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中东铁路短历史

在小编上一篇文章中,大概得为大家介绍了一些中东铁路的概况,与中东铁路和中、日、俄(苏)之间纠缠错杂的国际关系,正好也有朋友私信小编说想要几张关于中东铁路中俄文对照的地图,小编也是灵机一动,正好借着这个机会,索性多啰嗦两句,跟大家聊聊中东铁路的历史概况。

说到中东铁路,不得不提的一个国家就是俄国。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但北极圈以北属于寒带气候,温差普遍较大,昼夜温差大,1月平均温度为-18℃~-10℃,7月平均温度为11-27℃。年降水量平均为150~1000毫米。西伯利亚地区纬度较高,冬季严寒而漫长,但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和湿度适宜,利于针叶林生长。

但是这样的地理自然环境缺乏足够持久的光照,合适的气温,全年冬季时间较长,夏季时间较短,属于大陆性气候地区较多。白天温度相对较高,晚上温度较低。有的地方处于冰冬之地时间很长,不适合农作物种植。

大家都知道,出身苦寒之地的民族为了争夺本部落继续生存下去的权利,获得更多的领土、金钱和人口会不断向外扩张,如当年的北方游牧的女真、契丹、蒙古等,还有北欧的海盗,这些地方民风彪悍,民间好勇斗狠风气盛行,俄罗斯也不例外,很多人调侃他们是战斗民族也是基于这样一些原因。

闲话中东铁路短历史

俄罗斯扩张史

加上俄罗斯人地处东欧大草原,来自东方游牧民族如蒙古族,来自西方如斯拉夫族的威胁与日俱增,为了建立足够广阔的战略缓冲地带,俄罗斯人对于领土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

俄罗斯建国后,在1547-1552年的远征中灭亡了喀山汗国,1556年阿斯特拉罕汗国也被吞并,然后又吞并了大诺盖汗国和巴什基尔亚,使北高加索许多民族归顺俄罗斯,伊凡四世时期,俄罗斯开始成为多民族国家。攻灭喀山汗国,为俄罗斯越过乌拉尔山脉吞并地域辽阔的西伯利亚扫平了道路。 到1598年,沙皇俄国最终征服了整个西伯利亚汗国。

俄国扩张的脚步远不止于此。十七世纪,俄国通过战争和《尼布楚条约》,划分了中俄两国东部边界,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仍属于中国领土,但同时清政府同意把大片土地割让给俄罗斯。(那片地方可能女真觉得自己都不愿意去,他们想要就给了吧,要啥没啥,全是雪原。)

1858年的瑷珲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又割占了外东北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得到了远东最重要的出海口,海参崴,也就是俄国人叫的符拉迪沃斯托克。

闲话中东铁路短历史

西伯利亚铁路

俄罗斯的国土大体成型,可占了地方也得派人进驻啊,不然人家派个几百号人来就占走了,那不就成了国际大笑话。而在当时什么交通又快又方便,那只有铁路了,有了铁路,就可以沿线发展经济,进行驻军,加强控制,简直一举多得。

为了方便统治,铁路的起点也颇有讲究,那必须得从国家首都开始,从莫斯科雅罗斯拉夫火车站,经梁赞、萨马拉、车里雅宾斯克、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赤塔、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到海参崴,总长9,332公里,横贯整个俄罗斯。

铁路从1891年开始陆续分段开工,本来前面几段都是在俄罗斯国内,大体都没问题,主要是从赤塔到海参崴这一段,原先俄罗斯的计划是绕黑龙江北线与乌苏里铁路连接,但是这样需要绕整个中俄边境线过,费时费力费资本。

闲话中东铁路短历史

中东铁路

但是1894年,俄国人经过勘测发现,如果铁路能横穿当时中国的黑龙江和吉林两省,从满洲里进入中国东北,经哈尔滨、吉林、绥芬河,则近乎一条直线。那么可以比原方案缩短1039公里。更加重要的是,如此一来可以名正言顺进入东北,控制东北广袤的土地,东北丰茂的物产将直接进入俄罗斯,经济价值无法估计。

除此之外,面对同样对东北虎视眈眈的德日两国,俄罗斯可以靠这条铁路占尽先机,即使日后爆发战争,只要铁路在自己手里,源源不断的士兵与装备物资将通过这条铁路运往前线,战争潜力不是海运可以比拟的。

就在此时,也就是1894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惨败。到了1895年4月17日,清朝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签署了《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予日本帝国。

俄国未曾想堂堂清政府亚洲第一的陆海军居然能够这么快就败给那群海岛猴子,但在惊诧之余也不忘自己修铁路的事情,毕竟此时如果真的让日本人一家独大辽东半岛,一旦北上,对于俄罗斯的大铁路线是个巨大的威胁。

