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末位淘汰制”是我發明的 但後來這個機制越走越僵化

為了應對華為近日遭遇和即將面臨的困境,2019年1月15號到17號的3天時間裡,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一改“低調”常態,與數十家國內外媒體見了面,還首次接受了國內電視媒體的專訪。1月20日晚,任正非還接受央視專訪的《面對面》節目,無論是外界還是華為,都需要他給大家信心。

​對於為什麼面對媒體,任正非笑言:被公共關係部門“逼”的。

​任正非:他們說現在處在一個危機轉換階段,我一定要讓客戶理解我們,讓18萬員工理解我們,團結起來奮鬥,渡過這個困難的時間。他們說還是你講話有權威,那我就講話了。

​針對外界有人說,現在華為可能是從公司成立以來最艱難最危機的時候,任正非表示,並非如此,華為今年(營業額)至少增長20%,每一個部門都躍躍欲試。

任正非:“末位淘汰制”是我發明的 但後來這個機制越走越僵化

△任正非接受央視記者董倩專訪

2019年1月18日,任正非接連簽署了【2019】006號和【2019】007號兩份他的講話,並被華為總裁辦放在了心聲社區上,我們選取了重要的績效管理這一塊,接下來一起來看看。

​個人績效管理有兩個作用,一是對過去責任結果的評價,二是對未來努力進取更要有牽引。“末位淘汰制”是我發明的,我年輕時看到西點軍校考核制度很好,就在我們公司全面實行,早期發揮了作用,但後來這個機制越走越僵化。現在我們要改變一下,允許一部分部門可以採用絕對考核制,但是要逐步推行,不急於大規模變化。有些小部門可以自願選擇是否採用絕對考核,只要完成任務,就給相應額度的薪酬包和獎金包,自己內部去分配。

​職員每三年考核一次對本職崗位的認識和理解,他要晉升就要去接受更上一級的考核,幹什麼考什麼。更不需要考核對於公司戰略的理解,泛戰略考核是對人力的浪費。職員體系要像高鐵運行一樣保持高速的日常運作,京廣高鐵途徑幾千個審查點才能到廣州,但都是無接觸的監管,只要核對幾個命令是符合的,就按鈕操作。主官對發出的命令承擔決策責任,職員對命令執行的符合度承擔責任,而不是對結果負責,這就減少了溝通成本。如果總在溝通,一是延誤了時間,大量資金佔用,二是增加了人力編制,沒有必要。

任正非:“末位淘汰制”是我發明的 但後來這個機制越走越僵化

相對考核是為了擠壓“火車頭”的管理方式,非“火車頭”為什麼必須要打C?有些部門每個人都幹得好,還提心吊膽,不知道今年的C會落到誰頭上;有些本來很優秀的員工,生完小孩回來沒有崗位,就被末位淘汰了;有些崗位不是作戰部隊,為什麼要這麼大的新陳代謝?我們不能為了僵化地在擠掉一個人,搞得每天都人人自危。海外有位炊事員每月總收入3萬多元,他在那裡幹了14年,盡心盡責,做飯真的好吃。我們鼓勵這樣,如果給炊事員相對考核,能考出“將軍”來嗎?考不出來。因為他永遠不具備將軍的底料,這就是人力的浪費。

任正非:“末位淘汰制”是我發明的 但後來這個機制越走越僵化

任正非對未來形勢並不樂觀。此前,他在採訪裡下調了華為的經營目標,而在郵件裡,他也對5G並沒有盲目期待,認為5G不可能像4G一樣勢如破竹,它可能是東爆一個“地雷”,西爆一個“地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