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丨明朝頒佈海外通緝令的底層邏輯,開國皇帝的小情緒

文化丨明朝頒佈海外通緝令的底層邏輯,開國皇帝的小情緒

“砍了嗎?”

“砍了!”

“朕這算不算是替父報仇啊?”

“聖明無過陛下,此乃大孝也!”

“嗯!太祖皇帝在天上應該可以看得到朕的努力了吧。”

對話的是明朝第三任皇帝——謀反弒君殺侄的永樂帝朱棣和某個宮中小太監,時值處斬一個混跡於東南亞的廣東籍海盜。

“朕如果說,朕努力當上這個皇帝是為了替父報仇,為了孝道,你說天下人會信嗎?”

“陛下,天下人會信的。”

“你撒謊!”

“奴才不敢!”

“你奴才敢!”

“陛下,天下都是您的。您想讓天下人相信什麼,天下人就得相信什麼。”

“有道理!”

文化丨明朝頒佈海外通緝令的底層邏輯,開國皇帝的小情緒

事情要從頭說起,從大明帝國開國皇帝朱元璋說起。朱元璋本是元帝國的一個屌絲,他這個屌絲有多屌呢?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者的起點幾乎沒有比他還底的,一般最少也得是個基層小官,原本在地方上就有一定的號召力,如此天下才可成。朱元璋則是從賤民身份做起,直接殺到皇帝寶座上。

正因如此,朱元璋這個開國皇帝很接地氣,接地氣的程度可以說是開中國歷史之先河。換而言之,朱元璋腦海裡構造的大明帝國的藍圖就是一個大型農場,而他就是農場主。

朱元璋對於元帝國的統治者的情感,可以說很有感情。若非他是開國皇帝,別人還以為他是元朝的遺老遺少呢。他在元帝國的統治下明明只是一個很屌的屌絲,很弔詭的是他卻不只一次懷念當元人朱重八的日子。

朱元璋向天下人聲明他的天下不是奪元帝國而來的,元帝國是被別人搞垮的!身為元帝國的愛國人士,心懷天下的他站出來替元帝國收拾了殘局,這才有了大明帝國。

於是,我們便看到這位元帝國的愛國人士所建立的大明帝國大力繼承元帝國大多數的“精神財富”,而且是屬於“好的不學,壞的好學”的學習模式。

朱元璋回想起元帝國有很多個蕃屬國,那些蕃屬國時常要來元帝國皇帝朝貢磕頭。朱元璋當皇帝后,也學了一下這招。海外番邦各國都爭先來給朱元璋磕頭。

然而,朱元璋似乎忘記了重要的一點,元帝國是中國歷史上海上貿易最鼎盛的時期,那些番邦朝貢元帝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跟元帝國做更大的生意,賺更多的錢。

朱元璋當皇帝后,大力實行的卻是海禁,不允許大明百姓和外國人做生意。

於是乎,前來朝貢的番邦各國給朱元璋磕頭的唯一發財門路就是“陛下的賞賜”,其子朱棣將朱元璋這個“把戲”推向了高潮,生前六次派太監出國充當散財童子。

大明的百姓就像巨嬰的父母供養著傻兒子皇帝。

文化丨明朝頒佈海外通緝令的底層邏輯,開國皇帝的小情緒

朱元璋實行海禁後,東南沿海很多流民直接用腳投票,遷居海外當起海盜。那個年代東南亞有一個叫“三佛齊”的番邦小國,是大明流民在東南亞的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國的時期,三佛齊的國力已經開始走下坡路。

洪武九年,三佛齊新上任的小國王為了靠上朱元璋這棵大樹,特派使者到大明請求朱元璋冊封他為“三佛齊國王”,以穩定其國內的不和諧氣氛和周邊惡劣的生存壓力。

朱元璋很開心地同意了,他終於可以像元帝國的皇帝們享受萬國來朝的風光日子啦。

有願意給面子的,也就有不願意給臉的。不是每個番邦小國都像三佛齊賣朱元璋的面子。

三佛齊旁邊有另外一個實力更強的國家叫“爪哇”,本就想著哪一天要吞併三佛齊,只是三佛齊在爪哇這個強鄰面前一向表現得還算恭順,所以沒有動手。

三佛齊新國王靠上朱元璋這棵大樹後,在爪哇面前真情流露了一番。他想告訴爪哇王,以後別想再欺負三佛齊了,朱皇帝是他的大靠山。

爪哇王一怒之下,設計取了三佛齊國王的小命,三佛齊遂滅國。

即便如此,爪哇王並沒能順利吞併三佛齊。先前爪哇王之所以遲遲沒有對三佛齊動手,也有這麼一層因素在這裡面:三佛齊被聚居在此的大明流民牢牢把持著。這些大明流民可都是些亡命之徒,在海面上有一定的海盜主導地位。

爪哇王也很無奈!他能對付得了三佛齊的主人,卻對三佛齊的外來戶無能為力。

三佛齊滅國之事傳回大明,朱元璋氣得跳腳。可是,爪哇國在朱元璋心目當中的地位和三佛齊是一樣的,都被朱元璋列為十五個不出兵征戰之國。牛皮已經吹出去了,現在去打人家不太好吧。

文化丨明朝頒佈海外通緝令的底層邏輯,開國皇帝的小情緒

這口惡氣總是要出的吧?當了大半輩子朱重八的朱元璋就不是天生懂得忍氣吞聲的角色!想了老半天,朱元璋把氣出在如今佔據著三佛齊故國的大明流民身上,直接跳過爪哇滅三佛齊這個尷尬步驟,歸罪於這些強悍的大明海外百姓身上。

事由就是,三佛齊國王的王位是他朱元璋冊封的,是我的附屬國,你們這些我大明的百姓搞垮了我的附屬國,死罪!死罪!

這條“死罪”就落在廣東人陳明義頭上,當時陳明義是這些流民的老大。朱元璋懸賞五十萬兩白銀要取陳明義的人頭,天子之怒。怒過之後的現實是直到朱元璋死了,他的大孫子被小兒子殺死了,陳明義也還沒有死。

也許,朱元璋的天子之怒只是為了維護皇帝的尊嚴罷了,反正那個廣東人遠在大明海外。雖然當了天子富有四海,可是屌絲出身的朱元璋不一定真捨得花五十萬兩銀換一個陳祖義。

可是,到了謀反篡位的朱棣就不一樣了,他乾的事都要努力向老爹朱元璋靠攏,以洗涮掉人們腦海裡他的篡位記憶。朱棣將懸賞陳祖義人頭的賞金提高到七百五十萬兩,他真不是說說而已。在派鄭和下西洋的過程中,順便完成了這個任務。

《明史》

《明通鑑》

《明太祖實錄》

非常感謝,握手!

文化丨明朝頒佈海外通緝令的底層邏輯,開國皇帝的小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