闲话中东铁路短历史

马关条约签订现场

在《马关条约》签署当天,俄国首先发难,要求日本必须放弃辽东半岛,否则将对日本进行海上封锁,对日本这样的岛国来说,海上封锁绝对是致命的;紧随其后的德国马上派遣军舰,发表声明,而法国也明确表示支持俄国。

1895年4月23日,三国政府向日本政府发出以下通知:"今日本国割占辽东,既有危害中国之首都(北京)之虞,也让朝鲜国之独立有名无实,有碍维持远东之和平,故今劝谕贵国确认放弃占领辽东半岛。"三国要求日本归还辽东予中国,并限定在十五日之内答复;三国甚至准备派出海军舰队前往东北。

迫于三个老牌帝国的压力,日本被迫接受,并于1895年11月8日下午4时,在北京签订《辽南条约》,归还辽东半岛。

闲话中东铁路短历史

三国干涉还辽漫画

至此,俄国的计谋得逞,紧随其后的,便是开始向清政府讨要酬劳。毕竟不管怎么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那都不是问题,我们辛辛苦苦帮你讨回辽东半岛,你怎么说也得出点血摆两桌意思意思。

俄、德、法此番替中国出头声讨日本,颇让清廷感到人在家中坐,喜从天上来,加上之前李中堂曾经搞过《中日修好条规》,其中规定“若他国偶有不公或轻蔑之事,一经知照,必须彼此相助,或从中善为调处,以敦友谊。”却没想到被日本狠狠反咬一口。

故三国干涉还辽的成功,使“联俄制日”的思想最终定型。俄国这个主动送上门、又是在自家门口的盟友,也让当时的李中堂和满清政府感觉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想要借着俄国的东风,来一波以夷制夷。

但是对于在东北修铁路一事,清政府却持反对态度。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4月,沙俄驻华公使喀西尼向总理衙门正式提出这一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东北乃大清龙兴之地,岂能任由外人修建劳什子铁路坏了风水断了龙脉,绝了我大清百年基业。而且满清很清楚列强的路数,修铁路就是为了方便殖民。

闲话中东铁路短历史

李鸿章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与俄国沙皇二世合影。

但是铁路可以不修,盟却是可以结的,清政府还指望着俄国抵抗日本呢。俄国自然也参透了清廷的小九九,于是快马加鞭,胡萝卜加大棒,促成两国结盟。

1896年4月,恰逢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之期,按照外交礼节,各国皆应遣重臣前往祝贺。清政府拟派湖北布政使王之春前往,但俄以“王之春位望未隆,与各国遣使相形难于接待” 为由,指定要清室王公或大学士前往,实际上暗示非李鸿章不可。而此时之李鸿章,正因《马关条约》之咎,虎落平阳,入阁闲居。

于是俄使“贿通西后与李莲英,使改派鸿章,且请假以全权,办理还辽报酬事宜。”清政府考虑到沙俄干涉还辽有功,又是中国的债主,得罪不起,加之“联俄制日”亦是眼下外交战略题中必有之义,于是改派李鸿章为专使。李氏行前还特受到慈禧召见,谈话“至半日之久。一切联俄密谋,遂以大定。”用李鸿章的话来概括即“联络西洋,牵制东洋,是此行要策”。

闲话中东铁路短历史

1896年李鸿章访俄在下榻处与外交官的合影。

为使李鸿章同意俄国在中国东北的筑路计划,沙皇可谓煞费苦心。他唯恐李鸿章先赴欧洲,于是派特使专程前往苏伊士运河迎接李鸿章,并给予李俄国最高礼节待遇。

1896年5月3日,中俄举行秘密会谈。在谈判过程中,俄方代表维特软硬兼施,一步步将李鸿章套牢。他一方面以“中国的救星”自居,声称“我们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中国依靠我们才得以保持领土完整”,并再三强调“为维护中国领土完整,必须有一条路线尽可能最短的铁路,这条路线将经过蒙古和满洲的北部而达符拉迪沃斯托克”。

另一方面,他又恐吓道,如果中国不同意“借地筑路”,那么“俄从此焉能再助中国矣?”可见维特已将真实意图和盘托出。这显然超出了之前清廷“联络西洋,牵制东洋”的预期。李鸿章明白自己也就是个签字的,定主意的还是老佛爷,除了跟沙俄讨价还价之外,也做不了主,自不敢答应。

闲话中东铁路短历史

中俄密约签订

维特未使李鸿章折服,于是沙皇尼古拉亲自出马。他单独召见李鸿章,表示:“俄国地广人稀,断不侵占人尺寸土地;中俄交情近加亲密,东省接路实为调兵捷速,中国有事亦便帮助,非仅利俄。华自办恐力不足。或令在沪华俄银行承办, 妥立章程,由华节制,定无流弊。各国多有此事例,劝请酌办。将来倭、英难保不再生事,俄可出力援助。”

