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與普通人的差距不在智商,而在於思維

有沒有天才?

我相信是有的

但我也相信大部分人生下來都只是一個普通人

但往往有人漸漸變成了“天才”

​1

每次看完《最強大腦》《了不起的孩子》等節目,我都感覺自己的智商被碾壓,更讓我驚訝的是越來越多的小學生、初中生都已經開始展現其強大的思維能力,讓我直呼天才。

“天才”與普通人的差距不在智商,而在於思維

陳雨奇

5歲的陳雨奇在《了不起的孩子》節目現場,單憑腦力就能在10秒內準確算出10個四位數的加減法,主持人和觀眾連計算器還沒有按完。

5歲的葛韻霖參加《最強大腦》,現場觀眾隨機給出20組三位數字,打亂出現在屏幕上,拿著計算器計算的觀眾連數字都沒看完,葛韻霖已經給出了正確答案。

“天才”與普通人的差距不在智商,而在於思維

葛韻霖

“天才”與普通人的差距不在智商,而在於思維

饒舜涵

7歲的武漢伢饒舜涵參加2014年的《最強大腦》,在規定時間內記住100種商品和條形碼,觀眾隨機挑出30種商品,饒舜涵只看商品就報出價格,並快速算出商品總價,比電腦掃碼還快。

12歲的孫奕東,以最小年齡的參賽選手身份闖入《最強大腦》12強。孫弈東還掌握中、英、德三種語言,連續包攬陳省身杯、走美杯、華羅庚杯、迎春杯、希望杯等競賽一等獎,目前取得19個一等獎,5個全國冠軍金牌,證書掛起來比人還高。

“天才”與普通人的差距不在智商,而在於思維

孫奕東

同樣被折服的還有廣大的家長們

但是也讓大部分父母陷入焦慮,

焦慮在什麼地方呢?

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

於是有家長立志把孩子培養成“最強大腦”的選手,

讓孩子鍛鍊記憶力,每天計算多位數乘除法,可是效果甚微,反而使孩子負擔加重更加牴觸學習。

這些天才的孩子的背後是高智商嗎?

不見得


天才的背後不是超高智商,而是數學思維

2

孫奕東的媽媽說:“我兒子只是普通的孩子,只是比較擅長數學思維,對思考特別感興趣”。孫奕東媽媽發現孩子對數學感興趣後就為她提供各種學習資源,比如數學啟蒙的玩具、金字塔、九連環、數獨等遊戲。

相關調查顯示:經過思維訓練和沒經過思維訓練的孩子差異真的很大。孩子是不懂得主動學習的,所以要依靠家長們的培養和引導。

“天才”與普通人的差距不在智商,而在於思維

孩子就像是海綿,你給他什麼,他就吸收什麼。當然孩子也不是父母的私有品,我們不能有佔有慾。在興趣培養這塊,只給他資源,什麼都讓他試試。小時候學多一點東西,長大瞭如果有機會再做這件事,會比別人學的快,就好像種種子一樣。

孩子培養的關鍵時期是什麼時候呢?

最佳時期是0-6歲

專家調查顯示: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是0-6歲,人類在早期成長的階段,大腦的神經元突觸數目是以驚人的速度在增加,在3歲時是一個爆發期,在6歲時到達巔峰,在這段時間內,孩子的學習能力強,對於事物的接受程度極高。

“天才”與普通人的差距不在智商,而在於思維

所以在這個時間段進行大腦方面的開發與訓練,對於孩子將來的發展也大有益處。

在《最強大腦》一舉贏得“全球腦王”的楊易也認為:真正數學邏輯思維的培養,是在小學階段。

邏輯思維能力是孩子智力活動能力的核心,也是智力結構的核心,是孩子成才最重要的智力因素之一。

3

人的思維發展總趨勢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即由動作思維發展到形象思維,再依次發展到抽象邏輯思維。要讓孩子更聰明,從小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就變得相當重要。

那除了通過一些簡單的數學啟蒙玩具,還有什麼方法來鍛鍊數學與邏輯思維能力呢

“天才”與普通人的差距不在智商,而在於思維

目前興起的少兒編程也是一個重要的方式。少兒編程是一個偏科技類的學科,無論是對邏輯思維的培養還是綜合能力的提升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因為編程教育的核心就是邏輯思維能力,這種能力可以讓孩子在面對一個複雜的問題時,合理的將大問題一步步分解成小問題,並不斷解決問題;同時通過可視化編程工具,孩子能夠掌握每一個指令的實現方式,及時發現其中的問題並思考解決,觀察指令對象是否有誤,觸發方式是否正確,是否有更加簡單的方式達到目的。

“天才”與普通人的差距不在智商,而在於思維

在時代和政策的推動下,貝巧思教育順應家長需求推出少兒編程課程

少兒編程課程教材由總部資深老師根據長期的教學實踐和總結研發

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採用不同的方式啟發引導

AI創意啟蒙——3-6歲

AI智能編程——7-12歲

Python代碼編程——12歲以上

課程不斷更新,結合最新技術,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潛移默化地開發孩子的邏輯思維和數學思維能力

遊戲的趣味性使孩子主動學習,主動思考


“天才”與普通人的差距不在智商,而在於思維


貝巧思教育正面向全國招收加盟商

期待您的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