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愛像太陽,永遠不會消失,你感受到了嗎?

媽媽的愛像太陽,永遠不會消失,你感受到了嗎?

01

昨晚,兩個孩子九點開始上床,沒有睡覺,卻在玩,我告訴她們要睡覺。我開始做深呼吸練習,她們倆一會笑,一會鬧,持續了半個小時,我內心已經很煩躁了,又提醒趕緊睡覺,不許出聲。

我繼續做深呼吸練習,不出1分鐘,我的話當耳旁風。她們又開始鬧騰,那一刻,我真想大發雷霆,甚至想給她們兩個巴掌,但是我慢慢地控制住了情緒,我知道孩子的當下就是玩。

此刻,我渾身疼痛,終於忍受不了,我告訴她們,你們要玩,不用睡覺,一直玩下去,我和你爸爸到書房去睡覺,手裡拿著被子,正要走。她們看我真的要走了,才安靜下來。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孩子10歲左右才會有同理心。所以很難考慮大人的感受。看到媽媽不高興了,如果不聽話,媽媽不愛我了,出於恐懼,才會照顧媽媽的感受。

我想到自己小時候,爸爸在外賺錢養家,撫養姐弟四個孩子的重擔,落到媽媽一個人身上。她要餵羊養豬養雞,還要忙農活。而兒時的我就是貪玩,不理解媽媽的辛苦和無助。

在秋忙的時候,我也會悄悄溜出去玩,等玩夠了回來,媽媽會嘮叨,家裡這麼忙,你還要出去,你也要幫幫媽媽。

等下次我又悄悄的溜出去玩。數次都是這樣,終於有一天從未打過我的媽媽下了手,開始打了我。這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捱打。自從媽媽打過我之後,我出於恐懼,再也沒有出去玩了。

心理也對媽媽有很多怨恨,為什麼別的孩子能出去玩,而我不能,生我就是為了讓我幹活,根本就不愛我,既然這麼累,為什麼還要生弟弟妹妹,有時候越想越傷心。

當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才理解母親的辛苦,才知道養育孩子的不容易。

當媽的有做不完的家務,做點事情,娃娃跟在後邊,心情有時煩躁,有時無助,也需要孩子的理解和共情。

孩子對我們說一聲,媽媽辛苦了,媽媽累了,媽媽生氣了,媽媽我好愛你,媽媽我理解你。我們內心也會感受到溫暖。

而孩子在媽媽疲憊不堪,情緒無處安放的時候,不但不理解,而是把父母的話語當成耳旁風,一再激怒媽媽的忍受能力,媽媽情緒終於爆發了,像個施虐者一樣,開始怒吼責怪、甚至打罵孩子。

02

媽媽的愛像太陽,永遠不會消失,你感受到了嗎?

豆瓣曾經有個小組,父母皆禍害,很多人分享父母對孩子地傷害過程。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關係中,總有你的參與和選擇,所以當我們站在受害方去看到父母的養育過程,那麼就會有選擇性的尋找傷害的證據,放大父母的傷害。

一位朋友,從小到大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她感受到的就是父母愛錢,父母讓她聽話,逼她優秀,不優秀,就不愛她。她多次想和父母和解,她也想回家好好陪伴父母。

比如元旦,她大老遠回老家,想著母親一定很高興,和她在一起吃飯聊天,結果沒想到媽媽白天依然出去賣東西。並且告訴她半夜起來,包了她最愛吃的餃子,中午自己煮一下吃。

她心理冰涼,我這麼遠,回來陪伴你,而你卻認為錢比女兒重要,尤其辛苦一天也賺不了多少錢。晚上,她告訴媽媽,我給你兩個月的工資,不要出去了,享享福。媽媽卻說,你們現在有錢了,萬一有個啥事,需要錢,媽媽這兒還能救濟一下。

那一刻,她鼻子酸了,看著媽媽臉上的皺紋,花白的頭髮,啥時候變老了,而自己從未覺察。她早就獨立成人,條件也不錯,而媽媽還想著可以給予資助,媽媽一輩子都在以這種方式愛著她,這不是愛錢,這是媽媽深深的愛。

很多年,她認為媽媽,重男輕女,自己就是多餘的,這一次她終於拉住媽媽粗糙的手,抱了抱媽媽。她第一次感受到媽媽的肩膀如此厚實。媽媽說,哪有父母不愛孩子的,孩子是媽媽的心疼肉呀。她想到生活中經歷的種種苦難,有媽媽的愛包裹著,突然有一種勇氣,有愛在,什麼都不怕。

03

媽媽的愛像太陽,永遠不會消失,你感受到了嗎?

以前媽媽總是給我帶很多東西回來,我不要,媽媽非要塞給我。我煩躁地回應,我在北京什麼買不到,帶這麼多東西有啥用。

現在才深深的知道,城裡什麼都有,但是沒有媽媽的味道。

當我辭職做全職媽媽的時候,媽媽說,上了大學當家庭婦女,白供你了。媽媽的話,讓我刺耳。

內心有個聲音媽媽就是愛錢。辭職後,我理解媽媽,媽媽真的不是愛錢,而是想著女兒將來不上班了,家庭地位、社會地位的改變,她擔心著我,心疼著我。

媽媽就是以這樣獨特的方式愛著孩子。

她們有時候語言刻薄,不是因為她們想那樣說,而是因為內心窮詞,想不到合適的語言。

她們有時候打孩子巴掌,是因為內心無助,渴望被理解,被看見,而孩子幼小,並不能理解媽媽的苦衷,打一巴掌下去,心碎一次,後悔在心理。

她們有時候對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她們的願望很簡單,她們希望孩子將來生活更好一點,更幸福一點。

她們有時候會重男親女,因為曾經她們也是被忽略的孩子,她們甚至感受不到傷害,而是一種對觀念的認同。

她們有時候會否定打擊孩子,她們無非想通過激將法,在表達你要努力一些,你要勤奮一些,你要聰明一些。

她們有時候會催促孩子,她們無非就是在表達效率高一點,這樣你才能擁有高效的人生,才能在殘酷地競爭中有一席之地。

她們有時候會抱怨嘮叨,無非就是在和我們訴說,媽媽內心也有個脆弱的孩子,渴望被看見、被傾聽、被理解。

她們有時候會和別人比較,無非就是對未知的恐懼,別人強,我們弱,那麼就會弱肉強食,得不到社會的認可,失去做人的尊嚴,因為社會環境更認同強者。

無論我們多成熟,內心深處都有個孩子,天真,無知,叛逆,渴望被父母看到、肯定、信任、支持,渴望被父母尊重和欣賞。

當這份深深的渴望未實現,我們內心深深的失落,失落的情緒無處安撫,開始了對父母的抱怨吶喊。無非就是一次次在確認,媽媽你一定能夠看見我,能夠懂我,能夠愛著我,不會拋棄我。

是的,媽媽從未拋棄我們,她們已經盡了最大的所能愛著我們,媽媽的愛就像太陽,不管你是否願意走向陽光,溫暖就在那裡,愛就在那裡,永遠不會消失。

只是我們迷茫了,困惑了,我們選擇了黑夜,我們選擇下雨刮風,但是我們忘記了生活中大部分是陽光明媚。

讓我們勇敢的撥開迷茫,走向媽媽的懷抱,感受媽媽的脆弱、無助、包容、溫暖、力量。

2019年,讓我們在愛裡,喚醒生命的力量,看見幸福之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