此等承诺,确令李氏心动。何况中俄两国间谈判进展到这一步,李鸿章颇有些骑虎难下的尴尬,尽管“借地筑路”让人甚感棘手,但 考虑到此行目的是为“牵制东洋”而“联络西洋”,若继续僵持,很有可能“东洋”还没被“牵制”,反倒得罪了“西洋”,双方不欢而散,岂不是旧仇未泯,又添新怨,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为争取“联俄制日”,李鸿章遂决心接受俄议。他在1896年5月14日给总理衙门的电文中极力劝说总署,“约文无甚悖,若回绝必至失欢,有碍大局”。

后李虽在“借地筑路”问题上打算给俄国设置一些障碍,但维特巧施妙计,慷慨承诺如果建筑铁路一事顺利成功,将付给他三百万卢布以为酬劳,并为此制定了一份议定书。李当然不会跟财神爷过不去,遂调头做清廷工作,“俄既推诚,华亦推诚相与,勿过疑虑云……时促事烦,求及早请旨电复遵办”。

闲话中东铁路短历史

中俄密约1

作为游走于西方列强之间,被称为东方俾斯麦的官场老油条李中堂不可能不清楚俄国人玩的这些小九九,毕竟反复无常的慈禧老佛爷都伺候得好好的,西方列强再反复能有老佛爷反复,能有老佛爷残忍,一句话就让自己掉脑袋?不可能嘛!

但是此时他已经无路可走,日本人已经露出獠牙,而且国小胃口大,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美利坚鞭长莫及,权衡利弊之下,还是俄罗斯最靠谱。

在1896年6月3日,中俄双方代表在莫斯科秘密举行举行《中俄密约》(正式名称为《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或《防御同盟条约》)签字仪式。该条约共6款:

闲话中东铁路短历史

中俄密约2

第一款、日本国如侵占俄国亚洲东方土地,或中国土地,或朝鲜土地,即牵碍此约,应立即照约办理。如有此事,两国约明,应将所有水、陆各军,届时所能调遣者,尽行派出,互相援助,至军火、粮食,亦尽力互相接济。

第二款、中俄两国既经协力御敌,非由两国公商,一国不能独自与敌议立和约。

第三款、当开战时,如遇紧要之事,中国所有口岸,均准俄国兵船驶入,如有所需,地方官应尽力帮助。

闲话中东铁路短历史

中俄密约3

第四款、今俄国为将来转运俄兵御敌并接济军火、粮食,以期妥速起见,中国国家允于中国黑龙江、吉林地方接造铁路,以达海参崴。惟此项接造铁路之事,不得借端侵占中国土地,亦不得有碍大清国大皇帝应有权利,其事可由中国国家交华俄银行承办经理(该银行拥有可以在中国修铁路、开矿山、设工厂,代收税款等特权。这个银行后来成了沙俄借地筑路的工具)。至合同条款,由中国驻俄使臣与银行就近商订。

第五款、俄国于第一款御敌时,可用第四款所开之铁路运兵、运粮、运军械。平常无事,俄国亦可在此铁路运过境之兵、粮,除因转运暂停外,不得借他故停留。

第六款、此约由第四款合同批准举行之日算起照办,以十五年为限,届期六个月以前,由两国再行商办展限。

闲话中东铁路短历史

中俄密约4

密约签完了,目的达成,铁路也可以开工了。1897年3月,中东铁路公司正式成立,总部设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分公司设在北京东交民巷华俄道胜银行内。8月,干线工程正式开工,且进展迅速。

1898年8月东清铁路正式动工,以哈尔滨为中心,分东、西、南部三线,由六处同时开始相向施工。北部干线(满洲里到绥芬河)和南满支线(宽城子至旅顺)及其他支线,全长约2500多公里,采用俄制1524毫米轨距,干支线相连,恰如“T”字形,分布在中国东北广大地区。

1901年4月,中东铁路的第一座车站建成,站名为满洲站。15日,由哈尔滨开出的第一趟列车到达扎兰屯站,标志着扎兰屯历史上正式通车。

闲话中东铁路短历史

中东铁路

1903年7月14日,东清铁路全线通车,并开始正式营业,至此也开始了中日俄(苏)围绕这段铁路展开的近半个世纪的恩怨情仇。

一直到1952年12月31日,中东铁路才结束中苏共管,完全由中国收回,归中国所有。当时恢复设立哈尔滨铁路管理局,管辖中长铁路全部,包括哈尔滨到旅顺的哈大铁路。其后中东铁路分为了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三条铁路线,延续至今。

闲话中东铁路短历史

中东铁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