北戰不能破局,終成困獸怒號

曹魏壁畫

就是這個噩耗引發了孫權的恐懼和痛苦,因為孫吳的生存空間徹底封死了,再也沒有辦法破局,等待孫吳的只能是天命了。更可怕的是,外部生存空間的封閉,緊接著就會引發內亂,與其讓江東土著發難,不如自己先行動手。於是孫權啟用呂壹等酷吏,羅織冤案,開始輪番打擊諸家大姓,甚至派人苛責陸遜,致使其憤鬱而死。孫權的主動出手,又引發了江淮人、江東人兩大陣營的惡鬥,更牽涉到王室繼承問題,於是愈演愈烈。當孫權在世時尚能控制局面,當其死後,孫吳即陷入無休無止的內鬥,最終舉國投降。(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