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樂觀預測世界經濟趨勢

西媒稱,發達經濟體應當考慮重新審視美國經濟增長的趨勢,因為預計這會導致財政政策的膨脹,從而輕微地提振信心,並進一步加強循環動力。

據西班牙《經濟學家》網站9月3日報道,隨著自去年下半年開始的世界製造業和國際貿易的復甦,歐洲和日本的經濟預期也有所改善。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長預測的下調主要源於對拉美和中東多個大經濟體因匯率和石油產量削減帶來的增長趨緩預期。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是以其更強的政府扶持政策為基礎的,而俄羅斯的經濟活動似乎已經觸底,石油價格的上揚帶來的效應必將帶動其復甦。

由於原材料價格上升,發達經濟體的整體通脹水平將有所反彈,潛在的通脹活動仍是趨弱和不規則的。通脹水平最低國家(如日本和歐元區部分國家)的潛在通脹有所好轉。已經初顯的一些風險是多個潛在因素造成的:

政策的轉變導致一些國家止步不前甚至轉向保護主義,與此同時,國際貿易和跨境投資的減少導致世界經濟增長緩慢。

雄心勃勃的金融規則部署很可能刺激對風險的誤估和提高金融危機爆發的可能性。

新興市場經濟體金融環境還在惡化,這種風險水平可能會隨著中國金融體系日益增加的脆弱性而變得更高。

一些發達經濟體需求減弱,通脹水平過低,脆弱的收支表和生產率增長過緩之間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除了以上這些經濟因素外,還存在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國內政治分歧、治理不當和腐敗導致的風險、極端氣候現象、恐怖主義和不安定因素等非經濟因素。

發達經濟體已經成功克服了2016年出現的因中國經濟放緩和英國脫歐等帶來的各種不確定因素,在2017年佔據了一個理想的位置來繼續領導世界經濟增長。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金融條件都大大放寬,達到了2015年底的水平,這有利於促進內需的增長。以上這些的背景是貨幣政策的刺激進一步助推歐洲和日本的增長,而美國經濟將在擴張性財政政策中受益。

新興國家將維持近幾年來增長良莠不齊的狀況。就中國來看,投資的有序放緩、公共支出的大幅增加以及出口的復甦將對繼續保持近7%的增長率至關重要。

西媒乐观预测世界经济趋势

7月24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莫里斯·奧布斯特費爾德在發佈會上講話。當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吉隆坡發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將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期分別上調0.1和0.2個百分點至6.7%和6.4%。(新華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