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丨明朝颁布海外通缉令的底层逻辑,开国皇帝的小情绪

文化丨明朝颁布海外通缉令的底层逻辑,开国皇帝的小情绪

“砍了吗?”

“砍了!”

“朕这算不算是替父报仇啊?”

“圣明无过陛下,此乃大孝也!”

“嗯!太祖皇帝在天上应该可以看得到朕的努力了吧。”

对话的是明朝第三任皇帝——谋反弑君杀侄的永乐帝朱棣和某个宫中小太监,时值处斩一个混迹于东南亚的广东籍海盗。

“朕如果说,朕努力当上这个皇帝是为了替父报仇,为了孝道,你说天下人会信吗?”

“陛下,天下人会信的。”

“你撒谎!”

“奴才不敢!”

“你奴才敢!”

“陛下,天下都是您的。您想让天下人相信什么,天下人就得相信什么。”

“有道理!”

文化丨明朝颁布海外通缉令的底层逻辑,开国皇帝的小情绪

事情要从头说起,从大明帝国开国皇帝朱元璋说起。朱元璋本是元帝国的一个屌丝,他这个屌丝有多屌呢?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者的起点几乎没有比他还底的,一般最少也得是个基层小官,原本在地方上就有一定的号召力,如此天下才可成。朱元璋则是从贱民身份做起,直接杀到皇帝宝座上。

正因如此,朱元璋这个开国皇帝很接地气,接地气的程度可以说是开中国历史之先河。换而言之,朱元璋脑海里构造的大明帝国的蓝图就是一个大型农场,而他就是农场主。

朱元璋对于元帝国的统治者的情感,可以说很有感情。若非他是开国皇帝,别人还以为他是元朝的遗老遗少呢。他在元帝国的统治下明明只是一个很屌的屌丝,很吊诡的是他却不只一次怀念当元人朱重八的日子。

朱元璋向天下人声明他的天下不是夺元帝国而来的,元帝国是被别人搞垮的!身为元帝国的爱国人士,心怀天下的他站出来替元帝国收拾了残局,这才有了大明帝国。

于是,我们便看到这位元帝国的爱国人士所建立的大明帝国大力继承元帝国大多数的“精神财富”,而且是属于“好的不学,坏的好学”的学习模式。

朱元璋回想起元帝国有很多个蕃属国,那些蕃属国时常要来元帝国皇帝朝贡磕头。朱元璋当皇帝后,也学了一下这招。海外番邦各国都争先来给朱元璋磕头。

然而,朱元璋似乎忘记了重要的一点,元帝国是中国历史上海上贸易最鼎盛的时期,那些番邦朝贡元帝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跟元帝国做更大的生意,赚更多的钱。

朱元璋当皇帝后,大力实行的却是海禁,不允许大明百姓和外国人做生意。

于是乎,前来朝贡的番邦各国给朱元璋磕头的唯一发财门路就是“陛下的赏赐”,其子朱棣将朱元璋这个“把戏”推向了高潮,生前六次派太监出国充当散财童子。

大明的百姓就像巨婴的父母供养着傻儿子皇帝。

文化丨明朝颁布海外通缉令的底层逻辑,开国皇帝的小情绪

朱元璋实行海禁后,东南沿海很多流民直接用脚投票,迁居海外当起海盗。那个年代东南亚有一个叫“三佛齐”的番邦小国,是大明流民在东南亚的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的时期,三佛齐的国力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洪武九年,三佛齐新上任的小国王为了靠上朱元璋这棵大树,特派使者到大明请求朱元璋册封他为“三佛齐国王”,以稳定其国内的不和谐气氛和周边恶劣的生存压力。

朱元璋很开心地同意了,他终于可以像元帝国的皇帝们享受万国来朝的风光日子啦。

有愿意给面子的,也就有不愿意给脸的。不是每个番邦小国都像三佛齐卖朱元璋的面子。

三佛齐旁边有另外一个实力更强的国家叫“爪哇”,本就想着哪一天要吞并三佛齐,只是三佛齐在爪哇这个强邻面前一向表现得还算恭顺,所以没有动手。

三佛齐新国王靠上朱元璋这棵大树后,在爪哇面前真情流露了一番。他想告诉爪哇王,以后别想再欺负三佛齐了,朱皇帝是他的大靠山。

爪哇王一怒之下,设计取了三佛齐国王的小命,三佛齐遂灭国。

即便如此,爪哇王并没能顺利吞并三佛齐。先前爪哇王之所以迟迟没有对三佛齐动手,也有这么一层因素在这里面:三佛齐被聚居在此的大明流民牢牢把持着。这些大明流民可都是些亡命之徒,在海面上有一定的海盗主导地位。

爪哇王也很无奈!他能对付得了三佛齐的主人,却对三佛齐的外来户无能为力。

三佛齐灭国之事传回大明,朱元璋气得跳脚。可是,爪哇国在朱元璋心目当中的地位和三佛齐是一样的,都被朱元璋列为十五个不出兵征战之国。牛皮已经吹出去了,现在去打人家不太好吧。

文化丨明朝颁布海外通缉令的底层逻辑,开国皇帝的小情绪

这口恶气总是要出的吧?当了大半辈子朱重八的朱元璋就不是天生懂得忍气吞声的角色!想了老半天,朱元璋把气出在如今占据着三佛齐故国的大明流民身上,直接跳过爪哇灭三佛齐这个尴尬步骤,归罪于这些强悍的大明海外百姓身上。

事由就是,三佛齐国王的王位是他朱元璋册封的,是我的附属国,你们这些我大明的百姓搞垮了我的附属国,死罪!死罪!

这条“死罪”就落在广东人陈明义头上,当时陈明义是这些流民的老大。朱元璋悬赏五十万两白银要取陈明义的人头,天子之怒。怒过之后的现实是直到朱元璋死了,他的大孙子被小儿子杀死了,陈明义也还没有死。

也许,朱元璋的天子之怒只是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罢了,反正那个广东人远在大明海外。虽然当了天子富有四海,可是屌丝出身的朱元璋不一定真舍得花五十万两银换一个陈祖义。

可是,到了谋反篡位的朱棣就不一样了,他干的事都要努力向老爹朱元璋靠拢,以洗涮掉人们脑海里他的篡位记忆。朱棣将悬赏陈祖义人头的赏金提高到七百五十万两,他真不是说说而已。在派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顺便完成了这个任务。

《明史》

《明通鉴》

《明太祖实录》

非常感谢,握手!

文化丨明朝颁布海外通缉令的底层逻辑,开国皇帝的小情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