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煩,或許是“職場倦怠症”在作祟!

週末與朋友藝玲小聚,才工作一年的她就時不時抒發有關工作的感慨。

一起吃飯,我聊起2018年的經濟大環境不太友好,她深深嘆了一口氣,說如果不是因為工作難找,自己早就辭職跳槽了。

後來逛街,遇到一群大學生模樣的姑娘,她忍不住回頭張望,感慨自己也曾向她們一樣滿身朝氣,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期待,沒想到才工作一年就失去都鬥志了。

可每當我想聽她好好傾訴時,她又擺擺手,說:“也沒什麼大事,我也不想讓你覺得我負能量爆棚。”

最後,我還是拉著她走進一家甜品店,點了兩杯咖啡,聽她慢慢訴說。

藝玲跟我一樣,是生物化學方向的研究生,但我一畢業就因為不願意再做實驗而離開了這個行業,比我小兩屆的藝玲卻穩穩當當地進入了某醫藥公司,從事製藥研發工作。

藝玲的工作聽起來高大上,但據她的描述,就是不停地做實驗、寫報告。

本來這也沒什麼,畢竟研究生三年我們都是這麼度過的。可問題就在於,藝玲的工作只是承上啟下的其中一環,她不知道自己日日重複的工作目的是什麼,下一步聯繫著什麼,最終的意義是什麼。而自己的上司也是一個不知變通的博士大哥,說話行事極其刻板,從來不給人提問和商量的餘地。

這讓藝玲覺得自己就像是服裝工廠流水作業釘釦子的女工,甚至比她們更慘。至少釘釦子的工人知道自己最終會完成一批衣服,而自己卻不知道自己的這一步實驗究竟有什麼用。


你覺得煩,或許是“職場倦怠症”在作祟!


聽著藝玲的感慨,我忽然聯想到“職場倦怠症”。因為工作單調重複,缺少靈活變通,即便是看起來高大上的工作,也容易因為找不到忙碌的意義而陷入煩躁和焦慮。

上學的時候,我們長期目標是畢業考試,短期目標是在每週、每月的測驗中取得好成績。工作後,如果陷入重複單調的工作,我們就很難找到這樣明確的目標,同時也會因為看不到努力的意義而放棄拼搏,更加碌碌無為地混日子。

這種倦怠的情緒一點點積累起來,就會讓我們陷入可怕的惡性循環中,一方面感到生活掉進黑洞,失去了快樂源泉,另一方面又會因為質疑自己的能力而不敢跳出去。

那如果你覺得煩躁,或許是“職場倦怠症”在作祟。那麼,如何根除症狀,將自己拉出苦海呢?

你可以試試從以下這幾個方面著手——

1. 自己給自己定目標。

比如是否可以換幾種方式解決問題,是否可以提高辦事的效率,是否可以通過查資料和詢問的方式,梳理出整套工作流程,從而找到自己這一環的意義和價值。

2. 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真的不適合這份工作。

有的人天性好動,卻在從事一份需要安靜的程序化工作。有的人不善交際,卻待在銷售崗位上,成天需要跟陌生人交流。我的第一份工作與銷售相關,就需要每天面對給陌生客戶打回訪電話的問題,因此,我苦不堪言,每天上班都帶著上墳的心情。

如果你真得感到壓力,你可以認真深入地剖析一下自己,甚至像我一樣去做職業規劃諮詢,探索自己真正喜愛和擅長的事情。

3. 好好利用業餘時間。

如果你覺得眼下這份工作雖然無聊,但還不至於轉行那麼嚴重,你可以利用好業餘時間,在8小時之外尋找生活的樂趣。

我最初開始寫作,就是因為想在8小時外找自信,沒想到斷斷續續就寫了兩年多,不僅培養起了一份愛好,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現在還偶爾有靠寫文案賺外快的機會。

工作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卻不是我們人生的全部。你可以利用業餘時間培養幾個輸出型的興趣愛好,比如繪畫寫作、種植花草。聽我一句勸,沉迷在遊戲和電視劇裡的時光,看似實在排解壓力,實際上壓根兒對你的煩躁毫無幫助!

祝你能在8小時內精力充沛,全力打拼,也能在8小時外享受生活,歡度人生。

我是婉君,願深處煩躁的你,早日擺脫“職場倦怠症”!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