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億元“創新券”怎麼花?——濟南創新券政策落地兩年盤點

<strong>導語

在濟南市,創新券早已落地。一年前,濟南市科技局、濟南市財政局聯合啟動實施了中小微企業創新券實施管理辦法,從有限的科研經費中拿出1億元,以創新券的形式發放,符合條件的企業最高可申領60.5萬元。無論從降低服務門檻、增加服務方式上,還是在申領創新券額度上,都走在了全國前列。

9月27日,山東省推出重磅新政——《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加大‘創新券’政策實施力度”被著重強調,眾多中小微企業翹首以盼的“擴大政策實施範圍”,由想法變成了具體行動。

濟南市,創新券早已落地。一年前,濟南市科技局、濟南市財政局聯合啟動實施了中小微企業創新券實施管理辦法,從有限的科研經費中拿出1億元,以創新券的形式發放,符合條件的企業最高可申領60.5萬元。無論從降低服務門檻、增加服務方式上,還是在申領創新券額度上,都走在了全國前列。

近日,記者走進部分科技園、企業,瞭解濟南創新券使用情況。創新券對他們意味著什麼?他們為什麼如此看重這張券?

<strong>小小創新券帶來了人脈和資金

劉慶博所在的大東科技城地處濟南市中心的繁華地段。窗外,車水馬龍;窗內,熱火朝天,大約80家孵化企業聚集在這幢五六層的大樓上。

“小微企業缺錢。”整天跟這些孵化企業打交道,管理者劉慶博深知他們的難處,“他們的融資渠道很窄,視野並不開闊。但很多時候,機會是有的”。

劉慶博眼中的“機會”,便是創新券。按照規定,濟南市發放兩大類共8種創新券,“活動券”就是其中普惠類創新券的一種,支持對象為中小微企業、創業者,單個服務機構每年度補貼最高額度10萬元。講座、論壇、沙龍、路演、對接會、推介會等,都是活動券支持的服務(活動)形式。

在2017年下半年的一次會議上,劉慶博聽說了創新券帶來的種種好處。作為孵化器管理者,他需要經常組織活動,自然對活動券情有獨鍾。

報名、申請、補助、盤點,一張小小的活動券帶來的化學反應出乎意料:一些原先對參加活動“不感冒”的小微企業有了積極性,更多的銀行、投資者、政府管理人員等被劉慶博邀請進來,原先企業不瞭解的政策,因為有了透徹瞭解,在企業內部落了地。

以空氣淨化器為“拳頭產品”的億尚同顏生物科技公司是劉慶博的服務對象之一,也是創新券的受益者;前者在一次次的資本對接和政策宣講中,不但瞭解到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第一手信息,為企業節省了不少研發費用,更成功吸引了資本注意,最終實現了畢業、上市。

“創新券意味著政府對雙創活動的重視和推廣。”劉慶博說,在錢之外,它幫助企業獲取信息,從專業上扶持企業,最終讓它們成長起來。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眼下,大東科技城組織活動的頻率已經由每月1次,上升到每月3次,創新券的粘合力讓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從前行者身上找到了經驗和力量。

<strong>“五分鐘產氫”見證“金種子”能力

賽克賽斯氫能源公司(以下簡稱賽克賽斯)的車間裡,先進的制氫設備鱗次櫛比,國外市場的旺盛需求刺激著這家科技型企業挑燈研發,加足馬力生產。

脫胎于山東應用化工研究院的賽克賽斯著實享受到了創新券帶來的好處,10萬元的高企培育創新券、30萬元的“金種子”創新券、5萬元的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券,共計45萬元的支持實實在在,這些好處讓該公司的副總丁孝濤感到很滿意。

作為國內較早研發SPE制氫技術的機構之一,賽克賽斯在30年前便著手耕耘自己的核心技術;如今,包含歸國專家、高級工程師及碩士的團隊已經將核心的SPE制氫技術握在手中;與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的合作,將專家的成果落地,通過每年20%的研發投入實現了企業58%的年產值增長。

創新券意味著什麼?“錢”字當頭,丁孝濤並不諱言,“2015年,我們的研發投入是67萬元,之後一直遞增,2017年達到549萬元,研發投入增長了185%,你知道這45萬元的分量,相當於我們2015年研發投入的一半多”。

但錢不是最重要的。

丁孝濤說,第一,創新券為企業研發部門注入了活力,加快了成果轉化速度,記者瞭解到,沿著專業做SPE制氫技術的路子不分心,賽克賽斯現在能夠實現開機5分鐘便產生高純度的氫氣,這是一個讓行業吃驚的數據;更重要的是第二點,創新券代表了政府的支持方向,讓我們認清並堅定前行的路。要知道,政策性行業要是有什麼風吹草動對中小微企業的打擊是致命的。

如何獲得更多的政府支持?除了政府部門主動而為的服務,賽克賽斯專門成立了項目部對接政策。

<strong>從“賣產品”到“賣服務”的轉型

在潮溼、骯髒、腐蝕、坑窪的地下通道內實現了“行走”、拐彎、穿越防火門等動作,並完成了70餘項功能的測試,山東康威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威)的智能巡檢機器人經受了考驗。這是國內罕見的利用機器人對電纜通道巡視的測試。

成立於2002年的康威算是濟南高新區電子信息企業群中的“老兵”了。之前,它一直從事電力、水利、監獄等行業的在線監測系統研發。在老工業城市濟南採訪,“老兵有了新戰場”的故事並不鮮見,關鍵需要有一個節點刺激老兵轉變。

濟南市科技局每年都會組織活動讓眾多企業聚到一塊相互交流,把最新的科技政策送到企業門口。這一次,給企業送來的是創新券的信息。在政策制定者濟南市科技部門負責人的心目中,創新券不僅僅是一張券,更是打開企業視野的“一把鑰匙”:通過更多活動、更多交流、更多資訊讓企業走出去。他們認為,很多企業埋頭做事,不抬頭看天;如果目光放遠些,你會發現天很大,思路很多。

20萬元的“高企券”對一家上市公司來說,確實不多,但導向性強。康威負責人告訴記者,從創新券等政府政策的走向中找到方向,結合企業自身情況調整、轉型成為我們的經驗。於是,康威向政府打造的民生項目上轉,利用現代技術改造傳統項目,由賣產品向賣服務轉變。

康威的領導層看得準。政府重視的背後是政策、資金和訂單,企業的主動求變,順勢而為等於站到了市場的“風口”上,由此,康威進入發展快車道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誰說傳統企業不能出彩?康威的實踐已經作了回答。

一張小小創新券,降低了中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的研發成本,“喚醒”了沉睡的科技資源,也成倍放大了公共科技投入的效能。三方受益,符合了政策制定者濟南市科技部門的期待。對濟南市來說,兩年的實踐足以證明他們的堅持、追求、努力的價值。

但追求好政策價值最大化的努力永遠沒有終點。對企業、科研機構和政府來說,他們還有更遠大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