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罪犯的背後,原來有這麼多痛苦

少年帶給人們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稚嫩,而影片裡要說的這位卻老奸巨猾,能徹底顛覆你對少年形象的籠統認知。

犯罪傳記類電影《貓鼠遊戲》基於真實事件改編,那個20世紀最非凡騙子——弗蘭克·W·阿巴內爾的犯罪生涯在影片裡鮮活展開。

天才罪犯的背後,原來有這麼多痛苦

弗蘭克是FBI歷史上年齡最小的通緝犯,偽造支票換現金,一套一個準,且各行各業切換自如,讓人難以找出偽裝破綻,數度耍得警方團團轉。

影片還原度高,對以攻克心理防線為目的的詐騙手段的刻畫鞭辟入裡。採用跳躍式的時間敘事完整展現弗蘭克的犯罪歷程,從初時稍顯笨拙到以後日臻成熟,弗蘭克的成長軌跡也側面反映。

這位聰慧狡黠的犯罪天才背後,也有著難以傾吐煩惱和痛苦的辛酸。影片通過表比較他逍遙法外時玩世不恭的得意狀和被捕入獄後的落魄樣,富有張力地凸顯了家庭破碎後帶給他的心理創傷。

天才罪犯的背後,原來有這麼多痛苦

弗蘭克,原本有著幸福家庭。父母恩愛,生活優裕,說他含著金湯匙也不為過。可嘆世事無常,父親破產,父母感情生裂痕,此後母親改嫁,父親酗酒。

安穩美滿的家庭因父母離婚而摧毀,他一直建立在完整家庭之上的幸福感幻滅,連依賴於父母存在的溫暖也不見蹤影。對於孩子而言,這不亞於一場浩劫帶來的危害。

天才罪犯的背後,原來有這麼多痛苦

破碎家庭無法滿足他卑微又重要的情感需求,為了麻痺自己的真實需求,轉移對溫暖渴望的注意力,他選擇墮落,做離經叛道者,只為從中獲取虛無縹緲又可予他快感的慰藉。

他會激起同情,會撩撥少女,會挑釁警方,僅將其作為排遣孤獨的不二法寶;他用支票套現,先後冒充飛行員、醫生,僅是想用錢換回父母感情,以重獲溫暖。

天才罪犯的背後,原來有這麼多痛苦

在他的認知裡,犯罪這充斥著暴力色彩的概念和他毫無干係,而將錢視作拼接父母感情的紐帶的觀念才是促使他走向犯罪的誘因。當犯罪被他合理化,那層出不窮的詐騙便讓他越來越偏離自己的初衷。

影片裡,弗蘭克在外會問及父母近況,並讓父親用錢求母親回來。但他的赤子心終究要被現實打臉。

弗蘭克會在聖誕夜給FBI探員卡爾送祝福。中年離婚,埋頭苦幹成生活主旋律的卡爾無疑是弗蘭克的鏡像,儘管二人法律上是對手,可精神上是摯友。

天才罪犯的背後,原來有這麼多痛苦

因為他們有家庭破碎的境遇,有渴望親情的訴求,有顧影自憐的共鳴,身份和情感的互補令二人能跨越法律雷池,給予最無私的精神關懷給彼此。

所以當弗蘭克和卡爾最後膠著時,卡爾最終讓他心甘情願被抓。卡爾抓他不僅出於法律職責,更是怕他遭遇不測。弗蘭克亦視他為父親一般的角色,信任他的安排。

天才罪犯的背後,原來有這麼多痛苦

弗蘭克入獄前看過母親的新家庭,不禁熱淚婆娑。原來他一直追求的美滿是現實觸及不到的地方,他因此正視無法重來的過去和罪惡累累的現在。

弗蘭克倘若不具有卓絕的智慧和機敏的應變能力,其實他也只是會害怕孤獨、渴望溫暖的平凡少年。

天才罪犯的背後,原來有這麼多痛苦

影片以家庭為立意點,揭示弗蘭克罪惡和悲劇矛盾的根源,閃爍著理性光芒,正所謂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沒有天生的罪犯,弗蘭克只是個簡單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